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哈拉湖 http://bbs.photofans.cn/?22098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文摘--茹遂初: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5)

已有 644 次阅读2010-4-6 11:37

下面我要讲,这张也是这么一个情况,那天晚上,我参观丽江,走的时候,走到这个地方一看,整个的气氛不错,我拿出相机摁了两下,这个帆船是撞进画面的,我后来发现,从后面的草堆露出帆来,如果没有船的话,这个画面就逊色多了,我也不知道它来,它是撞入这个画面的。

  看看这张照片。这个是1984年我从喀纳斯山上下来,回乌鲁木齐,那天跑了几个公里,天一直在下雨,快到风城的时候,我跟驾驶员讲,据我观察,傍晚的时候,太阳可能会出来,如果出来,你马上往风城那边开,也碰巧,正好我们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云来开了一条缝,太阳从缝隙里射出一条光,几乎和大地平行,而且是雨后的红光,正好我们这种景象维持了只有几分钟,如果我们早一点到,可能就过去了,晚一点也就错过去了,这个就是碰运气碰上的,运气靠碰,但是一旦运气出现了以后,看看你能不能抓到,拍摄的时机以后你能不能抓到。


  刚才我讲得这个自然现象,不由我,要说运气在这儿,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你能够把握的是什么,就是这种景物出现的话,你能不能及时的捕捉到,我当时到这儿以后,赶紧开车,我到这个地方,来不及仔细的选拍摄的角度,觉得不错,就停下来,我爬上一个土丘,我一边爬,一边喘气,我赶紧把挂在脖子说135相机端起来,我一看,照度已经很低了,1/8,我一边照一边喘气,我拍了两三张,那时候对胶片很珍惜,不敢放开照。一会儿去了一个年轻人,他高兴极了,在旁边欢呼,他说太漂亮了,我说赶紧拍照啊,他想起来了,由于我脖子上挂着135,还需要大相机,他把相机支起来,一摁快门摁不下去了,没有胶片了,没有拍摄成,没有办法,赶紧装胶片,我趁他装胶片这个时间,我从相机包里拿出一大盒,扣上去以后,摁上两三张,我说赶快照吧,他说没装完,等他装完以后,没了,挺遗憾的,但是我挺理解他,他当时挺激动,在那儿欢呼。


  我刚才讲的是碰运气的,运气靠碰,但是机遇一旦出现的时候,能否迅速的敏捷的判决捕捉眼前突然出现并很快就会消失的美景,要看摄影者的素质。说到这个地方,像这一类的事情还是不少的,有一次我和一个部队的年轻人去庐山,要拍挂历,有一天出去以后,看到这个云从山坡上冲击,上来了,退下去,像海浪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一看,这个挺壮观的,那时候还是文革期间,庐山也是阶级斗争的场所,有这个背景,庐山风云在不断的冲击,那时候有这么一个天真的想法。景观很美,那时候我用4×5的相机,我看了差不多以后就照,照了以后,也用身上哈苏的相机照,然后没有多长时间,那个云突然之间从上坡一冲击就上来,我们在云雾之中,那时候什么也不能拍了,然后马上一场雨,没有办法,我们两个人趴在相机包上,底下垫了几块石头,水在底下流,我问那个年轻人,我说你拍了没有?他说没有拍,他说他想拍到更理想的,结果没拍到。我想把应该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


  我再说这个调子,喀纳斯有个地方叫霍姆,我是80年代去的,那时候我去霍姆,那个汽车勉强开过去,挺危险的,有一天我们早晨出去,转了一早晨,天不断的下小雪,后来变成小雨了,由于是深秋,还不是冬天,转了一潭,也没有拍到什么东西,后来有人提议吃点东西,我说傍晚可能有变化,咱等晚上回去吃饭,他们尊重我,后来不下雨了,我把相机支出来,就在傍晚的时候,低层的云像帷幕一样拉开,草原的空气非常的清晰,傍晚一到夕阳照过来以后,的确非常漂亮,这时候我朝三个不同的方向拍照片,拍得也比较好。


