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小奇同志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1535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走山西——河曲,黄河之曲(二)

已有 8505 次阅读2007-8-27 14:49



拐过一个弯,一巨型石洞出现眼前,这便是河曲有名的弥勒佛洞了。只见怪石倒垂,犬牙交错,人至其中如入虎口。洞内正中摆的却是几尊道教神像,不伦不类。洞内有石阶上至半空石洞,高深各约两丈,上有重塑的弥勒佛像,像后有穴,黑暗深邃,未知深浅,近口嗖嗖然风气吸人。据传,当年曾有一住持僧领一随从进人洞内,时而匍匐,时而立行,装有一罐油的油灯将燃尽,仍不见洞底,又闻怪声,就慌忙退出,从此再无敢探险者。

当然,我来这的目的不是拜佛而是观赏悬崖峭壁下的黄河风采。但置身洞口,头顶倒挂欲摧的巨石,脚下是来自天上的黄河,对面是云烟环绕的高山,身后是保佑平安幸福的各路仙佛,神秘、幽隐、惊险、壮阔,令人神驰,使人陶醉。

举目向北远眺,千里黄河从北方逶迤而来,波涛不兴,平静自在地流淌着。有人曾描述说在青藏高原流淌的黄河就像一个清纯烂漫的小姑娘,而我认为眼前的黄河则似一个美丽贤淑的少妇,温顺而明媚。她完全颠覆了我原来所见黄河那浑浊而苍凉的印象。










黄河开始涨潮了。河水泛起了阵阵白浪,刚才还飘在河床上的一大片滩屿,渐渐地隐没于碧水之下。



离开弥勒佛洞,沿着黄河往回走。走没多远,忽见黄河被场面恢宏的建设工地所掩盖,小韩说这是山西和内蒙在合作建发电水坝。
这地方叫龙口,因为上一段的黄河河面宽度最窄处不足百米,据说洪水季节,激流奔腾,惊涛拍岸。而到了这里,两岸由峭壁变成丘陵,河面突然变宽,仿佛是巨龙张开了巨口,因此得名龙口。以龙口命名的水利发电站大坝将在这里把黄河拦腰截断,我不知是悲是喜,不搞生态平衡,而老是人为地制造各种非自然的东西,难道真的能“人定胜天”吗?

在龙口的下游,有一座大桥,长约500多米,就像黄河身上的一条腰带,将山西和内蒙两省连接起来。不过从此一路过去,只见两岸都在黄河边纷纷大搞开采工程,当然不是疏通河道,而是往河里倾泻泥土,如此状况,整治黄河又该从何说起?

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也是万里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故有天下黄河第一滩之称。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三省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现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娘娘滩为河心台地,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历代洪峰均未上滩,故有水涨滩高的传说。但1985年除夕之夜的一场洪水最终漫过了娘娘滩,从那以后,岛上居民基本迁走,如今只留下几位老人和一些从事旅游业的人员。


在广东,若讲山西河曲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但那首“走西口”的山西民歌,相信不少人都曾经听过。据说五十年代,中国音乐学院的采风队来到河曲,曾经在这里采集过几十首民歌,“走西口”因为是山西的代表之作,因此当年唱遍了全国。
到河曲,不看西口古渡,就和来中国不看长城一样。西口古渡,本名叫水西门渡口,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西口古渡承载着山西人民悲欢离合的苦难历史,也印证着山西人吃苦耐劳、 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西口古渡如今围绕着河边的禹王庙被打造成一座现代广场,禹王庙的正面还搭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每逢星期六、日这里都要放映老电影,令河曲人在现代化广场上的夜生活有了怀旧的一角。


夜晚的黄河堤岸,灯火璀璨,凉风习习,是饭后散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据说古渡广场到晚上八点半后才是活动高峰,那时广场上的人们,会随着轻快优美的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此段完)

回复
【心灵释荷 版主
来自:山西】
感谢你的详细介绍,有机会还会再去,继续走没走过的地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