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无妄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5151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南丰傩舞:古文化的“活化石”(纪实组图)(一)

已有 5529 次阅读2010-3-2 22:46

开篇

1、在美丽的赣鄱大地,南丰长期以来以蜜桔闻名遐迩。当你走进南丰,你就知道,这儿更著名、历史更悠久的、更具古文化价值的是千年流传下来的傩舞。傩舞是南丰的守护神,是千年南丰人心中的神秘图腾。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傩神走出傩神殿,着朱裳、执戈戟,为家家户户驱鬼消灾,祈福平安。
南丰傩舞,种类之多居全国之冠。
南丰傩舞,驱傩程序保存之完美居全国之冠。



2、南丰傩舞的起源,最早为原始巫舞演化,应用于军礼之中驱邪的形式之一。据考,西汉吴芮征讨南越,驻军军山(南丰县境内)士兵水土不服,山多瘴气,瘟疫流行,于是传傩靖妖。方相士率百隶駆疫。两汉时期,增加了十二神兽角色,歌词唱和,乐工击鼓吹角伴奏。专家认为,这就是原生态傩舞。隋唐时,十二神兽渐渐演化为十二神人。唐以前,傩属宫廷所有。北宋后,傩从宫廷、军旅走进民间,成为群众性的民俗活动。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看了南丰傩舞后评价说:“有幸看了南丰傩舞,兴奋不已,夜不能寐。我认为它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形态特征。因而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戏剧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从清代后期到20世纪末,南丰有过180多个傩班。现全县仍有110班,2300多枚面具。
1996年,南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

上篇  石邮傩

南丰傩舞,最具传奇色彩的在石邮村。石邮位于南丰西南15公里,乡民对傩神极为崇敬。石邮傩在南丰傩中名声最大,吸引中外无数学者与媒体的关注。并作为南丰傩的代表,应邀到法国、韩国、日本表演。正如村口这个对联:“石邮因傩走向世界,世界因傩认知石邮”。

石邮傩在南丰傩中最为珍贵的是保存了最古老的傩舞祖制,以不变应万变,终成一种古文化的“活化石”。
在他们心中,村前的傩神庙是神圣的殿堂。按照祖制,傩神庙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1984年,省文化厅一位分管副厅长前来视察,走进傩神庙。事后,石邮人竟将庙内有关设置烧毁重建,皆因这是位女性领导。石邮人对传统的坚守可见一斑。

石邮傩的表演内容古风犹存,仪式程序由师傅代代相传,从古至今都不改变。这就是8套节目: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钟馗醉酒——跳凳子——双伯郎——关公祭刀。石邮傩共有11个傩面角色,12枚面具。即:开山、纸钱、雷公、判官、大鬼、小鬼、傩公、傩婆、大伯郎、二伯郎。
我们正月初十来到这里,傩神庙里面具都由挪班取走,只有傩神太子端坐在神坛上。

石邮村傩班数百年来,按照祖制只有8人。最大的称“大伯”,其余按辈分依次排列,直到“八伯”。以后增减选拔,只能按资排辈,依梯次替补。“活化石”特点十分显著。这位就是石邮傩现任“大伯”。

石邮古傩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每年按固定路线在村内村外各家各户跳傩。沿袭“起傩”、“演傩”、“搜傩”、“园傩”四大程序。可惜我们正月初十来到石邮,无法拍摄初一的“起傩”和十六的“搜傩”,只拍摄了表演时间最长的“演傩”(即“跳傩”)起傩和搜傩只能给各位做文字介绍了。

起傩:初一一大早,“大伯”率领七位弟子来到村前傩神庙,焚香礼拜,燃烛鸣爆,在傩神太子神像前跪拜祈祷,奉请天上各路神灵降临,并请出上一年封存在圣像木箱中的十二尊傩神面具,和一尊金胄红袍的傩神小太子木偶雕像,敲锣打鼓地到村边各处小寺庙祭祀,开始一年一度的跳傩活动。

搜傩:在正月十六夜至十七凌晨完成。这是整个跳傩活动的核心。每年搜傩,人山人海,数千人围观,真正的“今夜无人入睡”。由开山、判官、大鬼手执神链,挨门逐户地“搜间”。一人手执火把前导,开山一手执神链,一手作“香火诀”,大鬼紧随其后,在每家每户各间房里戈击桌椅,、床柜、门窗、灶台。“搜间”时,一家老小都要离开房间,房门紧闭,每搜过一间房,主人立即关紧门窗,以防疫鬼再度窜入。其间傩班大伯在门外不时点响火铳,声如巨雷,造成神秘气氛。每年正月十六夜,都有许多学者(当然还会有许多影友)前来石邮观赏“搜傩”,对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民俗赞不绝口。

跳傩:跳傩之前,户主先到傩班迎请“傩神太子”来家中供奉。




跳傩在各家各户的厅堂内进行。大伯率一名弟子击鼓鸣锣开道,正对户主家门行单腿跪拜礼数后,唱道:一声金鼓到坛前,小圣齐来拜老仙,但愿神人同宴乐,调和时序太平年“。每唱喝一句,户主率家人应答一声“好”!并向傩神太子鞠一躬,放串小鞭炮。