  我们拍风光片也不一定都是大晴天,有时候阴雨天,也时候也能够拍摄出一些别具情绪的风光片,这张《烟雨朦胧》,这张《雨中树林》,这张是在庐山拍的,下面一张是在天子山拍的,都是阴雨山,下面是135相机拍的,天子山的是120,当中间,雨停了,停雨的片刻,我支起120,刚刚下完雨,一个是显得很清新,另外,本身尽管是阴天,由于有水,有亮光,增加了对比度,变得就不是黑黢黢的一片了,再加上云雾的变化,云雾的烘托,有一点味。


  天有阴阳,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摄影者要善于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捕捉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美,有人说只有早晚才是拍摄风光片的最佳时机,这话有点绝对,可能误导摄影爱好者,这样会失掉一些难得的机遇。


  自然界的色调本来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自然美贵带自然,不要把主观的东西强加给自然,有一段时间,现在数码,电脑一调很容易改变色彩,过去都加个红镜,和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东西是两码事情,还有低调的,喜欢人为的把密度加大,这个照片中间的一块看得见,其他的看不清楚,密度太大了,通过光才能看。


  有一次我编一本画册,选了一个朋友的一张片子,我这片子我认为挺好的,要对着强光才能看清这个画面,最后每办法,我剪密度,剪了很大才出来了,但是话说回来,你要剪密度的话,必然会影响它的素质,但是片子不错,如果按照正常曝光的话,很好的一张片子。


  有人误以为高密度、低色温的作品就是个人风格的体现,我觉得这是对风格的简单化理解和误解,我拍风光片的时候,不可以追求一定要什么调,要看具体的题材和具体的情况来定,我也拍低调的,因为那个题材适合拍低调,有一些我也拍高调,像刚才的《烟雨朦胧》的,可以朦朦胧胧看到一些画面。以大自然为题材的风光摄影作品,云雾常常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面中最活跃的可变元素,它能营造一种气氛,是一览无余的自然景物变得含蓄而富有变化。


  也许是东西方的审美情绪不同,中国人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和虚幻飘渺的含蓄的美,同时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中国大多数摄影家在表现手法上都重视在云雾上做文章,这是一张《天子山风云》,和下面的一幅,是若隐若现,这两幅作品都是在云雾中拍摄的。大家都知道,山谷里的云海,一般沉在山谷里,云海一般相对静止,不是说一点不动,但是变化比较缓慢,到了太阳升起以后,气流的变化,云彩的变化非常迅速,我前面的照片,就是在最后这个云雾散的时候,大概有十几分钟,云雾变来变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抓拍的,最后这十几分钟过了以后,烟消云散,山谷里一丝云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也有一个拍摄的时机的问题,你要抓不住的话,很快就过去了。


  在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如黄山,由于拍摄位置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点景色需要找新的拍摄位置,从而使画面有别于别人或前人是不容易的,但是摄影者注意把握画面的可变部分,再加上机遇,就有可能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两张作品是张永富拍摄的,拍的都是玉屏峰,但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云雾,拍出来的没有雷同的感觉,这个是我自己复制的,复制不太好,原来的照片很漂亮。


  由于云雾的形态不同,加上光线的效果,因此同样的更景物给人关注的感觉完全不同。和别人的表现相同景物的片子,也无雷同之处。


  我用下面的话结束我的谈话,我认为,一张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应当具有这样的品格,它既不是重复前人或别人的,也是别人无法或者难以重复的,艺术贵在独创。


