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梅生的影像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7729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古纸的吟唱——记贵州丹寨石桥村

已有 2067 次阅读2009-1-1 08:00


     黔山黔水,绿染贵州。
     浸在一  厅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色之中,整个贵州飘散出一种宁静的古远。
     古远中回荡着苗家芒筒竹笙的悠扬,古远中散发出昨日历史遗风的余韵。
     拨开这片浩无边际的绿色,我找到一种其貌不扬的植物,它在现代植物学上的名称叫作“构”,《辞海》第218页上有如下解释“桑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初夏开淡绿色小花,果序圆球形,桔红色。产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皮作桑皮纸原料。。。。。。,紧接其后,又有一极简的词条:{楮丁即“构”。看到这个“楮”字,我兴奋起来,一棵平凡无奇的树,连缀着一部伟大的文明史,文明史的那一头,有一个叫蔡伦,他把楮变成了纸,纸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文明传播的进程。



    蔡伦,东汉时人。公无105年,总结前人造纸经验,采用树皮,破布,旧丝网为原料造纸,史称“蔡侯纸”。此树皮,专指楮树。自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成为最有益于人类的重大贡献。轻薄的载体留住了历史的沉重,人们从纸上知道了自已的过去。芬芳的肌肤描绘出绚丽的图画,人们从纸上知道了这美好的发明,从崇高的艺术到琐碎的生活。



    我从历史回到现实,我从世界回到贵州。黔东南,丹寨县石桥村,一处天造地设的大石壁下,一座绵延数百年的造纸作坊,一群村实的山民,在重复着历史的文明。



   山重水复,踏着一路醇醇的绿,从黔南小城都匀,眼前一亮,一溪清水,一座石桥,如一弯新月,落在村头。桥边有树,虬根盘绕,已是数百年高龄;水中有石,状若卧牛,无语凝视山巅。石桥嵌在山石里,细看竟然是一整块天然山石,突兀横斜,鬼斧神工地开出一痕天然桥洞。更有奇者,那湾溪水,不知何处仙人指引,千岩万   之中,寻觅到这样一处灵逸的出处,缓缓地一伸腰,从灵石下悄然而过。溪畔有大石壁,高数十丈,长亦数十丈,寸草不生,满壁细密的纹路,盘曲旋绕,竟如人的指纹一般,隐在纯净的天地中,张罗出一个不可言说的世界。



    石桥清溪,妙造天然,悬崖高壁,于世无双。惟石壁下有古作坊,有山民以古法造古纸,得以在喧嚣浮燥的尘世之中,追觅久已远逝的古老文明。现代人活的太麻木,无法将平凡的劳作描摹在诗意的画图中。山川灵秀,石桥村的苗族山民把古老的文明延续在青山下绿水边,黔山黔水,竟愈见清灵。古法造古纸,乃小机巧大文明,山水之间,看到了一痕灵动的历史,我走进古老的造纸作坊。



    知道造纸的原料是纸浆,纸浆的原料是树皮,可是一棵粗壮的树怎样变成一张菲薄的纸就不得而知了。读过一本明朝人宋应星写的书叫作《天工开物》,里面对造纸的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可是那些冷僻生疏的专业词汇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好记,于是博闻强记的我也只好不了了之。走进石桥石作坊终于亲眼目睹了从树皮变为纸的全过程。
纸在中国出现已有两千年,东汉蔡伦吸取前人经验,规整工艺,使纸质由粗糙而细密,适合书定的要求,抄字于纸,积册成书,使文字的流传从沉重的青铜和粗硕的竹简解放出来,文明有了更广泛抟播的可能。石桥造纸,遵循古法,谓蔡伦亲传,至今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祈求纸祖蔡伦的保佑。



    纸的主要原料是构树皮,以两年生的树皮最好,因此老干嫩枝都不在砍伐之列,丝毫不会影响树木的自然生态。枝条砍下,需经十余道工序,如浸泡,蒸煮,浆灰,漂洗,晾晒,挑拣,压榨,打料,漂白等,去除生树皮里的杂物和胶纸,方可成为合格的皮料。皮料之中还要加入各种辅料,当地称为“滑药”,主要有岩杉树根,野棉花根,弥猴桃藤,糯叶等。制好的皮料放入纸碓舂细,纸碓形似舂米的碓臼,一长木杆架于横梁之上,粗木墩作碓头,人伏于架,以脚踩之,咚咚的碓纸声回荡在山野之间。将皮料碓成纸浆,工序完成了一半,将纸浆变为纸张的最重要工序莫过于“抄纸”,成败在此一抄,手上工夫是千年流传的绝活。见身着苗装的抄纸师傅把纸浆倒入石砌的纸槽,纸槽内清水荡漾,纸浆悬浮于清水之中,若隐若现,似夏日清溪中浮游的精灵。抄纸师傅手持细密的竹 (),这竹()我曾在村里见到一位白鬓老者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据说这手艺没有几个人掌握,有人尝试用机器压制的塑料()来抄纸,全不是那么回事,竹()的天然弹性非塑料所能替代 。



