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行摄天涯 http://bbs.photofans.cn/?4453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夹缝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巷子里的民间汉剧团

已有 4125 次阅读2009-5-26 21:08

起源于湖北的汉剧艺术是京剧的基础。然而,现今湖北省的专业汉剧团一年中都没有几场演出的机会,汉剧逐渐式微。

武汉长江大桥下面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位名叫文小佑的残疾老人,因酷爱汉剧艺术,将自己的家改成了一个小型汉剧剧场,成立了文小佑汉剧团,为已经为数不多的汉剧票友提供演出场地,并自己贴钱提供免费的茶水和服装,门票一元。

临终前,文老先生嘱咐子女:“现在能听汉剧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把我的老屋留给大家继续唱汉剧”,老人去世时,近千名各地汉剧票友齐聚黄鹤楼下,泪祭文小佑先生。

老人去世后,她的女儿接过了这个“负担”,继续维持剧场的正常演出,门票依旧一元......
武汉长江大桥下,深巷,民居一楼,文小佑汉剧团。

雨后,阴霾,不知是因为门庭冷落还是饱经风雨,狮子的眼中竟也显出哀伤。

非物质文化遗产,300多年历史,十个行当,号称有800多出剧本的汉剧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面对观众和演员,我的岁数只能算个孩子,爱好群体已经日趋老龄化,汉剧的生存堪忧。

悠扬的皮黄腔调造就了京剧唱腔,而今京剧振兴了,汉剧何堪。

老先生70多岁了,这份投入是否更多的是在回味往昔的辉煌?

汉剧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余三胜、陈伯华等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然而10年前湖北省尚有的近30个汉剧团,目前仅剩下2个。

手捧一碗热干面来听汉剧,同是文化,热干面吃下去的是愉悦,而目睹汉剧的现状,想叹息。

老式的风扇逐步被淘汰是大势所趋,但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如果灭失是非常可悲的。





城市里零星的观众已经迫使汉剧走村串镇,退至农村,长此以往,演出质量必定会下降,无异于给汉剧雪上加霜。

老一辈的汉剧演员相继离开舞台,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近10年没有招收过汉剧演员,汉剧的传承更加令人担忧。

喜闻乐见是文化的基础,有了基础,场地、经费和宣传则越加重要,这也是汉剧目前面临危机的问题所在,象文小佑汉剧团这样的民间剧团毕竟太少了,独力难当。

“因为没有市场,工资又低,剧团里好的汉剧苗子都走了,改唱了京剧和歌剧......”,两位专业汉剧团退休的琴师提起汉剧的现状,眼中掩饰不住伤感。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同时,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走走市场商业运作的路子了。

仅靠往日的辉煌是掩饰不住如今的斑驳的,京剧也曾出现过衰落,现在却振兴的风生水起,为什么?还是人的问题!但问题绝不是出在这些忠实的汉剧观众身上。

虽然是夹缝,但依然顽强的生存。令人欣慰和感动的正是这些业余的汉剧群体和这张一元的门票,有基础就永远有希望。

辞别文小佑汉剧团,渐行渐远间,胡琴声依旧若隐若现,手中的一元门票是我这次武汉之行最珍贵的收藏。

当我们不断开拓影视、网络文化的同时,保护和发展地方戏剧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神圣的职责。

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