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流彩飞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8601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毛主席在庐山

已有 731 次阅读2017-5-2 08:55

  1959年6月30日晨,据当时的警卫回忆,在180号别墅(即美庐)门前迎候毛泽东主席,心情十分激动,虽说担任警卫工作多年,现又在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岗位上,但毕竟是第一次接待毛主席。公路上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一辆黑色的吉姆车开进了庭院,魁伟的毛泽东走下车,与迎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他环视了一下花木扶疏的庭院,晨光中并未在意岩石上镌刻的“美庐 蒋中正”字样。当我介绍该别墅的历史背景时,他才饶有兴味地再下楼观看美庐石,并戏谑地喊了一句:“委员长,我来了!”逗得大家都笑了。


恭恭敬敬与老人家自拍合影,生在那个年代,认真学习老人家的著作,放在历史的平台上评价毛主席,倍感毛泽东是中国的民族英雄,真的了不起。妄评毛泽东,什么三七开,什么一些胡扯的歪论,我觉得不是井中之蛙,就是别有用心。例如,用阶级来验证,对毛泽东的评价就会有偏见。可是站在历史的平台上,中华大地上历代的君王,,那个敢于毛泽东论高低。跑偏了,这不是摄影,请谅解,但看到诋毁毛泽东的一些文章生气。对毛泽东应当研究,包括他的错误,但说胡话歪曲,一个字:滚!


也许是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庐山,加之又有每到一地先看志书的嗜好,毛泽东坐在沙发上,看起了庐山图书馆送来的一套馆藏吴氏《庐山志》,不时在志书颇宽的天头上作详尽的眉批。  看完《庐山志》,毛泽东临窗铺纸研墨。有顷,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了《七律·登庐山》。只是原稿的颔联与正式发表的有一句不同:正式发表的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原稿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肤挥汗洒江天”。此诗发表后有一种传说,即首联末句“跃上葱茏四百旋”中的四百旋不是约数,而是确数。据传一路登山所历的399个弯道,是他老人家亲自用火柴棒记数确定的。  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情况是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周围景物的能见度非常高。颇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摇下驾驶室的窗玻璃,探首在登山公路上环视,不时向车上惟一的知情人——司机小高询问这路转景移的登山公路到底有多少弯道?小高多次登山,曾经数过,告知四百有余,四百旋由此得来。




毛泽东在庐山所摄的照片,最多也最令人神往的是姿态各异的含鄱口照。其中有站姿、坐姿、正面、侧影;有席石凳而坐的,有端坐藤椅上的;有以汉阳峰为前景的,也有借鄱阳湖作衬托的;还有一张与夫人江青坐在一条石凳上的合影。  毛泽东十分喜爱含鄱口,每每紧张工作之余,就轻车简行奔赴含鄱口极目湖天,寄情广袤,遥望湖间状若绣鞋的湖心岛兴趣盎然。他曾向我问过这只“巨鞋”有多大?绕鞋湖水有多深?


毛泽东喜爱庐山含鄱口,与他喜爱井冈山黄洋界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以视野开阔著称。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也是我随同警卫,乘车从茅坪到茨坪他一路都未下车,即使车过八角楼,也只隔窗眺望一番。独有车临黄洋界才招手停车,健步奔壑口驻足环
视,回宾馆就写下了《西江月·重上井冈山》。词中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与《七律·登庐山》诗中句“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泽东推 车  那是一天傍晚,登山公路上,一辆专给大会拉生活物资的中型卡车,全速行驶在薄暮中。司机开足了马力往前冲,就在车即将冲上高坡时,只听“咔嚓”一声,车轮在原地打了几个转,倒退着溜了一段,就熄火不动了。  正在他焦急顾盼的时候,我担任警卫的主席车队开来了。前面的开道车刚过去,毛泽东乘的那辆车的司机老顾和我都认出了抛锚的是会议生活车,正欲张口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车窗里传出:“停车!”车停后我赶快下车给毛泽东打开车门,他下车一面招呼随行人员帮助推车,一面径直往中型卡车走去,加入推车的行列。  中型卡车缓缓向坡上移动,热泪盈眶的中型卡车司机从驾驶室伸出头来,只见毛泽东正一边上车,一边向自己挥手告别。


