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红篮子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3273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边疆苗族影像录

已有 5900 次阅读2015-3-18 21:23

因多年行走在这一地区,拍下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凭着自己对广西边境地区的的白苗的粗浅了解,暂作出如下总结:

这支居住在广西与越南交界深山里的独特苗族,人数并不多,总共只有19个自然屯,将近2000人口,分布在两个相邻的乡镇。
其中最小的屯只有七户人家,最大的屯也仅有66户。

虽然这里的苗族都是白苗,自称“Hmong”(蒙),却明显分为二个部落,服装截然不同,语言虽然基本一致,但对方说得太快时也会抓瞎。
大致地域划分为百南河谷周边的妖皇山、弄保山、芭蕉山上为一支,有10个自然屯;靠近云南方向的扁担山、龙门山、规弄山为一支,有9个自然屯。两支苗族所在的高山都是沿着边境线一字排开。所以,相对应的越南境内同样有其相同的族群,彼此来往密切,通婚现象很常见。

为方便起见,现将其分别称为东山白苗和西山白苗。

白苗是个很特殊的苗族支系,在广西人数很少,但在东南亚的分布很广,移民欧美的苗族也以白苗据多,所以有人称他们为国际苗族,也称他们的语言为国际苗语,并且有自己的拼音文字。

由于东山这一支苗族已改信基督教,其婚礼、葬礼、节日等习俗已经按基督教的教规进行,传统保持得不多,服装却仍然是自已制作,以绿色为主调,后肩装饰有两片形若昆虫翅膀的尾翼,成年妇女喜欢以白绿色的宽边布巾扎额头,全套穿着时必须打邦腿;相反西山一支承习了祖先的习俗和传统,信抑原始宗教,生老病死都请摩公作法,但服装已经商业化,主要是云南文山一带机器制作,色彩鲜艳,款式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改变而经常变化。
行走在苗乡,常常能见到长裤外面套一条百褶裙的奇特现象。不论你上身穿什么服装,只要有了这一条百褶裙,族人就认可了你的苗人身份。

关于这两支白苗的差异,我曾问过很多当地人,目前最满意的答复来自小苗仙的妈妈,她说,东边那支白苗是正宗的,而西边苗族介于白苗和花苗之间,服装有点混杂。

双方服饰的对比:
东山白苗


西山白苗


山上的苗寨(弄保山、东山苗)


沿着边境巡逻路去放牧的村民(东山苗)


山坡上的苗寨(龙门山、西山苗)


山顶上的人家(西山苗)


当地流行的苗语歌曲《云上人家》点击收听


以下是影像资料
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的苗民依然很贫困,虽然基本上都迁入了政府建设的安置房,但有些后来者或怀旧者依然居住在传统的小木屋里。


小朋友当天得到一件爱心人士送的新衣裳,穿在身上再也不愿意脱下


山坡上的旧木屋


苗民一般都居住在高山上,所以当地人称他们为住在云端上的人,当然,山上没有水田,靠少量的旱地种植玉米、南瓜为生。


陶小妹和姐姐到地里收南瓜,这一筐东西不轻,要走上3公里左右的路,对仅7岁的孩子来说,是个考验。


茅屋里的老人听说孙女来了,赶紧修一根甘蔗,这也是她家里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


安置房里,年青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浓浓的亲情。


山坡上,刚从教堂里做完礼拜回来的妇女。这里信基督教的苗民到了礼拜天都不出工,穿着整齐体面的衣裳,到村里简陋的小教堂,听听圣经,唱唱圣歌,然后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手工活。

信基督教的村庄,村民对外人都很友好,老老少少见面都主动打招呼,大多数教民不吸烟,不喝酒,村里基本上杜绝了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行为。


13岁的小夏海,也是一位虔诚的信徒。


西山苗寨,冬季里的火塘边是孩子们最喜欢呆的地方。


越南过来探亲的芦笙师傅,说老实话,越南那边的民族传统保持得比这边好,但逢有个红白之事,还得从越南请师傅过来主持。


心事重重的小姑娘,今天她背了半天的小弟弟,有点累了,一直躲着我的镜头,为了照她一张相,我从村头追到村尾,才在她妈妈的的帮助下拍上几张。


这纯手工制作的苗服已经不多见了,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统一的苗服都有人专业制作,每到春节前会有人带到村子里销售。


