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梦开始的地方 http://bbs.photofans.cn/?23119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北印度之行(克什米尔、德里、瓦拉纳西)(一)

已有 22483 次阅读2012-1-1 12:44


Incredible  India       不可思议的印度!
    这是印度多年来的旅游宣传口号,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印度简直是太贴切。
    看过很多印度的资料,对印度非常向往,那个能把色彩的美发挥到极致的国家,巧手工匠们雕刻的美丽图案,女人们穿的好看纱丽,墙上每一幅手绘的宣传广告都那么独一无二。。。。。。有位旅行家,他从30年前就每隔几年去一次印度,问其原因,他说:印度是个很难用喜欢或讨厌、是或否来回答的国家,但当你离开后总是很怀念,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印度总是给你一个接一个的惊吓或者惊喜。在天堂地狱间被拉扯着......
    所以,当福建著名的摄影家陈峰老师组织的北印度摄影团的行程一出来,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克什米尔的行程, 一颗心就开始盘算了。克什米尔,号称地球最后的天堂,而且印度也是拍摄人文的天堂,两者相加,太具有诱惑力了!
    于是,在11月20日跟着陈峰老师,从广州白云机场登上了飞往印度新德里的飞机。在机场上遇到四川的一个佛教朝觐团,是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朝觐。



经过5小时的飞行,到达德里甘地机场,机场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纯铜装饰和富有宗教色彩的手印让我在现代建筑中感受到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让这个文明古国在我的心中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从在成排的海关通道中,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通道,更让我对这个文明古国多了一分敬意。

如果是在国内看到这样俊男美女图片时,我会以为来到了电影院里的明星海报前。有趣的是在印度看到的是机场里的厕所,而且用了好几组不同的图片,每个厕所的图片都不一样,这样醒目的表示倒是很有特色,一目了然。



当迈出机场之后感觉来到另外一个世界,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怪味,能见度低到看不到道路的尽头,面对街上混乱的交通,浑浊的空气,刺耳的噪音,机场中的愉快心情和对印度的好感顿时烟消云散,机场内外两重天,印度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神秘了。

按照行程安排,我们是飞到新德里后,第二天直飞克什米尔的首府斯利那加。

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在英国1947年结束殖民、印巴分治时,“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但克什米尔问题至今也无法解决。

机场上,办理托运行李,服务员小姐态度很好,摄友们掏出相机对她拍个不停。



飞机晚点了,我们在等待登机,在印度期间,我们有五飞,好象没一班飞机正点起飞过,从斯利那加往列城的时候,遇到更惨的情况,这是后话。

候机室里有很多军人,也是飞往克什米尔的。

候机的锡克族老人,大胡子,包头巾是他们的象征。

在飞机上,我们拿出相机往外面拍照,都被乘务员阻止,在乘务员不注意时,还是偷拍了几张,从空中看,克什米尔真漂亮!可惜是正坐在机翅上。

经过1个多小时的航程,抵达斯利那加机场。便感到浓厚的军事戒备气氛。在宛如军用机场的斯利那加机场,草坪上停着架有机枪的军车和雷达车,甚至还有垒着沙袋的军用工事,荷枪实弹的军人在机场内外来回巡逻。下飞机后的安检比上飞机前的检查还要严格,军方在机场恨不得拿着显微镜查看行李包里的每一件物品。与印度国内别的机场不同,这里所有的旅客出机场前还要进行详细登记,确保行踪为当局所掌握。进入市区,街上布满了岗哨,许多十字路口、街边小巷的拐角都垒着掩体和沙包,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和一顶顶迷彩钢盔叫人不敢正视。
下飞机后,我等待提取行李,打开手机,一看没有信号,以为手机设置问题,就在那里摆弄手机,一个印度军人马上过来看我在做什么,吓得我马上把手机收好。 在克什米尔期间,没手机信号,没WIFI,没网络,要想和外面联系,只能买当地的SIM卡,但要查你十八代祖宗的。
        从机场开车往城里,一路是军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基本上不敢对着他们拍摄,这是在车上偷偷拍了两张。





走之前,看很多有关克什米尔的资料,都是大力渲染克什米尔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等等,走近克什米尔还要用小心翼翼这个词。但现在想来,无论是巴控克什米尔还是印控克什米尔, 在这两个国家里可以算是当前最安全的旅行目的地。印度的阿萨姆邦、新德里、孟买,安全性要差得多;巴基斯坦呢,卡拉奇可能是目前最不安全的地方。而印巴的军人,可能是继承了英国军队的遗风,军人都颇有风度,不是警察能比的。  

       斯里那加的含意是「太阳城」,当地气候凉爽,经常是丽日当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且民族特性自成一格。这是素有「东方瑞士」之称的美丽城市。这个城是克什米尔国王普拉沃尔辛哈二世所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原名普拉沃尔普尔,因附近有一座阿育王所建的斯里那加利城,所以后来人们也把它叫做斯里那加。唐朝到印度取经的玄奘曾拜访此地,一五八八年为蒙兀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所统治。此外对于归属问题和整个克什米尔地区一样,多年来深受边界问题困扰,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争执的焦点,现在偶而晚上还有宵禁。


      当地的居民多为克什米尔雅利安人,穆斯林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斯利那加的街景。

斯利那加的街景。

斯利那加的街景。

斯利那加的街景,卖莲藕的老人。

斯利那加的街景.

斯利那加的街景。



斯利那加是穆斯林之城,这位女士和我们摄友合影,只露一双眼睛。

斯利那加的街景。

听导游说,蒙面的穆斯林妇女是保守的,如果只穿黑袍不蒙面,算是比较开放的,能戴花头巾的穆斯林妇女,算是很开放的了。
虽然经历了不稳定的时期,克什米尔人的生活依然保持着纯朴的原生态。克什米尔人都有着宽容与平和的心态,这位穿黑袍的老太太,性格非常好,对我们笑容有加,斯利那加的民风非常淳朴,很喜欢这里的人民。






人像。

人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