青年时代就立志“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两次庐山会议期间,游泳自然成了常习的必修课。  毛泽东一惯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泳,不愿意在游泳池中划水。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在庐山电站大坝的上源水库嬉水。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芦林大峡谷中垒起了面积比电站水库大的人工湖——芦林湖,毛泽东在山上游泳的天地就更加广阔了。  每天午后,只要不下倾盆大雨,他是定要下水游泳的。毛泽东游泳非常放松,尽管周围有许多人伴游,他依然自由自在的憩游在湖光山色之中。一会儿侧泳,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踩水前进,一会儿将身子浮在湖上漂流,任潋滟的波光轻漾、抚摸,似乎进入了一种忘我之境。他还有一手绝技,可半躺在水上抽烟,边抽烟边无拘无束地与人交谈。


青年时代就立志“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两次庐山会议期间,游泳自然成了常习的必修课。  毛泽东一惯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泳,不愿意在游泳池中划水。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在庐山电站大坝的上源水库嬉水。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芦林大峡谷中垒起了面积比电站水库大的人工湖——芦林湖,毛泽东在山上游泳的天地就更加广阔了。  每天午后,只要不下倾盆大雨,他是定要下水游泳的。毛泽东游泳非常放松,尽管周围有许多人伴游,他依然自由自在的憩游在湖光山色之中。一会儿侧泳,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踩水前进,一会儿将身子浮在湖上漂流,任潋滟的波光轻漾、抚摸,似乎进入了一种忘我之境。他还有一手绝技,可半躺在水上抽烟,边抽烟边无拘无束地与人交谈。


 提倡到大江大海中搏击的毛泽东,免不了要忙中偷闲驱车下山去长江畅游。一次去长江游泳,安排迎接毛泽东上山的司机小高开吉姆车送他下山,我随车警卫。眼看还有1/3的下山路,怎么小高老是空挡滑行,车速却又挺快,好在是单线行车,不会车我也没说什么。吉姆车将毛泽东送到长江边,小高才舒了一口长气,悄悄地告诉我车煞在半山上失灵,开始有点慌乱,偷眼看主席那么沉稳地端坐着,心也就定下来了。但这事我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毛泽东在芦林湖游泳(1961年)望着在江心甩开膀子劈波斩浪的毛泽东,想想半山上演绎的那场有惊无险,我似乎若有所悟。毛泽东一生多次历险,无不化险为夷,这与他柔时湖上漾波,刚时江中劈浪的性格魅力必然联系呢!



庐山整倒彭元帅,是国史党史非常传奇的一幕。有毛主席原秘书李锐的回忆录,有知名作家古华笔名京夫子的《京华风云录·夏都志异》,种种自相矛盾和缺乏内在逻辑的邪说戏说似乎成了正史,不过五十年的风雨沧桑,世事黑白竟一至颠倒如此!
  
  少奇同志形左实右,给三面红旗搞出了很多的毛病。通过北戴河会议、郑州会议、上海会议,毛主席反复讲,反复批评,总算把“五风”压了下去,全党认识逐步统一起来,承认贯彻三面红旗的时候,有人左了,要纠左。1959年7月2日―31日,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委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目的是分析形势,以便从“左”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对今后工作做出科学安排。
  
  毛爷爷潇洒地称这是一次“神仙会”,可见并没有风暴雷霆的施放准备。他老人家开幕讲话,会议即开始分组讨论。彭德怀参加西北小组,同大家一道对1958年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和改进的建议。7月10日,毛泽东布置讨论修改《关于形势与任务――1959年7月2日到X日庐山会议议定纪录(修正草案)》。7月13日晚,彭德怀起草给毛泽东的信(即“意见书”),陈述自己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的看法。14日,将信呈送毛泽东。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到会同志讨论。讨论中一些人赞同信中观点,―些人表示反对。黄克诚、周小舟同意彭德怀这封信的总的精神,张闻天作长篇发言明确支持彭德怀的意见。7月23日会议上,毛泽东讲了话,对彭德怀的一些意见表示赞同,并作了自我批评。7月31日,毛泽东宣布会议结束。
  


8月1日,准备下山的毛泽东一夜间改变主张。8月2日,举行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委员75人,候补中央委员74人出席会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其他工作同志14人列席了会议。8月16日,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为捍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还通过了《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书记处书记的决定》,但后来一直未向下传达。会议于8月16日宣告结束。
  