  底下有一组照片都是在武陵源拍摄的,那时候地矿部的文联办了一个讲习班,我去讲课,我们一块上了天子山,上了天子山以后,原来计划在山上呆一个礼拜,六了六天雨,天天下雨,大家在雨中拍了一点,还是不错的,那几天,大家都有点绝望了,第二天要下山了,就在这一天的晚上,有同志半夜爬起来一看,山里形成了云海,把大家叫起来,大家都起来了,各奔东西,我的动作慢一点,剩了我一个人,后来当地有一个人说我跟你走,我说远处不去了,我选好的点就在对门,那个点本来是个公开的点,后来包在度假村里去了,别人进不去,那天门锁着,进不去,那人说没有办法,只能爬,我说咱们还是叫门吧,后来里面的人答应了,出来以后,这个人还通情达理,让我们进去。我们进去以后,那个拍摄点有一个圆桌面那么大,人多了也不行,周围都是悬崖,为什么我选这个点?这个点几乎在180度的范围内可以移动镜头,这样的话,我肯定在一个点上拍出来不同的画面,如果只考虑一个画面挺好,拍完了以后,我还得转移。


  这个情况下,最好就选择一个点,你就在那个点上,这样的话我在这个点上一个变动角度,一个换镜头,我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画面,实际上我们从七点钟开始拍,拍到十点钟,三个小时,而且我不用再去换角度,我就在这儿拍,死心塌地的拍,这也是我一点小小的经验,如果换地方耽误时间,最后我看旁边的朋友,我看他有哈苏,但是只有一个标准镜头,我后来我讲,我有150拍风光好,我给他用,他不断的拍,我说你别不着急,我暂时不用,你慢慢用。后来他说,茹老师,你拍吧,我有很多胶卷,我包里有一背包胶卷,我一看,果然。最后拍完了以后,收拾东西的时候,他问他,我说你拍了多少个?120个拍了15个,我拍了3个,135更不用说了,那个更方面的,他也对我说,茹老师,你不知道,我是当地的,这个地方常去,他说这样的景物,我也没有看到,后来我看到他的片子,拍得挺不错的。


  这样的片子我也拍,这样的片子我刚才讲的,它构成一张风光片,但是是一个景观片,它作为一个精景观片来讲的话,不完全具备这个,我为什么拍这样的?因为武陵源景区是峰林地貌,另外一个,为什么会形成峰林地貌,就是垂直的地势,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峰,所以我要把这个表现出来,这个东西是顺手牵羊的事情,我用这个就表现出来,这个片子在有些地方照样会用,而你感觉漂亮的片子不一定会用,因为它不符合景观片的一些要求,


  下面这部分就是在喀纳斯拍摄的,这个是1984年我在山上住了17天,现在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为什么?听说喀纳斯的宾馆很贵的,一般上去住上两个晚上就不错了,我那时候住在木头房子,没有人要钱,自己做饭,所以现在条件好了,不可能再去,导游带着你往这个景点,那个景点,大家拍的都一样,那时候情况不一样,我想到哪儿拍就到哪儿拍,情况不一样。而且说到这里的话,也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这些年,旅游事业发展很快,但是的的确确给我们的环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84年去喀纳斯,回来以后,后来阿尔泰地区的领导到北京搞活动,最后开一个座谈会,邀请我去,我当时讲了一点意见,我说如果像喀纳斯这样的景观,在我们国家已经很少有了,像这种偏僻的地方,大多数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观了,如果我们这代人,首先我们要保护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去,但是这个说了也没有用。


  后来发展也是很快的,很快就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了,去的人很多,就盖宾馆,已经盖到景区去了,2004年,新疆有一个活动邀请我去,完了以后说去喀纳斯,我也很高兴,想再去看看,没有想到,走到半道,我摔了一个跟头,左臂的轴关节粉碎性骨折,当天送到医院住了,做了手术,住十天院,从医院出来,乘飞机回家,什么事情也没有干成,后来我听说那个地方盖了很多的宾馆,现在听说要撤了,看进去又撤,这个过程也要恢复,我觉得这个和我们的摄影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做摄影的人也应该有这个环保意识。


