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梦开始的地方 http://bbs.photofans.cn/?23119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缅甸行(六)

已有 9982 次阅读2012-4-26 21:58

里面的男人们在往佛像身上贴金。

穆罕摩尼佛寺的入口处。

茵莱湖有三大奇观:一是有缅甸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玛”;二是有罕见独特的浮岛村落和浮岛种植法;三是有用脚划船的茵莱人。
茵莱湖是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与仰光大金塔、蒲甘塔林一起被称为缅甸三大奇观。“茵莱”是缅语,意为“小湖”。它地处缅甸东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位于掸邦首府东枝的南面,离东枝约30公里,距仰光约730公里。茵莱湖的形状长而窄,南北长22.4公里,东西宽10.2公里,面积158平方公里,海拔1000多米,是东南亚第一大高山湖。茵莱湖三面环山,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茵莱湖水深只有2-5米。高高的掸邦群山连绵不断,茵莱湖点缀其间,犹如一颗高原上的明珠。
这是茵莱湖的浮岛村落人家。

茵莱湖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是一个绝好的游览避暑胜地。一批批国内外游客为了一睹独特奇妙的浮岛、以脚划船的绝技和迷人的湖光山色而来到这里。游人可乘船绕一周,观浮岛,登佛塔,饱览湖光山色。乘船观光之余,还可以在凉亭小憩,静观蓝天上的水和碧波中的鱼群。很多欧洲游客会在欧洲下雪时前来避寒,他们住上一两个月,写作、画画、拍摄、浸泡温泉,在这个美丽的高山湖泊享受宁静时光。



茵莱湖的南北方向瘦长,东西方向狭窄,分为“北湖”和“南湖”,就像两根串在一起的丝瓜。从北湖到南湖,坐机动船需要五六个小时。船儿行驶在清澈见底的湖上,湖面非常宽阔,湖的颜色随着天气变幻不定。阳光直射湖底,鱼虾在水草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村落点,小船悠悠。湖的四周是曲折的湖岸线和云雾缭绕的山峰,大自然的美丽和谐令人陶醉,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在茵莱湖上,最具特色的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它们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这就是著名的奇观之一——浮岛。茵莱湖上的浮岛有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之分。天然浮岛是湖中水草、浮萍、泥土经过日积月累而自然形成的。人工浮岛是人造的,当地人把湖上丛生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上面覆盖湖泥,铺设成浮田。这些人工岛是可以作为土地进行割让买卖的。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浮岛有上万平方米,小的只有1-2平方米左右。人们用竹篙、木桩等支撑浮岛四周,使它们不能随波逐流、到处移动。只要拿开这些固定物,就可以连人带岛一起迁移。

浮岛上水源充沛,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作物种植。浮岛周围鱼群聚集,人们种地之余,还可订以捕捞虾。为了方便耕作和管理,人们将浮岛开垦为一块块细长的条田,在浮田上种植鲜花和西红柿、扇霸豆、黄瓜、高丽菜等蔬菜。农作物既不会因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会因干旱无雨而干枯,因此各种瓜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生长茂盛。每到收获季节,湖区一派繁忙景象,车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远销缅甸各地。为了保护茵莱湖的环境,农民们只以湖底的水草淤泥为肥料,坚持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所以浮田种植出来的作物很生态。





茵莱湖中生活着20多种鱼,水产资源丰富。除了浮岛种植的收入,捕鱼也是当地居民主要生活来渔民大约在清晨四五点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只有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才是捕鱼的旺季,大多的时间司则是淡季。即便是鱼儿寥寥的季节,渔民们依旧坚持日出而作,从不荒废任何一个清晨。他们捕鱼的方法很奇特,不是用鱼网打鱼,而是用大竹篓罩鱼。竹篓上小下大,上面有个孔,形状像一个喇叭。捕鱼时将喇下放入水中,再用手中的竹竿插入竹篓中戳呀戳的,让水草中的鱼儿乱了方寸四处窜逃,结果便卡在竹篓上成了渔人的阶下囚。看到这样的捕鱼方式,让人不禁联想到“守株待兔”的成语。这种捕鱼方式看来有点笨,虽然收获不多,但他们毫不在意。忙碌辛劳之后,即使只有一两条鱼的收获,他们的脸上依然平和从容。捕不到鱼时他们会挖些污泥回去填补菜园或捞些水草做肥料,没有丝毫的抱怨或气馁。周而复始的劳动过程对茵达人来说就是不言而喻的快乐和满足,他们是在品味和体验劳动本身的幸福,并不结果和得失。



在茵莱湖上还有一种奇特的景象,那就是茵达族人的单脚划船。茵莱湖上的小船如同茵莱湖一样,又窄又长。用“一叶扁舟”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这样的船在湖上行走轻飘而灵巧,湖上的渔民、浮岛上的菜农、上学的儿童都驾着这种船穿梭在湖面上,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时常驾船而行。渔船常常一人划,人站在船尾时,那船尾部分便贴了水面,船头却高高地翘起,显得非常滑稽。渔民们通常是站在船尾船桨,这种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的单腿划船方式是茵莱湖的另一个亮点和看点。在水边长大的茵达族人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只见划船者左脚稳稳伫立在船上,右脚缠绕一根木桨,敏捷搅动船下的湖水,右手握住桨柄,助脚一臂之力,小船便飞快地前进,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勾住桨一张一合地划,就像跛子在行进,有趣极了。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一个人在船上作业,行船捕鱼两不误,这就是茵达人的智慧。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当年陈毅元帅游览茵莱湖,时被这种奇景所吸引,挥笔写下了“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 间无”的诗句。

花絮。

花絮,团友在茵莱湖拍摄。

茵莱湖还有一处水上的吊脚楼,这是著名的缅甸长颈族的船屋。长颈族生活在茵莱湖边的山区,是缅甸的巴东族,但因女性人人都是长脖女,并在脖颈套很多铜环,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长颈族。据说巴东族的妇女以颈长为美。女子脖子上的铜环越多,脖子就拉得越长,脖子越长就越美丽,越有财富,求婚的人也就越多。当女孩子长到5岁时,就由村中长老把截面直径为1.5厘米的黄铜环套在她的脖子上,富裕人家也有套金环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定期加圈,最多的可套到25个,铜环重量有时可达13公斤。她们的颈部套上一圈一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抬高了颔骨,压低了锁骨,致使脖颈最长的可达30厘米。同时在铜环上再挂几条银链,装饰一些硬币,以显示自己的美丽、财富和地位。随着铜环不断增多,越来越重,长脖女的脖子被拉长,最后把肩胛骨压得变形,使她们走路、伸头、弓背都很困难,饮水时往往需要通过一麦管吮吸。进入20世纪后,在颈部套铜圈的习俗渐渐地淡化了,戴不戴铜颈圈,是个人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茵莱湖住的酒店。整个酒店处于湖中间,四面环水。环境一流,让人有种返朴归真,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黄昏,只要坐在房间的窗口边,看外面湖面景况,已是陶醉万分。

从窗外望去,黄昏的茵莱湖是如此的美丽!

东枝茵莱湖是休闲愉快的行程,景色迷人,让人心情大爽。团友晚上还在酒店里交流摄影心得。

花絮,拍摄水上人家


摄影日落。







黄昏时分,渔民正用长竿打着水面,往网里赶鱼,





花絮,团友在拍摄。



你拍美景,我拍你。

全体团友合影。

乘船前往湖边的一个农贸市场,清晨的茵莱湖神秘而又美丽。


太阳渐渐升起,市场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