  庐山会议预定是研究经济建设问题,即使毛泽东看到彭德怀的信,以及会议上各小组的讨论发言也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言论和行动。在7月31日便宣布了会议结束。那为什么后来突然要打倒彭德怀呢?遗少分析少奇同志在其中的作为起了主要作用。透过李锐、京夫子小说版“纪实”所营造的扑朔迷离之重重迷雾,试看:


  一、刘彭的历史积怨
  
  高岗倒刘事件中,彭元帅参与较深,可以看做是高岗上下折腾的背景人物。其实当时还有林彪等将帅都是支持高岗的(因此在文革倒刘过程中,除红卫兵力量打头炮外,以林彪为代表的军队干部的强劲推手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都属于“马上得天下”的军人大山头,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与工农天生亲近;而建政后行政权却由刘系从白区出来的一批地方干部把持,这些知识分子为主的地方干部从思想上愿意执行少奇“剥削有功”的资本带动发展经济路线,很是为军头们反感。高岗提出“军队党”和“地方党”区分,就颇受这批军头的认可,也因此得到了党内很多人的支持。抗美援朝刘系干部立足于国内经济状况,是很不同意的;是在毛彭二人力挺下,政治局才通过,高岗在东北主政,为彭元帅做了最有力的后方支持,这是各方当事人的基本关系。毛泽东看到高岗政治上还欠缺火候,故意躲到杭州研究宪法草案,本是设想通过少奇在京主持,压制一下高岗急切的权力欲望,回头有一个缓冲,促其在政治上成熟,以待大用,不料刘少奇透彻地看到高岗的强势成长性,在xp、cy从高岗那边反戈一击后,一鼓作气利用党内斗争高压,逼迫性格刚强的高岗自杀,导致毛的左手毁于一旦。由于彭德怀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和毛泽东的维护,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当初过程太祖很清楚,所以庐山上毛泽东有“高饶联盟就是彭高饶联盟”的气话。气话言外有意:你们这些拿枪的人怎么连自己都保护不住呢?!那些不拿枪的人好生厉害呀!
  


 二、刘的卸责太极
  
  《三面红旗背后》讲得清楚,因为彭德怀的“意见书”所涉及的内容及其矛头直指大跃进中主导执行层的少奇同志,所以才得到了那么多中委赞同,并得到毛泽东的默认。如果其矛头真是指向毛泽东的,那些中央委员、部省大佬能随风附和吗?那可都是政治敏锐性很强的老革命了,毛泽东能就那么轻松地宣布会议结束么?遗少以为太祖在当时的想法其实还是一个平衡原则,批下“万言书”,希望彭的这把火烧痛那批不谙民情大搞“五风”的大小官僚,促其转向正轨,并没有要通过会议清算或打到谁的想法。而是少奇看到风向不对,一旦彭帅的意见得势,再加上毛的支持,万一党内多数发难,路就不好走了。倒彭既能削弱毛的左臂,又能保护自己团队顺利过关。利害关系分明,发难动机清晰。
  


  三、刘的固位之举
  
  当时在党内,刘少奇虽已是并行党、国两主席之一,但是由于其崛起于七大大树毛泽东思想的契机,根基不牢,特别是在军内没有渊源。思想路线又历来形左实右,当时党和国家的大部分干部都是军队出身,这些人对少奇的一套做法很不感冒。当时彭真和彭德怀是常委以下政治局委员领衔文武的各自第一人,彭真早已被少奇揽入麾下,唯彭帅在,少奇就得不到军队的拥趸,政治地位就难得稳固。但倒高倒彭都要有政治技巧,这种重磅大佬,当时又没有腐败故事可抓,所以才会有什么“军事俱乐部”和“里通外国”的奇怪罪名出现。少奇在讨论彭德怀的“意见书”发言中说彭是“魏延的骨头(《三国演义》中的魏延脑后有反骨,被诸葛亮所杀)、朱可夫的党性(赫鲁晓夫借助朱可夫元帅的军事力量上台),冯玉祥的作风(即伪君子)。”说“与其你篡党,还不如我篡党”。句句诛心呢。为了打倒彭德怀,少奇在和毛泽东谈话时,说彭德怀就像刘宗敏。可以说刘少奇十分了解毛泽东,因为他知道毛泽东多次提出不当李自成,最痛恨刘宗敏那样的人。
  
