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海浪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8837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六月里造访五台山(三)

已有 4252 次阅读2012-6-26 16:49

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

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将他从北台请下来专门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第八站:塔院寺。

塔院寺的引人注目要归功于那座高大浑厚、风铃交响的大慈延寿宝塔,

也就是五台山大白塔。

相传释迦佛圆寂后,化身84000舍利子,印度阿育王铸成84000佛塔,分布于大千世界。

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通高56.4米,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

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供献佛祖。

出于对他们的尊重,我把镜头移到了寺庙与牌楼。

第九站:黛螺顶。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价。

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

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

古寺名叫佛顶庵。

这处寺庙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


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

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欲凳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去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


到了第五年,青去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

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

此后,

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

但也有区别,

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

故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由黛螺顶远眺,

台怀镇一览无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