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无妄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5151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学习与思考:风格来自前期还是后期?

已有 1881 次阅读2009-5-8 22:39

在吉尼佛很关注谭老师的学习指导。老师经常要求拍出的一辑片子要风格统一。偶在思考,为什么要强调风格统一呢?不同风格难道不好吗?风格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风格主要是来自前期还是来自后期?
偶的初步结论是:摄影中运气的成分比较大。拍出了一张具有某种风格的片子,不代表你就熟练掌握了这种风格的具体技巧。只有有意识地运用同样的技术,拍出风格统一的片子,才能证明你的技术基本过关了。
那风格又具体指哪些内容呢?如选材上的风格、构图上的风格、用光的风格、影调的风格、色彩上的风格等等。老师主要指哪些风格?
风格主要来自前期还是后期?如老昆的暗调片,就是一种显明的风格。前期无论怎么拍,后期都可以做成那样。这不说明风格靠的是后期?那麽前期在风格形成中又起哪些作用?
越是学习,越是被这些问题困扰。求教于老师同学。  



这正是偶思考第一个问题后的答案,可能表达不很准确。

呵呵,谢谢老昆同学这麽认真的回复。偶的后期很差,所以对您做暗调片的过程不了解。你这麽一说,偶当然明白暗调片的前期就要有意识地拍摄出有利于后期做成暗调的片子,比如先拍成暗背景片子。

另外,在吉尼佛学习,偶已经不能像你们人年轻那样,从每一个进阶一个个地过关后再进入下一步。偶明白,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训练。但偶已经年过花甲,遗憾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和体力了。学习摄影主要还是为了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保持学习能力。没有那麽远大的目标。第二个原因是偶还是数十年的音乐发烧友和十多年的音响发烧友,摄影只是一个新的爱好,总还要留出相当的时间给音乐哦。所以,偶认为任何地方,学习都不要一刀切。夫子曰:因材施教,此之谓也。
每个人都要选取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青年人应该按照谭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必将终生受益。而像偶这样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的新学员就要选取适宜的方法。偶不同意将以前的积累都统统“格式化”的说法。偶在吉尼佛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学习谭老师的每个帖子(包括大量的跟帖)表达的基本思想,从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教学的精髓。比如,偶感受很深的是,过去许多场景都会认为无法拍摄,但现在认识到原来无论什么场景都应该可以拍片,只是风格技巧不同而已。学习中主要记取老师教的具体方法,这在老师的教学中比比皆是。如现在知道到一个地方,首先建立观察对象的明暗意识,和这种明暗该如何处理?等等。

发这个贴,无非是认为学习应该多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认真做练习是一种学习态度;认真思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你说是不是?

原楼很长,为方便阅读,不再引用。

不同的学生在谭老师这儿都能获得不同的指导,获得不同的收获。感谢您的辛劳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前面对老昆回帖的跟帖中,偶说“没有那麽远大的目标”,是实话实说,是对自己条件的冷静评估,但不等于就把摄影当成可有可无的消遣。实际上,在这两年多的学习中,偶还是挺努力的。去了许多地方拍片,但回过头来一看,基础训练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于是,又到吉尼佛来静下心来进修学习补课,当然是用偶自己觉得适宜的方式。谭老师的教学偶用了较多时间阅读品味,以偶长期的院校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判断,那是行之有效的、没有水分,设计精当,没有多年的积累是写不出来的。每个回帖都值得学习者认真揣摩。如13楼对老昆作品的点评,使偶们的欣赏角度从外在形式上升到内涵层次,就是一例。
数码后期的重要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正是偶学习的最大瓶颈,现在主要用魔术手处理图片。PS准备当成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学习的重点。可惜身边难找老师,只有慢慢来了。
摄坛一味的夸夸其谈当然是有害的,但适度的理论探讨也是必要的(这个观点大约和偶是搞理论的有关)无业游民的那张关于意境的帖子,大伙儿讨论挺热烈,说明学员中的确是存在理论需求的。虽然“意境”这玩意真的太玄乎了些。吉尼佛应该办成教学法独特有效、实践操作蔚然成风、理论探讨热烈深化的好坛子,吸引更多朋友加盟。
刚知道谭老师也是音乐音响爱好者,实在太好了。偶期待着您的音乐音响贴,一定热烈参与。1977年,高考恢复,偶的第一志愿是报考音乐专业,结果因为超龄,也是“失之交臂”,被取到第二专业去了。但业余爱好从未中断。以后在您的专贴中一定会有很好的交流的。
偶的女儿在广东某高校任教。以后会有不少机会去南方向谭老师当面讨教的。




谢谢暖暖支持。但偶也认为“伪光影”问题值得探讨。既然科技发展到这一步,为什么要拒绝用后期的“伪光影”来达到最佳效果呢?除了新闻片、纪实片、人文片不能允许添加改变原有元素,其它情况都要充分利用后期。
发一张偶的老片。是第一次拍人体时的作业片。后来有机会请一位摄影家帮忙调了后期,加了“伪光影”,不是弥补了原片的光影不足的缺憾了吗?
这张片子入选了今年的全国高校影展(2009.2哈尔滨)但评委们认为“露的多了”。这怪偶没有注明是人体片,他们当成是一般人物片,那倒是“露多了”。呵呵。
片1原片。  片2PS片。



您的这个帖子实在有些无聊。歪曲原意、东拉西扯、言不及义,狭隘如此:此子不足道也。在吉尼佛实在也只有你一人如此。
关于鸿雪轩兄,偶可以告诉你,偶和他是音乐音响论坛的乐友,他并不玩摄影,但音乐等艺术随笔写的很好,在几个国内知名的音乐音响论坛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当然用的不是“鸿雪轩”的网名了)他的水平你还要努力许多年才能达到的。偶在这儿发了个《动物启示录》,于是请他提提意见,人家才来的这儿。这叫“互为马甲”?
能当上摄政王,当然IQ和EQ都不低(借您的原话)实在没有必要到拙贴来了。  


抱歉了,谭老师,这是对吉尼佛的和谐建设有影响。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偶泡坛也不止一年、两年,跟许许多多网友打过交道,朋友也不少。破天荒第一次写这样的帖子。也希望是最后一次,但愿如此。
您的建议很好,谢谢。对后期的重要性偶有足够的认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PS的书早买了两本,慢慢啃。这种操作为主的书,看书还有一定难度。
综合师友们的观点和自己的思考,现在该是对“风格”做一个阶段性小结的时候里了。
1、所谓“风格”,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比较鲜明的艺术特征。在摄影艺术中,由于摄影元素的多元性,在题材、线条、色彩、明暗、影调、切入点等各种元素,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征,即“风格”。这是一种狭义的风格概念。
2、数码摄影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软件处理共同完成的。所以,风格的形成因素贯穿于前后期中。如果在前期拍摄中,就有意识地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个预先的设定(如低调、高调等)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这对后期加工最终形成这种风格是必要的。
3、风格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当能在多种条件下,能拍出风格相同的作品,证明拍摄者主观上已经洞悉把握了这种艺术特征,技术上也熟练掌握了。

以上学习归纳,不知是否准确。请谭老师和各位师友指教。

海毛同学过奖。这是学习谭老师、破石老师、你和老昆同学等大家的观点再加以归纳的结果。

谢谢老师修改。各位同学请按老师改后的意思去学习。
真是林子大了,什麽样的鸟都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