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旁观图说 http://bbs.photofans.cn/?9231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伊斯坦布尔之恋(二)

已有 27090 次阅读2010-1-17 15:38

喷泉,德皇赠送给奥斯曼帝国的礼物






圆顶喷泉天花板上精美的马赛克图案

喷泉侧边的水龙头



多谢前辈支持。可惜太懒,加上文采不够,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无法完全把当时在那里的感受记下来。
当今的金角湾远远没有博斯普鲁斯海峡有名,但在伊斯坦布尔的历史上,前者的地位却远远超过了后者,甚至说它左右了伊斯坦布尔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1453年,奥斯曼帝国以30万大军围困君士坦丁堡却久攻不下,其重要原因在于金角湾内设有拜占庭的海军基地,拜占庭人在金角湾的入口处拉起了一条坚固的铁链,封锁了进入金角湾的唯一通道。虽然奥斯曼军队完成了从陆路以及南面的马尔马拉海和东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君士坦丁堡的三面包围,却始终无法完成四面包围的效果。最终,奥斯曼人问计于拜占庭的盟友热那亚商人。当时这些商人正在金角湾北面的加拉达地区参与协防。奥斯曼人向他们行贿,并且应允城下之日热那亚人的商贸待遇从优。热那亚人背弃了拜占庭,却并不允许奥斯曼人公然从自己阵地的前面通过,而只能从阵地后面绕过。奥斯曼海军遂大量征集木板,涂以润滑的牛羊脂油,铺设为长达1.5公里的滑道,在夜色的掩护下,硬是将70艘战舰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拖上西岸,从陆地上沿滑道推进,翻越山丘,绕过海湾里的铁链下至金角湾水域,突然兵临城下。随后水陆并进,终于破城。
    今日的金角湾不再有昔日的腥风血雨,取而代之的是古朴、宁静。横跨金角湾的galata大桥上,被同事戏称为“都市夜钩人”的钓鱼者永远不曾间断,他们或为此谋生,或仅仅一时的娱乐,但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从Galata塔看过去,眼前的海域便是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金角湾交汇之处。右边的半岛便是自从罗马帝国时期开始的历届帝王安家之地。在半岛的末端,奥斯曼帝国的老皇宫(Topkapi Palace)。



这是金角湾一天的开始,古老的galata大桥上,辛勤的清洁工人正在忙碌着打扫着卫生。


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布在istanbul,金角湾畔的清真寺也千年如一日的迎接着第一屡阳光。

不知道这些钓鱼的人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这里,与白天几乎拥挤的情况相比,此时还显得很宽敞。当然,相信启钩的频率也更高。他们一杆上往往会装上数十个鱼钩,运气好的时候,一杆上来所有的鱼钩都有鱼儿。




我住在离金角湾不远的Taksim广场,每天早上步行15分钟便能来到这里,可惜来了数次都没有赶上好的天气,往往等到太阳没有完全升起时,我又不得不坐地铁离开去上班。

金角湾畔的民居,这些房子都是国内重点“整治”所谓的“城中村”。不过在这里,房产是永久的,所以走到大街上,上百年的房子随处可见,当然有的古老而精美,而也有的破旧不堪。   






临回国的某一天,看到天气有所好转,太阳也似乎从云丛中探出头来。我匆匆的来到这座城市的制高点--Galata塔上。但天气似乎跟我开着玩笑,让我一直在塔上等待了一个小时,太阳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这些照片的影调与《istanbul,一座城市的记忆》中的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倒有几分相似,远处左边便依次是之前提到的索非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
    桥头的清真寺叫“叶尼”清真寺,土耳其语的意思是“新”清真寺,实际上已经有400年历史了。






在桥头,除了清真寺,还有卖烤鱼面包的仿古船。一条大概半斤的海鱼一分为二,烤熟之后加点生洋葱、西红柿,夹在面包中。味道不错,鱼新鲜且也很少刺,只是吃完之后那生的洋葱味道让你“回味”很久。





伊斯坦布尔人喜欢拍照,自拍,或者让别人拍。当我在桥头游荡时,这对情侣突然进入了我的镜头。当我第二次按下快门时,也许那位美媚已经发现了我,真难以判断她看着的是哪个镜头。

