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红篮子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3273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者江村日记(一)

已有 4472 次阅读2012-6-19 23:00

计划了许久的隆林之行总是被这事那事担搁,拖到上周五,我决定背着行攮上班之前还不知道能不能出行,直到坐上了晚上十一点的班车,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感谢“三桶油”,让现在的票价飚到了160,但全程高速倒是挺舒坦,原来要早上七点才能到达的广西省尾,现在四点就到了,可是到得早又有什么用?天没亮,我总不能在静悄悄的午夜街头闲逛吧?去开一间客房睡上几小时?好象太不值,看看大家都在车上呼呼,哦,我也就入乡随俗了。   
七点,隆林的摄友清风来到车站汇合,此行真的要感谢清风全程的安排,既是摄友,又是翻译和向导,周到而细致,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南盘江畔青衣壮的原生态民风民俗。  
一碗可口的酸辣粉后,我们登上了隆林开往天生桥的班车,车到天生桥再多加一块钱,就可以直达码头,这里是三省交界之地,从这里坐船,前往对岸的贵州巴结镇,只需十来分钟。当天是巴结的圩日,所以坐船去赶圩的乡民非常涌跃,只可惜的是由于长期干旱,水位低了至少一半,原来烟波浩渺的湖区景象不见了,据说在湖里养鱼的经营户损失惨重。

南盘江水流到这里,形成了天生桥水库,这是黔桂两省的界河,对面的码头就是贵州的巴结镇。看看这水线,就知道今年的干旱是多么严重。

水位的下降也让巴结码头成了高陡的天梯,搬运工要在烈日驮负着沉重的货物,走完这段天梯,十分艰难

我们在这陡峻的天梯上呆了不少时间,在拍摄阳光下艰难攀登的同时,为那些勤劳的民众而感慨万千





虽然地处偏僻一隅,但今天是巴结镇的圩日,这里人来人往,百柯争流,显得一派繁忙

小小的小吃摊子生意不错



一位回娘家的大婶

儿时记忆中美味无比的麦芽糖,卖者用锤子和铁刀将糖打开,很具特色

再用玉米苞衣裹上,就可以品尝了

逛完巴结圩,我们乘船返回广西,也是此行的目的地——者江村,由于回来晚了,没赶上客船,好在清风的学生遍地都是,找到一条渔船载我们过江。巧的是,清风竟然在船上碰到了久未谋面的姑姑,姑姑就是者江村人,有了姑姑带路,一切都变得方便起来。

也是十多分钟的船程,我们在者江村山脚下靠岸,者江村归革步乡管辖,“者”在壮话中是靠近的意思,也就是靠近江边的村庄,我一直在心里盘算,村子就在江边,如此炎热的天气,晚上可以来江里爽爽地游泳洗澡,不亦乐乎?谁知走起来才知道,这村子离江边直线距离不到几百米,但我们在正午的阳光下爬了几乎一个小时,整整爬了一座大山,村子就在高高的山顶上,当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到达村庄时,才知道近水楼台不一定得月,村里用的水,都是山上的井水,跟这条江没什么直接关系,村里人也几乎没有谁会跑到这江边来游泳。守着一条大河,干旱照样笼罩着者江村,村里的粮食减产50%,不得不说是个严重的悲剧。

阳光猛烈,热气逼人的正午,我们从这里上岸

还好,终于抬头看到高山上的村庄,那栋小白楼是村里的小学,令人欣慰的是,往往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

终于进到村庄,清风的姑姑,背着沉重的货物,比我们走得还轻松

第一眼见到的,就是这位在午后懒洋洋睡在木楼里的小女孩

清风的姑姑家,干净整洁,难得的是还保持着壮家的建筑风格,三层式的干栏式建筑,现在村里的传统建筑越来越少,一是现在大件的木料不好找,二是砖混式建筑比木建筑更省钱,更结实,估计要不了几年,这样的木楼将会彻底消失

山里的壮族群众有好客的传统,何况还是久未曾谋面的亲戚,我们一进屋,主人家就忙开了

挂在灶上熏了九个月的熏肉,散发着诱人的醇香

要吃这硬邦邦的熏肉先得用火烤软了

然后再浸到凉水里洗净

看看,小猫也抵挡不了这诱人的香味,早早就等在灶旁

且慢,还要加工佐料,将新鲜的辣椒用慢火灸烤后,加入花椒、食盐、放入石磨中研磨

到这程度就算是成品了,一个字“香”

看看,多诱人的乡村美食

身穿青衣壮服装的老人。由于壮族汉化严重,能真正找到原汁原味的壮族服装,真的是很困难了,这次能在者江村亲眼所见,真的是令我大为感叹,不虚此行

壮族服装和壮族民居的完美融合



在者江村里,不论是房前还是路上,不论是男女老幼,到处可以听到村民热情的招呼,纯朴的笑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