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权贵忠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1120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原创文字,童年的涝池(腰槐院记事续)

已有 408 次阅读2009-10-24 11:46

 童年的涝池
 
 
    涝池应该是渭北旱原上特有的东西了,这里冬春干旱,夏秋多短促暴雨,渭北旱原上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太低,四五十年以前,每到夏秋季,短促的箭杆暴雨过后,村庄周围几十平方的光秃秃的地面上的雨水,浩浩汤汤,犹如过境的军队,顺着渭北旱原上的胡同小道,稠铜烂漫,摧枯拉朽,不可一世,一般在洪水经过的必经之路上,都有或大或小的涝池,洪水经过涝池,就像被收容的残军败将,,大大的收敛了那股暴戾之气,慢慢变得坦然从容,在此后的日子里,慢慢沉淀,变得小家碧玉,农妇洗衣,村夫饮牛,顽皮的男孩光个屁股戏水,或在水边有时候还能长出稀疏的一些芦苇,恍然制造出一派水乡的假象。
    段庄腰槐院里没有涝池,涝池在后槐院的边上,涝池的入口处就是平常来水的胡同。涝池很大,在我孩提的印象里,绕涝池一周仿佛需要很长的时间。涝池修的很规整,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象一口深深地陷在地里的大锅,周边用青砖砌起来两米多,外延原来还有一圈土墙的,水从北面进来,溢满池子后,就从西边流出去,涝池的东边有一个高高堆起来的满是砂石和碳渣的褐色小山,平常人们称之为碳渣疙瘩,上面长一些稀疏的枣刺或者枸杞树,夕阳西下的时候,涝池里的水还有碳渣疙瘩都会变得红通通的,非常的壮观。
    多少年后,我惊叹那庞然的碳渣山,曾经问过年迈的父亲碳渣疙瘩是怎么来的,他抽着烟卷缓缓的说,咱们的村按照风水遵循的都是东起西落的哈数,挖涝池的时候土就堆在东边,在后槐院打井的时候,挖出来的砂石也堆在了涝池沿上,家家户户烧灶火的碳渣最后也倒在了这里,天长日久就变成了这个庞然的碳渣山。
夏天的涝池蓄上了水,就变成了顽皮的男孩子的天堂乐园,他们把简单的衣服脱下来放在涝池沿上,光溜溜的在那一汪黄泥汤里扑腾,从水里出来的时候,身上脸上头发上都是一缕绿的黄泥水锈,一个夏天过去就变得黑幽幽的泛着红色,经常有大呼小叫的长辈们来到涝池沿上寻自己的子孙,涝池沿上的人便会一阵子的手忙脚乱,躲的躲,藏的藏,涝池的南面有一个高高的土台,土台上有一孔北向的窑洞,据说那是过去的观音庙,当涝池里蓄满了水的时候,常有一些胆子大的人在土台子上排成一行向涝池里练习跳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充满
了惊险和向往。
    涝池沿的北边有一座幽深的大院子,高大的门楼,宽阔的门洞,院子里浓荫如盖,那是后槐院的家庙,那是是村上的医疗站,那里头有蓄着白胡须的老先生,也有白面孔的年轻后生,还有一个专门给婴幼儿看病的女医生。
    三十多年前,随着人口增加,涝池在一夜间被平整了,碳渣疙瘩重新被推倒了涝池里,在那里新修了一排住宅,原来的水路被破坏了,第二年的夏天暴雨来的时候,段庄村遭受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洪水灾害,黄泥水一路直下象脱缰的野马涌进了村子东头的圪硓,有六户人家被水灌进了窑,百年老宅的墙上第一次留下了混着草沫的过水的痕迹。
    三十年来,随着流水的冲刷,村前的马家沟的沟口不断崩塌,马家沟像一条饥饿的蟒蛇蛇头向村子伸进了几十米,原来的路塌了,学校的文章神楼悬空了,倒塌了,,,,
    怀念童年的涝池。
    (2006年,段庄村复垦废旧村庄,成千上万方的建筑垃圾从马家沟口倾倒下去,把沟口重新向前推进了三十多米,又在沟口堆砌了围堰,逼洪水改路,暂时止住了马家沟的疯狂攻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