  现在人们不由把秘书李锐的说法当正史看,其实大大不然。在正史解密公开之前,还是有蛛丝马迹可以看到关键事实和李锐说法的不同:


 一、据毛泽东贴身士卫李银桥回忆:“(庐山)会议结束后回到住处,毛泽东本是吩咐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走人。可是有些领导同志不干了,提议解决彭德怀的问题。当天晚上,我便正式得知不下山了,要召开中央全会,……”“毛泽东没有参加中央全会。会议吵得很厉害,吵得声音很大。吵声传来,毛泽东睡不着觉,他睡不着觉是要发脾气的,叫我去看看。我跑步去了,见许多人同彭德怀吵。回来学一遍舌。毛泽东发火了,写了批示。中央全会期间,在毛泽东住的房子里,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政治局讨论决定: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军委副主席职务,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1]“有些领导同志”是谁?陈林邓当时都不在山上,他们即便在也没有资格向老大提议“解决彭的问题”,毛刘周朱四大常委,谁要“提议解决彭德怀的问题”?利害和动机放到那里,此人不是呼之欲出的吗?平衡不了,只能忍痛割舍,“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这不是和太祖宽待永不翻案的做法一脉相承吗?
  


 二、权延赤的另一本书《龙困与微行》中披露了几个细节:起初,有几位大员向毛泽东汇报“彭德怀发言有问题”,毛并不介意,只是当着卫士们的面说:“此人是张飞,不就是提个意见呗。”又一位负责同志陪毛泽东散步时汇报:主席建议从不同专区选一名战士到一中队,搞五湖四海,便于了解各地情况,但是彭总反对,说特殊化…… ,毛泽东听了仍是一笑而过。对于彭德怀的“万言书”,毛泽东也并未像某些小说家言渲染地那样“龙颜震怒”。当时在场的秘书、卫士长以及卫士对此都有回忆:毛泽东看过彭德怀的“万言书”,把烟蒂拧入烟灰缸,苦笑说:“彭德怀送给我看的尽是消极材料,尽给我送消极材料。”他停下来,认真将一枝香烟插入烟嘴,继续说:“彭真、王任重、陶铸、柯庆施送的材料积极。”吸燃香烟后,他还说过两句:“这个人敢讲真话。”“容易得罪人。”博友们想想看,彭的意见书首先得罪的会是什么人呢?


  三、事实上毛泽东对庐山召开的批判彭德怀的会议是不满意的,所以他没有参加会议。1966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汇报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从来不找我,从1959年到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找我。五九年八月庐山会议我是不满意的,尽是他们说了算,弄得我是没有办法的。”太祖有一句名言:“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番话一语道尽了高层政治的复杂性。
  
  揭了少奇同志之短,就犯了官僚集团的众怒,老大也保护不了呢。彭元帅成了反右大潮两年后的新右派,抗美英雄黯然失色,草根大众再失代言。这就是政治。所以今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诉求要放眼风物,一是胡总肯定没有太祖强势,二是官僚体系却比当初更为茁壮。力量对比的变化需要一个契机的,有时候革命的条件不成熟,改良或可侧面接近目标。
  
  彭德怀与左宗棠颇有得一比:打得是穷仗苦仗,想的是国富民强,开疆辟土,过得却是苦行僧日子。彭帅至死冤沉海底,这样的人物最能博得民间的同情。但是,深究政治之外的个人原因,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彭帅的不幸遭遇其实与其倔强孤傲的个性是很有关联的。这一性情一方面表现为他在战争中的勇敢无畏,以及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嫉恶如仇;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则是骄横跋扈与心胸狭窄,甚至有些目中无人和瑕疵必报。由于彭德怀建政后处于敏感复杂的高层政治环境之中,他的个性就成为人生悲剧的重要诱因之一(有兴趣的可以把彭帅和叶帅的军事生涯与政治生涯比较一番,答案立显)。但把这样一位威权强势、部属敬而远之的元帅说成是组织“军事俱乐部”的头头,那可就真是天大的不可能哦,相信组织体系外的社团,彭帅的情商是严重不足呢,从“彭黄反党集团”牵涉的人头看,那比林帅和四人帮两案牵扯的人头差老鼻子了。
  
  由于彭含冤而故,中国素有为尊者讳的史学传统,公开史料很少提到彭帅在军政生涯中的一些严重不到之处。


言不多传,到此为止,这些网上信息,不必纠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