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德馨的家 http://bbs.photofans.cn/?33314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地坑院】

热度 1已有 827 次阅读2015-12-29 17:48

    近日,在三门峡朋友的陪同下,驱车来到陕县北营村,第一次亲近了“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窑院,是豫西特有的民居形式,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地下村庄,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四合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陕州地坑院景区位于县城南端,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离陕县县城5公里。据专家考证,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地坑院的构造其实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深,长l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2000个土方左右。窑洞高3米左右,深8米~12米,宽4米左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弧行甬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洞,是地坑院的入口。地坑院的入口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3种。门洞窑多数只有一道大门(也叫锁门),有的做两道门,分称为大门和二门,旧时妇女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大门内、二门外。在门洞窑一侧挖一个拐窑,再向下挖深二三十米、直径1米的水井,加一把轴辘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地坑院一般为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2~3个地坑院相连。地坑院就形状而言,有正方形或长方形两种。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所以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的喜爱,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地坑院这样一种简单的居住环境,一种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汉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
    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依然保持着“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地下村庄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处仍然有人居住的地坑院。



















以下是景区内刚修葺的地坑院。

































































请您鉴赏与指教!

谢谢关注!

感谢欣赏支持!

感谢欣赏鼓励!

感谢关注!

感谢关注!

感谢欣赏鼓励!
谢猫版盖戳鼓励!

谢阿雪老师欣赏支持!

谢时空老师欣赏鼓励!新年快乐!

谢老师关注!新年快乐!

谢花老师欣赏支持!新年快乐!

天版新年快乐!

谢老师欣赏支持!新年快乐!

谢老师欣赏鼓励!新年快乐!

这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了,窑洞门口高于院落,而且在地坑院的中间深挖一个大的渗水井,这样就可以解决下雨的问题。

过去这些地方都很穷,这样的地坑院只需要力气,不需要其他成本,既解决了居住的问题,又节约了能源,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

谢老师欣赏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宇宙. 2016-5-31 19:19
欣赏老师佳作 学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