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jesseli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917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玩转器材】徕卡M60年

已有 736 次阅读2014-12-26 15:58

2013年是第一款徕卡相机问世的100周年。而其著名的M旁轴相机也迎来其60大寿。

1925年推出,到上世纪50年代,徕卡的35mm相机在缓慢的进化中—1930年,可更换镜头;1932年,内置测距器;1933年,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500s1935年更是达到了1/1000s1938年,取景器和测距器更加合理;1939年,使用了更坚固的压铸主框架。但是,从1930年代中后期,徕卡开始希望生产一种有质的飞跃的相机。此时像蔡司那样的竞争者紧随徕卡的脚步,所以徕卡希望推出另一款就像当初其原型的Model I出世时那样轰动全球的重磅炸弹。

毫无疑问,战争影响了曾经被临时命名为徕卡IV的相机的发展,但是最终在1954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M3M代表messucher,这是德文取景器的意思,而数字3则指的是取景器中不同焦距镜头提供的相应框线的数字。


先进的理念

M3的取景器是一个巨大成功,首先,它与机身完全融合,第二,它与连动测距相结合,因此只需一个目镜。更大胆的是,这个系统将焦距框线投射到了取景器中,安装镜头时会自动的与镜头的焦距互相对应。另一个值得提到的是其很大的,0.91x的放大倍率。

说到镜头与机身的通讯(虽然只是简单的机械方式),M3用快捷方便的插刀式卡口替代了老式的螺口卡口。M3还提供了方便的设置快门速度的单独的拨盘(前代相机上高速和低速快门设置是分开的),卷片也是通过快速过片杆来完成的。胶卷仍然是从相机底部装入的和现在的M系列胶片相机一样,这比打开相机后盖安装胶卷要方便的多。M3的每个部分都是对前代徕卡III(一直生产到1950年代末)的改进,其配置一直到现代的胶卷相机上都没有改变,而取景器和基础控制布局也被引入到数码型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1970年代中期,这种状态几乎走到了尽头。1973年,徕茨家族终于卖掉了其在公司的主要股份,而新东家决定就相机业务来说,集中所有的资源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一款全新的35mm单反产品线(R3是这个项目的第一个成果)。旁轴相机被认为过时了,另外在德国的生产成本也太高,所以在1975年,终于决定关闭M产品线。在加拿大的徕卡工厂,它几乎只生产M镜头,徕茨加拿大的CEOWalter Kluck,提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请求,让所有的生产工具都运送到大西洋的彼岸。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如果他能够保证每年有至少4000套的订单,他就可以建厂,生产M4。作为一个完美的生意人,他保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9000台的订单,于是,加拿大工厂生产了M4.21976年)和M4-P1980年),而此时,在德国,M系列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知。下一代的机型,M6,的生产回到了德国。


1954徕卡M3


这是最经典,对很多徕卡粉丝来说,也是最好的。Singer Seal,一个徕卡迷,将它称为他最最喜欢的M相机,而他绝对不是做这种评价的唯一一个人。同时它也是徕卡卖的最好的机型,在它最终于1967年停产前,一共卖出了225000台。以后,每种35mm旁轴相机,包括确善能(以福伦达作为其商标),柯尼卡和蔡司,都遵循了M3的配置。




1958徕卡M2

M3的取景器内有对应50mm90mm135mm焦距的取景框线,M2有更广的0.72x放大倍率的取景器,有35mm50mm,和90mm的取景框线。因此,这个型号在报社记者和新闻记者中很流行,因为他们喜欢用更广的镜头拍摄。顺带提一下,在1959年,还有一款M1,它也是为什么奥林巴斯将其本来命名为M1的名称改为OM-1的原因。这是一款“廉价版”的型号,没有测距和自动框线切换。




1967徕卡M4


35mm单反相机的流行让旁轴相机的未来产生了疑问,而M4则在人体工程和操作的方便性上对M3/M2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如老式的难用的卷片旋钮改成了可收回的卷片扳手。取景器有全套的35mm50mm90mm135mm的取景框线。




1971徕卡M5


通常人们会觉得徕卡总是走在相机技术潮流的后面,但事实是很多情况下,它其实是引领潮流的(包括TTL自动对焦,就是由徕卡开发,后来卖给了美能达)。M5整合了一个TTL测光系统,测光元件在一个曝光时收回的测光臂上。这也是宾得在其Spotmatic原型机上采用的方法,但最终这个方案被放弃了。可能徕卡也应该放弃这个方法,M5因为体积的增加(部分就是因为当时的测光元件较大)而并不是很受欢迎。




1984徕卡M6


毫无疑问,它是M系列里的首选相机,徕卡依靠M6又回到了其原来的轨道,这要感谢经过10年的进步,可以将TTL测光系统放在相机机身,同时又不会影响到机身的小型化了的原因。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系统,虽然测光是对快门帘幕上被漆成白色的大点来进行测量的。曝光设置由取景器中的两个LED来指示。另外,取景器的取景线框增加了28mm/90mm35mm/135mm50mm/70mmM6是销售第二好的徕卡M相机,到1998年停产时,共生产出来了180000台。