  这个我说一下,这个是喀纳斯湖出口的地方,喀纳斯湖以后就变成喀纳斯河,喀纳斯河再往下流就是布尔津河,布尔津河在往下流,流入额尔济斯河,额尔济斯河向北流,然后汇入北冰洋,我们国家只有这一条内陆河流入北冰洋,这个就是额尔吉斯河,这个是喀纳斯河。所以像这样的东西,把背景讲出来以后,尽管是普通的河,就显得不普通了,我们国家还有河流到北冰洋了。


  这个是长江源头的冰雪融化的冰凌,这些水汇在一起,形成了辫状。这个是冰川里的冰冻,这个也是我碰运气拍的,是在长江源头拍摄的,源地区平地有5000多米,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宜人的生存,牧民也不在这里了,牧草太低,养不了羊,但是迁移的时候,从夏季牧场到冬季牧场的时候,转场的时候要经过这个地方,我正好赶上,平常这个地方没有这么多羊,正好走在这个斜坡上面,我拍摄下来,所以有些东西,我是这么想的,我并不比别人高明,这个东西不是你能够掌握的,但是我注意观察,一旦出现这样的景物,我能够抓住,这个也算我有点本事。


  这张是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地区,有时候有一些胡杨生长,就是这个过渡吧。


  这个是顺手牵羊的拍下来的,干旱地区生长的耐盐碱的植物,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就是耐盐碱,这是塔克拉玛干80年代中美在那儿联合进行石油普查的时候拍摄的。


  底下讲的是我刚才的,东疆将军隔壁的卡拉麦里的风蚀淋溶地貌,这张的月亮是两次拍摄的,头一天晚上,我拍了月亮,第二天早晨,我记住月亮的位置,如果现在用电脑加的话太容易了,但是我这张照片是这么拍的,头天晚上我拍的月亮,这个月亮大体在画面的什么地方,第二天早晨爬起来,太阳出来的,我站在头天晚上拍月亮的位置,拍了这个。


  这种淋溶地貌挺典型的,像瀑布一样的。这个是淋溶形成的一种冲沟,这个东西拍下来,很有用处,这个不是讲风光片,也构不成风光,如果从风片的角度讲,可能不拍它,但是顺手牵羊拍下来,有用处。


  下面可以看到风蚀淋溶形成的图形,这个像阿拉伯人,有胡子,完全是自然的,这个是风蚀蘑菇,这个是狮子大张口在怒吼。


  像这样的东西也都是顺手牵羊,这个是球状风化,像剥皮一样的,一层一层的风化,这个拍下来之后也可能会有用处,但是专门照不一定拍得到。


  这个就是在卡拉麦里有一片,一两千万年以前的硅化木,这个是一个树桩,这个是树的根部,这个是完整的树干,现在拍不到了,为什么?给它盖了一间房子,把它罩起来了,保护也是,应该保护,要不的话,人们去了以后,那个化石都裂了,这个抠一块,那个抠一块,都没了。而且前几年有一个人租了两辆十吨的卡车,租了辆吊车,把树桩装了想运走,这个人异想天开,这么大的东西想装到口袋里?但是已经运到乌鲁木齐,后来发现了,把他截住了,奇台县把这个东西收回来,就放在文化宾馆的院子里,我去看过,再看就没有劲了,脱离了原来的自然环境了,当然要保护,但是保护是不是要修一个房子啊,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个是树桩,这个树桩都裂了,不管确实不行,有人抠一块,拿走做一个纪念,大家这个抠一块,那个抠一块,这是在美国的一个画册上看到有一个断面。


  这个是风城。这个像个恐龙。伸个脖子,后面还有身子,挺有意思的。这个是我几次拍的,都是路过的。


  这个是风城的地表面的石头,这个石头经过风沙的打磨以后,非常的光滑,我不太懂地理,这个是不是叫一种沙漠漆,实际上就是风沙打磨出来的,这个是博格达峰,这也是景观片,我们照的话,前山不要了,可能效果更好一点,我照这个目的,就是把前山照出来,那个山不是平地起来的,有前山,到后面才是主山。