正在山坡上梳头的女孩。


这大型玩具叫磨秋,是苗族群众喜爱的运动。


坡念屯的小英莲,她父母一直在城里打工,所以她出生在城里,也在城里上幼儿园,因为家里添了个小弟弟,又随父母回到了家乡。


回到乡村很不习惯。


晚朝屯,陶彩花正在为今天的礼拜活动着装,妹妹在一旁很很无奈的样子。


从家里到村里的教堂有一段山路要走,这服装在青山里特别的艳丽。


村子里的教堂,其实也就是牧师家的厨房。


孩子们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已经很习惯了,冬冬姑娘并不是这个屯的人,她是在星期六过来找同学玩,顺便也在这里做了礼拜。


她曾指给我看她走过来的路,下了一座大山,又再爬上一座大山,看得我眼都有点晕。


这张照片的背景山叫妖皇山,是本县的第一高峰,冬冬昨天就是从那山上下来,这让我十分佩服。

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牲畜房。


卡弄一组,衣着鲜艳的西山白苗。


有户人家的孩子摔下房基,伤得不轻,家长认为是有了晦气,请到两位摩公来家里作法驱邪。


才上了二年级的MAI PA也不再读书了,很让人想不通,现在读书不用花学费,还管吃管住,但这附近两个屯的女孩子全都缀学,宁愿在家放牛、带弟妹,也不愿意去学校,其中有家长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们自己的原因。


深山玉米地里的一间草房,紧挨着国界,这俩位小女孩几乎没见过生人。


高高的弄保山上,常年云雾缭绕,一早就看到沿着边防巡逻路去放牛的村民。


在漫长的历史阶段,这玉米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



放养式的孩子,玩脏了回来洗洗,然后再去玩。


早上九点,准时将牛赶上山。现在的牛很值钱,一头成年黄牛动辄上万,成了村民家里最值钱的财产。


小一些的孩子还不会做事,就在村子里游荡。




彩花家四面透风的房子,她自己说,冬天风很冷。


很和谐的一家三口。


美花的妈妈正在“阳台”做苗服,一般苗族妇女都是做服装的好手。


二月的天气很凉,美花却穿着夏装。

穿戴整齐,正准备去赶集的一家人。


这个传统很好,只要是外出,赶集或走亲戚,都必须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


春节前杀年猪,也是过年的序曲之一。


试试新买的衣服。这套苗服不便宜,要四百多,比我身上全套衣服都贵,但他们再穷,每年都要想法买一套,否则会让人瞧不起。




打工回来的姑娘们,到了家里,依然愿意穿上本民族服装,这习惯让人宽慰。





2015年正月十四,芭蕉屯的夏海和小云一起出嫁了。


当天家里做一种传统食物“面饭”,就是用玉米磨成面,蒸熟后捏成团,用来招待客人。


教堂里的婚礼。


很艳丽的裙子。




外出劳动的妇女。


做礼拜回来的婆媳俩。


这是住在山上茅草房里的一家人,婆婆十分爽朗,说话大声而快速,她的丈夫过世已经十八年,留下二男一女三个孩子,现在大儿子娶了个越南苗族老婆,因为是本族人,沟通和习惯都不成问题,这比娶中国的老婆要省去很多花销。
不过问题来了,按现在的规定,这孩子没有户口,所以成了无国籍的孩子,要想入中国户,得先到县里,再到省城去办理跨国婚姻手续,然后再罚一万多元,这对于没有文化又没有钱的山民来说,基本上就不可能办到。
“没办法,走一步是一步”老太太看得开。“实再不行就送去入越南户,那边没有任何限制。”

水头屯,这是苗族屯中难得的好地方,有一条小河从村下流过,所以长年不缺水。










元霄节这天,春梅家来了很多越南亲戚,她说是小妈家的人,这俩个越南女孩子十分活泼。


其实这些孩子大多数的妈妈都是越南人,所以都长了一副东南亚的面孔。由于是跨境民族,条条小道通对方,彼此往来很频繁。




谢谢朗中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老叔我记录的多,艺术的少,还要多多磨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