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醉石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8344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雨巷----拟戴望舒诗意

已有 2402 次阅读2006-4-18 23:05

三周前,接受试拍30D的任务.时值在厦门出差,且连日阴雨,夜上鼓浪屿,深巷湿地,静街独伞,似有戴望舒<雨巷>诗意,拟拍了一些.因主要作品已交杂志社,故先传上三张未交片子,请大家点评.为营造气氛,把戴氏原诗也放在这里一起烘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回子牛兄:现在上的基本是原色,回头再加工一下试试哈.
回李总:十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中国摄影>上的片子与这第一张是同时拍的,但略有差别.另:您约的稿子我写完了一稿,但不太满意,还在修改.怕写不好让您生气呀真的谢谢您如此耐心地等待,没有催俺.最近一直连续出差,现在这几天抓紧赶赶哈.
回方版:三的影调俺也确实不太满意,和当时的想的有差距.需要继续学习.
回才老:感谢您的理解与鼓励照片送戴老女儿时,请转达我对她的问候戴老的诗俺在是在大学时才知道的,极其崇敬
回小白玉MM:接受意见,回头弄暗一点.
回政委:"她",在每位看官的想象中呀如果现出原形来就俗了.呵呵
感谢后面各位的鼓励
其他相关片子请关注<中国摄影>第五期
感谢哲版和星爷的鼓励
回石版:接砖  也许大家对此诗的理解有所不同。这种场景是我在上大一时读戴老该诗的时候就想象成这样了.后来虽然也看到以此诗为题的一些艺术作品,但一直没有看到能表达自己当时那种感觉的效果.此次到厦门,本来也没想到会弄成这种效果,只是阴雨绵绵,一直没有好天气,在《中国摄影》杂志编辑大鹏先生的启发下,就雨天拍雨天,天黑后上岛,居然看见这种光景,引起我多年前的一种情怀.此处当时一共拍了十二张,其中有人的为六张,无人的有六张.我现在选发的这三张,并不是这些作品中最满意的,因为肯定会把满意的作品交杂志社.但这些作品已经能够表达我对<雨巷>这首诗的初级理解.
事实上,戴望舒先生的这首诗歌,借情写意,展示了他在上世纪20年代末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和忧愁,诗中所有的要素都有关于“愁”、“怨”的暗喻,欲为不可,欲罢不能。并用吟唱的方式反复表达,给人以一种凄美的感受.其中,丁香并不是具体的景物,而是一种典故的引用: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连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闲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所以,表达此诗的意境就应该在“愁”“怨”上做文章。这三张片子在拍摄时基本上考虑到了后期要表达的意境,着重体现浓重的压抑感。也许,我对此诗的理解也非常浅显,但这种效果确实是我一直想表达却没能表达的。所以,发图时就把原诗也带上了,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在观看的时候,有一个意境的引导。
感谢石版的砖,引出我这么多话。一起讨论,怎么能生气呢?呵呵




冰雨

对<雨巷>理解的不错,片子有意境和内涵,在<中国摄影>上发表很对路,祝贺醉老师,该那啥一下了吧,呵
------------------------------
稿费全部捐献,不足的冰兄来补哈
呵呵,后面几位不评片,只等吃稿费了呀?
还是人家蓉儿有学习精神:坐在板凳上看热闹,听故事
加蓝调,加大发了

再改

太暗了好象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