金角湾畔的Galata塔是这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建造于14世纪。


偶尔的好天气。



新年的第二天,我游荡在金角湾畔,并没有收获多少理想的照片。当城市的夕阳在最后一刻从云层后面探出头照亮着金角湾畔时,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老人,安详地、没有一丝后悔地等待着。

太阳最终落下,小船已经靠岸,海水已经漫过岸边的长椅。


转眼华灯初上,桥下的餐馆和咖啡厅慢慢开始忙碌起来了。此时是旅游淡季,来这里的客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喜欢中国功夫的餐厅老板,拍照之后,还热情的邀请我吃苹果。







天上人间--时过境迁,皇宫虽然依然高高在上,但已经不再有昔日的辉煌;海上的渡船,正载着人们(和他们的汽车)准备起航,在海峡的对岸,有他们温暖的家。

    终于把这金海湾的上传完了,接下来介绍博斯普鲁斯沿岸的风光,感谢各位前辈的支持。在这里潜水很多年,第一次在这里发照片,希望大家能够提供一些中肯的意见。


在著名的土耳其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奥尔罕.帕慕克的笔下,“假使这座城市(istanbul)诉说的是失败、毁灭、损失、伤感和贫困,博斯普鲁斯则是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可见,波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土耳其语里的“博斯普鲁斯”跟“咽喉”是同一个词,它将伊斯坦布尔分为欧洲和亚洲两部分,也是通往黑海的唯一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海峡沿岸风景秀丽。
    Dolmabahce Palace是我来到这里第一天便遇到的。我乘坐土航的航班于晚上12点离开香港,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由于时差的关系,到达istanbul是清早6点。由于暂时没有买到地图,便以酒店为中心,慢慢的向外辐射。
    中午时分,当我结束了酒店周围的“探险”之后,决定从Taksim广场沿着一条向下的街道走下去,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海峡。透过一条窄窄的小巷,眼前是一片蓝色的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Dolmabahce Palace。中国人直呼其为新皇宫,所谓新,是相对Topkapi Palace而言的。后者长期是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皇宫,而新皇宫迟至1843年才开始修建,完成于1856年,只有奥斯曼的最后几位苏丹在这里住过。据说,无论是建筑的外观和内饰,这座宫殿都相当欧化,从内到外充满了各种各样华丽的装饰和豪华的陈设,特别是室内到处悬挂着璀璨的水晶灯,最重的竟达4吨半,成为世界之最,给人留下奢靡已极的深刻印象。
    自从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Mustafa便决定迁都安卡拉,不过当他访问istanbul时,他仍然会入住这里的一个小房间,以会见来访的外宾。Dolmabahce palace对于当今的土耳其人来讲还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竟他们的“国父”Mustafa病重期间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并于1938年10月10日9:05 AM逝世。从此,皇宫中所有的钟表都定格于这一刻(看来土耳其人还是相当有想象力的),同时,皇宫也成为一个博物馆。Dolmabahce钟楼位于皇宫前面,时有著名的美国建筑师Sarkis Balyan设计的,建造于1890~1895年。据观察,这座钟并没有停止,看来还是实用为重,呵呵。








Dolmabahce Palace大门的雕塑也是一如既往的精美。  













皇宫前面的卫兵,也许景观的成分多余保卫的作用。卫兵们正在进行换哨。



  






为了以更好的角度拍摄皇宫和欧亚大桥,我找到一个一条靠岸的游船,船主正在悠闲的坐在那里。于是我去跟他套近乎,还不错,船主慷慨的让我去船头拍摄,作为“回报”,给他拍了张照片。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在之后的日子中,让我受用不小,这边的人大部分都比较友好,对于拍照基本上不会拒绝。

海峡全景图

考虑到即将在这里呆上至少一个月,也就没有记着去皇宫参观,而是在海边静静的享受着这里的美景。虽然去过多次海边,但还是头一次见到海鸥。
    海鸥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天然的宠物。人们坐在海边,手里拿着大街上随处可以买到的一种面包圈,自己吃几口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掰几块扔给海鸥。



当海峡中较大的船经过时,会掀起一阵浪花,打在岸边。这里冬季的游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的在这里合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