1998徕卡M6TTL


这里TTL指的是闪光测光,它可以通过一个SCA转接器自动控制。随着M6TTL的到来,原来的M6被非正式的称为经典M6M6 Classic)。M6TTL有不同的取景器放大倍率来适应镜头最早是0.72x0.85x,后来还有0.58x。它还有一个更大快门速度拨盘,有一个Off刻度位置,取景器内的曝光显示也增加为了3LED




2002徕卡M7


对纯粹主义者来说,这就是灾难,徕卡将自动曝光测光更进了一步,使用了电子控制的快门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控制。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取景器中居然有了数字的快门速度读数。它还与DX焦距编码兼容(各位还记得这个东东吗?),这样ISO设定就能直接传送到测光系统了。电子快门也意味着M7完全需要电池才能工作,这是徕卡M系列中的第一个。这个型号现在还有黑色或银色的出售。




2003徕卡MP


纯粹主义者们从MP的外形得到了安抚,因为它就是一台现代版的M3/M2,甚至回到了旋钮风格的胶卷回片杆和一个经典的全金属的胶卷卷片杆。它还有经典的花体徕卡字样,红色logo也被省略了,让它看起来非常低调。毫不奇怪,MP是全机械的,但仍然有TTL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系统,取景器内有3LED显示(但没有闪光测光了)。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率和外部颜色,包括老式的黑色。




2006徕卡M8


徕卡在开发自己的数码相机方面时间很少,而那些来自松下的产品,这些并不能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R8R9系列35mm单反的数码化也不成功。对M8人们普遍有些失望,特别是它不得不用比35mm更小的传感器,但对于将M系列带入数码时代这又是必须走过的一步。为了解决光线抵达传感器边缘的倾斜问题(在胶片时代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胶片在相机内总是有些弯曲的),徕卡不得不采用极端的方法,使用了一个非常薄的IR/UV滤镜,但仍然不够。色彩还原也不是特别好,镜头上的滤镜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但是很昂贵,对某些用户来说,也不方便。徕卡同时也没有使用低通滤镜,现在这是一种很流行的做法,但在当时确实有些超前了。




2008徕卡M8.2


M8.2是为了解决M8的某些不足而生产的,包括声音较大的快门,同时还整合了来打为了提高影像处理能力而做的所有的固件升级。最后,M8获得了一些忠实用户的拥护,现在在二手市场上很受欢迎,特别是当你的预算不够买M9的时候。




2009徕卡M9


这是一台所有人都在期待的相机。最终,它有了一个35mm全画幅的传感器,再也不用M8上的1.33x镜头系数。这个传感器也有了一个正确的IR/UV滤镜,有160-2500ISO范围。要记住,这是2009年,那时全画幅35mm传感器在所有类型的数码相机上还非常稀少,更不用说像M9这样小巧的相机了。索尼的Alpha 74年后才出现,事实上,M9是所有没有反光镜的相机的独一无二的里程碑。作为“廉价”的机型,它现在仍然是下一代M的替代机型。




2011徕卡M Monochrom


源自M9-PM Monochrom35mm M相机的光辉岁月为为荣,那时,它们主要用于拍摄黑白照片。从全画幅35mm传感器上去掉了RGB滤镜阵列,极大的提高了有效像素。当色彩噪点不再出现,只剩下明度噪点时,它看起来更像是胶片的颗粒……就像是使用了柯达的T-Max3200一样。当徕卡首次发布Monochrom的消息时,大众的普遍反应是,既然能用标准的M很容易的拍摄黑白,为什么还要推出它?但是,其实有更多的意义,是关于基本摄影元素之间的内在的联系的。




2012徕卡MTYP240


这个型号的MM9更提高了几步,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实时取景和全高清视频录制能力。这是因为从CCD类型的传感器转换成了徕卡自己设计的CMOS传感器而实现的,其像素也增加到了2400万(全部)。低通滤镜再次被弃用以保证每个像素都能得到最好的利用。原生的ISO范围也增加为ISO200-3200,同时在其两端还可以个延伸一档,最大连续拍摄速度也增加到了每秒3幅。徕卡很聪明的将某些额外的功能提供给了实时取景,比如多区测光。




2014徕卡M MonochromSilver


M家族最新的型号是银色版的黑白相机,虽然它没有像纪念版M Edition 100套机那样的整个不锈钢雕琢的机身,但银色机身仍然与60年前诞生的M3看起来很像。生日快乐,徕卡M系列!




欧了,翻译了一些小资料供大家参考。本人水平有限,对徕卡也不了解肯定有不少错误,请各位指正。

多谢各位的关注。

祝新年快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