  这个是天池,这张我说一下。


  我张片子不是火山,这是地下煤层燃烧以后,瓦斯气顺着地裂缝出来,到了地面以后,自然形成的火山。


  这个照片也是一种景观照片,我照的是晋陕峡谷,就是黄河在陕西和山西之间形成的几百里长的晋陕峡谷,这张拍的是黄土高原,这张是航拍的,这张在地面拍摄,我也想表现一点,这个就是经过改造的。这个就是经过改造的,这个是是黄土柱,黄土形成一个柱状的东西,这是我顺手牵羊拍下来了,大家看看,这个柱每个上面都了一个帽子,正是这个帽子保护了它,形成了黄土柱,其他的地方都冲蚀了。


  这个也是晋陕峡谷有一段,黄河的水流冲击两岸的岩壁形成的水池,在有的地方,有那儿一段,各种各样的。我们到那儿去,也没有很多时间,就弄了一个船走了一下,蛮有意思的。


  这个刚才看的是四川的稻城亚丁神山,我在那儿住了几天,山头就是露那么一点,后来我想,就露一点也行,神山嘛,露出一点也好有神秘感。这不是风光片,但是看到这个是高山杜鹃,层次非常的分明。这个有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地方?这个是克拉玛依的黑油山,是天然沥青涌入地面以后形成的土丘,这个就是地下冒出来来的沥青油的。


  这个就是克拉玛依的白碱滩,地名就叫白碱滩。


  这张片子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石林?这个石林也是云南路南的,但是大家去石林的时候,往往只看到现在这块的景点,其实这个离那儿只有十几公里,但是这个地方给我的感觉比那个石林好得多,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面貌,现在的石林里面修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些度假村修到景区去了。


  这个也是在克拉玛依拍的,主要表现第三纪红色砂岩的景观。


  这是吐鲁番火焰山,本来这个景物是个死的,这个地方已经很少有人来往了,我们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了这么一个毛驴车。


  这个片子是我在承德拍的,整个的调子基本上就一个颜色,但是这个层次还是很丰富的,所以我们在拍片子的时候,也是要多样化一些,不要都是很艳丽的,有的时候没有颜色,反倒比艳丽的好。我有时候喜欢这样的调子,也不是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但是你应该有一个意识,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你不要管颜色,这个区别在这个地方,我感觉这个调子也不错,我拍了,但是有些人感觉这个没有什么色彩。


  这个是我在敦煌的鸣沙山,这个也是一个旅游点,有些人拍的骆驼,骆驼从这里走上去,自然就是自然,我刚才的骆驼,是人们放牧的,而且是在丝绸之路的主道,当时的骆驼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但是旅游景点,像这样的地方,一下子留下来这个,我就选择这个,一棵白杨孤零零的在那儿。


  这个片子是在黄河源头拍摄的,已经三四十年了,这个就是黄河源头的一种自然景观,这个景观是一种植物,到了冬天变成红的了,包括我们现在说的红景天,就是治疗心脑血管的红景天也是这样,但是这个是不是红景天,我不敢说。


  这个是沼泽地,黄河源头的沼泽地,这个是我在川西拍的,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没有这个人,就这么一个调子,很漂亮,但是没有人感觉缺点什么,她不迟不早出现了,等她走到这个地方,我拍了一张,拍风光的时候,也一个瞬间的抓取问题,但是不是几十分之一秒,但是几秒钟的变化也是很大。


  这是我在坝上拍的,这张片子不是带红镜头拍的,那天下雨,傍晚的时候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雨后的红光特别的强烈,当时来不及选择什么角度,一看差不多就拍了,这个照片90年代,《大众摄影》把这个裁了一下,做了封面,我坝上只去过一次,后来有人告诉我,茹老师,我开始就是受那个《大众摄影》的影响,我开始拍坝上。后来人家比我拍得好得多。


