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目遇成色 http://bbs.photofans.cn/?21816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2011年7月17日值得纪念的日子

已有 8152 次阅读2011-7-17 16:21

2011年7月17日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位老人走过她自己100年的人生岁月。她就是我一直敬仰的杨绛先生!
先生是江南人,客居北京,想必一定知道现在是江南的梅雨时节,早上为这个日子步行10分钟到湖边,拍一组照片来纪念这个日子。
祝先生百岁!
1.

尊敬的杨先生,请允许我来向您恭祝百岁寿辰!你正如你所言的那样“走在人生的边上”的人,正如钱锺书先生(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是“写在人生的边上”一样,都让我坐在你们人生的边上度过了我的20年。

    知道先生还是从钱先生的《围城》和《管锥编》以及《谈艺录》,我当时如饥似渴的读完这三本书,虽然还有好多不懂得。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你们,你们的书和在报刊上的一些有关你们的文字、漫画我都一一搜集。你们2位的出版的书籍和译著,我都是第一时间买回来一句一句的拜读,还包括钱先生父亲钱基博的著作以及先生你妹妹杨必的译著《剥削世家》和《名利场》。

    先生的文字总是淡雅隽永,依稀记得你的《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里的段落。

    7月17日这个公历生日是杨先生一岁时开始用起来的。一岁时恰逢中华民国成立。你常自豪说:“我和中华民国同岁,我比中华民国还年长一百天”。7月17日是你的生日,不是比10月10日早一百天吗?

从先生的言行中我知道什么是淡定,什么是层次,什么是境界,什么是学问。如先生自喻“一滴水”。在先生那里能折射出许多光芒,你这滴水润泽我的心。在你们那个年代的人我除你们夫妇之外只记得另一对夫妇------梁思成与林徽因。

    杨先生有关“好的教育”是这样的: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写就《我们仨》,心中有些酸楚不能释怀。可以想见在经历了1997年3月4日女儿钱瑗和1998年12月19日爱人锺书与亲人接连的生离死别之后,这些年中老人孤灯照单影的日子,《我们仨》一定是她滴在宣纸上的心痛。你说:“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拍完就自己躲在车里听电台里对先生百岁祝福的广播,在心里也在默默的发出自己的祝愿!
发片结束,7.17是值得我记住的日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