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jesseli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917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影像日志】向大师致敬

已有 1292 次阅读2013-9-29 09:30

1985年大三期间,一位同学带来自己父亲出国买回的美能达X700显摆,引发了我对摄影的兴趣,开始关注有关摄影的信息,曾经将武汉能够买到的所有摄影书都买下。那时不像现在,说所有,其实也就几本。其中有一本中国摄影出版的英国人写的《人物摄影指南》,在其最后的结束语中写到“学习一张成功的照片的拍摄技术,最好的方法莫若研究他人的作品,可从图书馆借阅名摄影家的著作,亨利·卡蒂埃-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他大概是最著名的抓拍摄影家,……”。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抓拍摄影家,但,可以想像,那个时候,我们又能上哪里借阅他的书呢?几年后,在书店中无意发现了一本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的《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作品》,这是一本很小的书,全是照片,那会儿只要是摄影的书,基本上是看到就拿下。



看到那些照片,才发现原来日常生活的照片也能这么拍。拍的还这么好,太精彩了。于是渐渐的爱上了这样的照片,但是,那个时候,胶卷是很金贵的东西,舍不得呀,所以,爱是爱,但拍则很少,而那本小书则被我无数次的翻看。记得有一次出国,拍了张街景,遭到同行人的侧目,拍这玩意干啥,浪费呀,还不如多给我们拍,回去好留作纪念呢。

N多年后,才意识到这个布勒松就是那本书里提到的勃列松,也才意识到那本小书确实是本好书。

他将小巧的莱卡相机作为他的速写本,几乎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记录着发生在他周围的点点滴滴。他的决定性瞬间成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名词。而他的名字的缩写HCB已经成为了高级摄影的代称。从他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生活的热爱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当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在观察者的眼中和心中将事件记录下来,那个瞬间是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互相交融的结果。他善于观察,当别人在对某个大事件感兴趣时,他则能另辟蹊径,记录下大事件中的小细节,这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幅英国乔治六世国王加冕礼的照片,在那幅照片中,我们看不到正在行进的仪仗队,看到的是围观的观众,而其中的焦点,则是画面下方因为深夜早早出来占地却在仪式中睡着的观众。


在他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正常”的拍摄角度,很少能够看到从高处或低处拍摄的照片,因此他的照片看着很竖幅,拍摄的内容就像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一样,自然,有趣且精彩。他的照片的构图看似漫不经心,但仔细看都特别完美,看他的照片,你会发现画面构图精确,你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裁剪。而他的照片则从来不会进行任何后期的裁剪。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被人们熟知的可能就是那幅1932年巴黎拉扎尔车站后景那位在水上跳跃的人和1954年巴黎街头骄傲的拿着两个大啤酒瓶子的男孩。这两幅照片中我们看到人物与景物-跳跃的人,他的影子和后面相映成趣的招贴画上的芭蕾舞剪影;人物与人物,小男孩的骄傲的表情,后面小姑娘的羡慕眼光,之间的融合,瞬间的准确捕捉。





看多了,有些东西便会慢慢的驻在脑子里,同时也会在无意中拍下一些类似场景的照片。

这幅照片拍摄于2004年的2月,那时,我在东方广场上班,每天午休时都会拿着相机到东单的小胡同里转悠。这天转回来时发现路口突然有了一大片积水,脑海中马上出现了大师那幅跳跃于水面之上的照片。记得当时正想的时候就有人跳过了,马上将刚买的一台二手EOS 630设置为手动对焦,光圈设置为11,利用超焦距等待下一位,当时试用的镜头是EF35mm f/2。只等了一小会儿,就拍下了这张照片。那会儿正在学习自己冲洗照片,用的是乐凯100黑白负片。回家冲洗出来后兴奋的不得了,因为这是我最早自己冲洗的胶卷之一,有几卷因为操作的问题发生了粘连,没法使用了,而这一卷居然在我的魔掌下幸存了下来。



拍过这幅以后再也没有碰到这样好的机会,虽然我一直想用数码将这样的情景再次拍下来,直到2013年9月初,我为天瀑的光伏大会拍会议照时,出地铁时就看到这汪水,因为时间还在早高峰,来来往往乘坐地铁的人很多,趁还有时间,我索性就在这里等着,拍了好几张。这幅算是比较满意的,居然是两个人一起跳。





这张片子拍摄于我家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看到小姑娘玩耍的情景时,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拿着啤酒瓶子骄傲的走在巴黎大街上的男孩。这是用佳能的Powershot G9拍摄的,回来在电脑上转换成黑白,似乎更多了一些纪实感。



同样来自法国的摄影家马克·吕布,则是我热爱的另一位纪实摄影大师,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很大,因为他来过多次中国,拍下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经典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幅在北京琉璃厂从室内拍摄的街景。那幅照片中画面被窗户的格栅分割成几个小画面,而每个小画面的内容相对独立却又互相呼应。



20045月的一天在大栅栏拍摄这幅照片时,我想到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马克·吕布的佳作。两个铺面两个人,各自干着不同的工作。这幅也是EOS 630+EF35mm f/2拍摄的。胶卷也是乐凯100黑白,也是自己冲的。现在想起来,用胶卷拍的时候,每次都不可能马上看到结果,只有等到胶卷冲出来了才能知道拍的怎样,这种拍摄,等待的过程现在早已不习惯了,但似乎这也就是拍摄胶卷的乐趣之一。而且从照片中我们经常可能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这幅照片中右边店面的玻璃的暗部能够看到我的“工作照”。



向大师学习,分析,研究他们的佳作,在实践中灵活运从中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我们都能拍出自己的佳作。
欧了,本文刊登在《数码精品世界》2013年第9期。这里添加了一些原图,文字有所增加。

感谢各位的关注,欢迎砸砖。

呵呵,向阳版主言重了,我以为在所有的摄影门类中,扫街是最无法模仿的,这个帖子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家去模仿,而是向大师们学习。感谢您的关注。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