  这个是我在去坝上的路上拍的,我们出去拍照的时候,不要管职业的、专业的,出了门,就要随时的观察可以入镜头的东西,现在有些人不是,他就直奔,说我要去坝上,坝上有个什么地方出片子,路上我也不管,大家谈笑风生,时间也过得比较快,直接奔那个地方去,其实在沿途有些地方,可拍的地方还是有,而且这样,拍出来以后,相对来说,重复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个是秋天的原野。


  这张片子有一些画面很简单,有时候也是一种美,这张片子画面整个的调子,天是灰的,水面这个地方受光,中间不受光,这个帆船进来了,我是顺手牵羊拍下来的,我感觉到了,所以摄影感觉很重要,如果感觉不到,怎么会拍呢?所以感觉就有一点像诗人的灵感一样,诗人没灵感怎么写诗啊?但是有些人可能拍了一辈子照片,一直没有找着感觉,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四平八稳,就那个样。所以摄影者要在这方面要锻炼自己,找感觉。


  这张说一下,一张小品类的东西,这张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面拍的,那时候我在拍别的东西,我看到从远方传来胡杨的种子,我没有确定是不是胡杨的种子,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在沙漠上滚动,马上引起了我的感觉,我就拍了这个,我想胡杨种子在寻找一种生机,在沙漠里面,胡杨发芽非常快,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马上生根,但是找不到,也可能永远的消失在沙漠里。现在看这个,是不是像个人体啊。有一个同事说,这个像一个人体。


  这个是我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拍的,我早上起来转转,有一天我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给我一种感觉,我当时就取了这个树的一段,拍了一段,后面有人问老茹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怎么想的不是很重要,那是我的一种感受,你看了这个片子有没有感受,如果你有感受,我的片子就有意义,每个人看了以后,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但是只要这个片子能够引起人的感觉,联想,就能够打动人。要不这个片子,看了以后什么感觉也没有。至于说什么感觉,那是艺术作品,不是一篇论文,你必须这么理解。所以艺术作品不能这么要求,但是要求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反应,引起人们的联想,能够打动人。


  我再说一句,后来我又到这个地方去,我想找找当初拍照片的地方在哪儿,我没有找到,为什么?因为环境改变了,感觉也改变了,看不到,但是我还是能找到,因为树还是有特点的,在不同的环境里的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在这次的环境里拍了,下次可能没有什么感觉。


  这个是上世纪80年代拍的,我就感觉那个荷花拍了很多了,我再观察,正好那个时候,我住在颐和园,一天早晨起来,我看到荷花落了,底下撑起来,很漂亮,给我感觉,很好,所以后来我就拍了,但是后来拍这样的画面也不少了,我是大概上世纪80年代拍的。


  这张照片像抽象派的话一样,这个是我出去旅游的时候,在秦皇岛住着,早晨起来的时候,我拍的,天书一样的。


  这个是秦皇岛早晨起来的时候,拍的,多留心一些,多观察一些,因为我们没有特定的任务要拍什么,我们能拍什么就拍什么,包括我现在,我出去的话,我也是能拍什么,拍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就拍了。


  这个是北海了,中秋节。这也是在北海拍的,这也是不大容易的,因为北海的北边一般情况是没有阳光的,只有在夏天的傍晚的时候会有阳光,平常照不到,那天我正好去的时候,下了一场暴雨,我在亭子里避雨,后来天晴了,也是天赐良机,我拍了。


  这张是在承德拍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感觉这个像是佛光一样。


  这个长城,这是我的一种看法,这个是我在70年代初拍摄的,现在是两张4×5的叶片拍摄的,拍摄的时间太久了,已经褪色了,我是在扫描的时候恢复了这个颜色,但是我觉得这个长城,我的一种看法,现在这个长城修得太新了,没有那种沧桑感了,我主张长城要保护,让它不要垮掉,但是不要把它修成一个新的样子。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