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目遇成色 http://bbs.photofans.cn/?21816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傩祭

已有 2744 次阅读2011-3-14 22:06

1.













END。
欢迎砖头,现在缺砖,请支援!

傩祭
傩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正月期间举行。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祭祀时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
“傩”(音nuo)是一种原始图腾崇拜,“傩”似乎与远古农耕民族的鸟灵崇拜有关。
“傩”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祭祀活动,它祭祀的对象无疑是一种神鸟(即傩神)。
从大量出土的古代稻作文明遗址中得到印证。良渚、河姆渡、高庙等遗址中的太阳神鸟纹饰、傩具,象征着远古农耕民族的崇鸟风俗。因为从“兽耕鸟耕”中学到稻作的稻民,视鸟神为嘉禾之神,其傩祭的主要职能便是祈求鸟神(傩神)保佑水稻丰收。即古代稻作民族对“傩”的顶礼膜拜,形成“傩”的宗教信仰。
傩神就是太阳鸟,是光明的象征,代表人间正气,故用傩祭来驱逐邪气。
傩祭是大规模的宗教典礼,必须统一调度,故“傩”又可解释为“行有节也”。
傩祭是既壮美又盛大的活动,故“傩”有“美盛”的含义。
傩的本义是神鸟崇拜,鸟在稻民心中多柔顺依人,故“傩”有“柔顺”之义。
傩文化
傩祭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形式上分三个部分:1.傩祭,2.傩仪,3.傩戏,表达三种愿望即:1.敬神,2.驱魔,3.祈福之意。
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到后期而应运而生的,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帮手,所以,傩也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就是鸟。
傩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这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中国巫文化的起源与史前社会的图腾制有关,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当今中国一些地区,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便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傩戏属民间傩;地戏、关索戏属军傩;藏族聚居区大寺院的跳鬼,包括北京雍和宫的正月跳鬼属寺院傩。
这是我在在今年正月13在安徽池州青阳参加的当地傩祭仪式的部分片子。对于纯民俗的东西我总是怀有极大的热情。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青阳县的茅坦、姚街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刘、汪、姚、唐这几个大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或踩高跷(俗称高跷马)为表演特征。
在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 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府治的四乡傩队八月十五日朝觐梁昭明太子萧统(池人奉为“土主”)的活动最为详细。证明,在清顺治以前,贵池每当秋季,要举行全境范围的朝觐“土主”活动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贵池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以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傩文化的影响。因此,贵池傩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池州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
清咸丰以后,由于多次战争影响,傩事活动在贵池逐渐式微,一些家族的傩戏失传,未失传者也由于中辍时间过长而呈现伎艺的退化。60年代后期,傩事活动曾一度匿迹。1982年以来,在一些村庄陆续恢复演出活动。



贵州屯堡属于军傩
各位老师、朋友们好:
见字如面!
真诚的感谢楼上各位老师和朋友的点评!在下一一记下。在这里就不逐一感谢!
向各位回报一下我的过程:
我在拍摄傩的前期,看过忆风老师的2年来拍的片子,承蒙他的建议这次与他同行。也做了一些功课,事前就想好要分3个部分来介绍傩,形式上分三个部分:1.傩祭,2.傩仪,3.傩戏(或傩舞),表达三种愿望即:1.敬神,2.驱魔,3.祈福之意。(“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傩文化三宝:傩庙、傩面具、傩舞)从正月13到15在大山里各个村子里游走,15那天因要赶回家中过元宵,没有拍摄傩戏的比武(当地各村在一起的比赛),只要待到来年。
这3各部分我想尽力在每集的8张里面来表现出来,提高自己的精炼能力和表现深度。这只是第一部分,傩祭。
在这里是学习探讨的,还请各位多多提出建议,如上面老师一样提出不足。这样来年目的性就更加强力一些。
再次谢谢大家!
“摄政王”在此顿首


谢谢大家!再看自己的片子觉得还有有所改动。

回老师:
1P.表达傩的开始,想用树来代表一个时间概念
7P是为了回避众多拿相机的摄影人
其他,我记下。在考虑重新调整。
上次发的是朋友忆风的获奖片
谢谢


那就拿出你的石头来啊

正在想这事儿!搞好一张

你的建议让我再想想。但我认为黑白不是唯一!

我想,大家都是神秘,就大可不必!傩的本身就神秘,何必再......,倒是你讲的庄重感和乡土的质朴觉得是关键,追求平安这一美好愿望。再想想

是的!后面计划有2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