    抄纸的师傅将竹()在纸槽中荡来荡去,一层纸浆均匀地铺展在竹()上,轻轻提起,纸出于水。厚如牛皮,薄如卵膜,厚薄之间,关键在手上“荡”的工夫。明代宋应星在考察了造纸的全过程后,将“荡”的作用记了下来,他在《天工开物。杀青》中写道:“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这只是原则描述,真到了抄纸师傅手上,全凭感觉,几十年荡来荡去,哪是几个字能写来的!与抄纸师傅讨教,言之轻重则易,均匀是太大的难事,若不匀,薄如卵膜的纸张则漏洞百出,岂堪用也!于是有了三句话的绝窍,其一:“轻柔拍浪”,即用竹()在水槽里拍起波浪;其二:“迎浪而上”持()迎着波浪抄出纸浆;其三:“振()筛纸”,在抄浆着()的瞬间振动竹()。我似懂非懂,跃跃欲试,师傅让我抄了一把,没想到捞起一团浆糊,众人大笑。老祖宗千年的传承,岂容我瞬间修成正果。“手艺”一事,是人类适应自然维持生命的非凡能力,手艺作为文化形态可以提高到生命哲学的高度。看《庄子。天地》恍然有悟,其曰“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知道手艺非大德大义之人所能把持,至此不敢小看手艺人,那是道兼于天的大事。



     抄纸的山民用竹()在水中迎波一抄,竟然抄出了我的灵魂。



     已然是灵魂出窍了,以下的造纸工艺就顾不得多写,好在是古法造古纸,一部《天工开物》写的详详细细,诸位若是不耐烦翻古书,我在石桥村古作坊拍的照片则会到目了然。整理完现场照片对照《天工开物》的插图一看,竟然丝丝入扣,,分毫不差,哪怕就是那古作坊里山民所用的工具,也是古代的样子。由此而知,丹寨县石桥村古法造纸,确是蔡伦的徒子徒孙,最起码也是宋应星的嫡系亲传。



     再往下是压纸,烘纸,揭纸等等工艺流程,此文不是技术专著,无法详细道来,有心有可实地考察,看一看老祖宗的文明遗传,浸一身山川灵气,惬意地享受一番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本味,皆因石桥村的古法造古纸。



      石桥村用构树皮为主料造的古纸,称为“皮纸”,中国的古法造纸,依原料来区分,其成品分为麻纸,原料为大麻和苎麻,纸质粗糙;棉纸,以棉花或旧棉布为主料,纸质细润,但村材料短缺。竹纸,以竹子为主料,造价低廉,纸质脆弱;草纸,芦苇,稻草,龙须草,玉米杆皆可入料,纸质顽劣,用途狭窄。石桥村造的“皮纸”即是宣纸的一种,宣纸因产在安徽宣城而得名,高级书画纸,中国绘画书法艺术的载体。其柔,其韧,其细,其润,无与伦比。纸寿千年,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瑰丽丰彩在古老的皮纸上得到延伸。



     石桥村有造纸圣手王兴武,延续古法,与时俱进,创制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古朴天然,一张纸已是一幅天然图画。无缘拜见这位圣手,得到他制作的一些样纸,手抚在绵薄细润的皮纸上,猜想这位哲匠圣手的心思一定如这古纸一般细密。
夕阳跌入山巅,蜿蜒的山道依然是山重水复,草木葳蕤,一枝横斜,挡住去路,用手轻轻拨开,竟是那尚未化作纸浆的构木,不舍斯人,是因为一个文化人对中国古纸的那份眷恋吗?山谷中又传来舂纸的碓声,高高低低,一声长一声短,幽长空寂。



    空寂的纸碓舂走了喧闹的现实,舂回了安详的远古,幽长的纸碓声绵延千里,给偏远的苗族山寨一份历史的回响,给浮燥的现实人间一声清冷的敲击。古老的文明叠在丰繁的现实物质中,让生命充满弹性的活力,单一文明的滥殇,让人萎靡脆弱。没有历史,即没有文明的根源。夕阳无语,空山有灵,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小小的山村。山道上蓦然加首,人,自然,历史,突然间聚汇交融,坠入那深深长长的纸槽,被山民中的抄纸圣手灵巧地一探身,抄起一张皮纸,抄起一页历史。
历史留在石桥村的古纸里。
二00四年十月十日 于六石佛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