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老宋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8625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拾遗彩云南(更新到剑川,结束)(四十二)

已有 31316 次阅读2010-3-10 09:08

教室也变成了百姓人家。
黑板上的字不再是知识,而是帮助记忆的号码。
熏黑的四壁,堆杂着生活里的细节。

住在新华书店里的一家人。
主人大哥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告诉他,
他们家是全国唯一保留的留有主席语录的新华书店了。

开朗的儿子去山上打猪草。

曾经县政府的二层楼,
两边是马列语录。
一位背着红色被袋的男子,走过那段历史。

怒江州府楼前,空廖寂静,
玩耍的孩子,也是神色凝重。

楼里硕大的标语,
醒目的提醒着我,对于历史是要记忆的。

新旧反差极大的门,
都是生活于此的人,不同的观念。
有改变,有遗承。

街市上没有热闹,都是自己忙碌。
二层住人,一层空闲。

现在的知子罗派出所,是这里最新的建筑了。
依然留有五角星的红色印记。

沿着路走到尽,是一个教堂。
很好听的歌声传来。
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唱教会歌曲。
身后是苍茫群山。
如果真的有天堂,
那么这里一定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不忍打扰那份神圣,
我绕过去,来到教堂里。
也在学教会歌曲,
不过老师换成了男子,
学生变成了成人。

教堂不大,但极肃穆。
我把相机快门变成静音模式。
看到正在学习、诵经的傈僳族信徒。



傈僳族没有文字,
西方传教士根据拉丁字母为他们创造了类似英文的拼读语言。
我手里就是傈僳文的唱诗歌本。

一旁的木棚里也有认真学习的人们。
黑板上是汗拼对照。

教会热情的收留我,晚上我们会一起吃饭,
也会住在一起。
这是准备的晚餐。

渐渐暗下的天色,阴郁着绝领之上的荒城碧江。
差点忘了,他现在是一个村子,叫知子罗。
碧江永远消失了。



那种无言的感慨让我走在暮色里。
当地人在翻盖新房,
新旧交替,碧江会没有的记忆。

就像这棵树,无论怎样都会成长,
即便风雨,即便寂寥。
也要站着,也要矗立。
用孑然一身的担当,
存高崖,望天地,应对苍茫。



是夜,教堂灯亮,穿透窗棂。
如同暗夜里希望,扬起风帆。

第二天从碧江县城下来,是一路爽快的下坡。
俯冲之后的快感,很像飞翔。
知子罗下一站就是福贡了。
沿着怒江一直北上,没有走多久就饿了。
开始留意寻找路两旁的百姓人家。
想在好客的主家里借宿一顿饭。
忘记什么地方了,好像是福贡的前一站,
不太远的地方,一座院门洞开。
我忍不住进去打问。
主家大姐很热情,为我倒满水,
又把吃剩的饭菜帮我热了下。
周边是嗡嗡的一群苍蝇,
但我觉得那饭,还是超级香的。

大姐忙碌的身影和她工作的厨房空间。

吃完饭大姐把我让到家里休息。
她的3个孩子,围在墙侧打游戏。

快到福贡的房子。
是政府援建的新村。
每件房顶都写着硕大的“新农村”。

福贡县城外遇到两个孩子。
像是姐弟俩。
手里的玩具特别吸引我。
类似我们小时候玩的滚车车。
不过车轮是用光盘做成的。
这算不算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呢?



福贡没有停,继续向贡山方向进发。
出县城不久,天色就飘起雨。
云南大旱?我一直有雨眷顾。
冒雨走了10几公里,身上冷的不行。
原计划住在“石月亮”附近,差4公里,坚持不住,停下车。
找了农家,赶快烤火。
幸福真的简单,温暖就是。
大哥把我安排在楼下,紧邻着怒江。
半夜如厕,对着怒江的涛然大势,甚是兴奋。
早上告别,怒族大哥告诉我不要去丙中洛。
我问原因,他说那里是信奉喇嘛教的,不如他们信奉基督教的好。
我笑笑,心生感慨。
这里就是我居住的屋子。

清晨的怒江峡谷,云雾缭绕,
大气磅礴之势里多了几分缠绕的柔情。

石月亮的观景台。

巨大山体,逼仄的大河怒江如依依水带,
没有了奔涌,只剩下安静。
山巅上弓形石门,就是传说中的“石月亮”。

此景只应天上有,
遥望此,忍不住的唏嘘感叹。

贡山是怒江上最后一个县。
再往上就到了西藏境内。
整个县城不大,但起伏很大是个山城。
雨雾里的贡山,明艳妖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