10、跳傩开始。傩舞的标志就是面具,象征着鬼、神、仙、魅登堂入室,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11、首先是“开山”。开山面目乌黑狰狞,怒目圆睁。手执利斧,在激烈的鼓点的伴奏下,上窜下跃,动作粗犷有力。意在驱除不祥之气。

“傩公傩婆”。傩公傩婆踏着细碎的步履,表演动作亲昵。傩婆手捧小太子,傩公为之扇风。傩公傩婆是老夫少妻,传说傩公80得子,夫妻无比高兴。此时鼓点轻松欢快,点缀着诙谐形象的表演。


傩公傩婆相敬如宾,表现对夫妻互敬互爱的向往追求。

石邮傩班跳傩遵循古制,坚持只用一面鼓、一面锣。尽管大多数傩班都“与时俱进”增加了不同的乐器。“大伯”亲自操鼓。鼓声震耳欲聋,令人难以相信是由这面不大的鼓发出的。估计与其使用的特殊设计的鼓锤有关(见10楼图1大伯手执的鼓锤)




“判官醉酒”,又称“钟馗醉酒”,在八个节目中是最精彩的了。
小鬼与大鬼打了胜仗归来。喝酒划拳,忘乎所以。

谁料捉鬼的钟馗突然降临。弄得两个鬼措手不及。

小鬼决定向钟馗行贿——把钟馗灌醉。

钟馗还是有戒心的——想想别中了这家伙的诡计。

最终被糖衣炮弹所击倒。呵呵,可以做反腐倡廉的教材罗。

有趣的是,观傩过程中,大人小孩纷纷拉住大鬼小鬼讨酒吃,大鬼小鬼也很慈爱,倾其所有,赐给观众,真是神人同乐——好个祥和春节。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人与鬼神之间的节目。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们不知有何梦想?

“跳凳”。说的是另一个靖妖的故事。





“双伯郎”。一对白面书生模样的孪生兄弟手持长枪,认真搜捕。元代刘镗《观傩》诗曰:“白面使者竹筱枪,自夸搜捕无遗藏”。说的就是“双伯郎”。其中大伯郎额头上有第三只眼,有人说是二郎神杨戬。

“关公”。跳傩的压轴节目。大刀飞舞,热烈奔放。驱魔逐祟,把傩舞推向高潮。

结束了一家的跳傩表演,石邮傩班挑起道具,又走向下一家。他们要这样从初一跳到十五。这半个月工作量之大,真是很难想象。

傍晚,结束这个下午的拍摄,我们离开了石邮村。走到石邮村头,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在我看来的奇异天象。石油村在这片暮色云彩下显得很神秘,就像他们跳了千百年的傩舞一样。

下篇  庙前傩

因条件所限,只能先拍摄,后收集资料学习、研究,再撰写文案。因我对傩舞的知识积累几乎是空白,所以消化、提炼资料和编辑工作量很大,暂时做完上篇,等有空时再做下篇。还好上篇完全可以独立成篇。本楼就作为一个预告贴吧。

本次图文完。 全贴未完待续。




墨版啊,请千万不要叫“先生”,实在担当不起。您实在太过奖了。我只是一个对人文纪实有兴趣的学习者,摄影历史短,基本技术不过关。你指出的画面经营问题,风格不统一问题,有些片子松散和缺乏美感问题等都说到点子上,我是心悦诚服。身为斑竹,就应该直言,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只要有一片诚意,大家都能理解和感谢的。
这组片子,拍的匆忙。初十下午从南昌赶到石邮现场,想不到是在老乡家厅堂跳傩,如果是在室外,我相信会拍的好点。厅堂太小,跳傩的人始终在不停的运动,没有一下停的。什么时候按下快门才是最佳时机,也不知道,毕竟是第一次观傩啊。说来说去,都是自己基本功不过关。拍一次总结一次,算是交一次学费。初十一上午拍的庙前傩舞,我感觉就有点进步了。正在整理,争取明日贴出。请墨版尽管批评,越尖锐越好!
再致谢意。
下篇  庙前傩

27、南丰庙前村傩,是南丰另一有影响的傩班。我认为,如果说石邮傩是最为原生态的古傩,那麽,庙前傩则是一种流变形态的“与时俱进”的傩。它不像石邮傩限在各家各户的厅堂里演出,已在小型戏台上演出了。内容上,它不像石邮傩8个节目永远不变,而加进了西游记等许多新内容,甚至乎杂技动作也渗入其间。傩班也不像石邮村保持8人,已经有了一个较大的表演团队——所以,石邮傩更具“化石”和学术研究价值;而庙前傩则更具观赏价值。

庙前神坛与石邮一样的庄严。

傩神庙里。孩子们对外界的事物永远抱着新奇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