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jesseli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917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摄影日志】黑白胶片的味道

已有 2591 次阅读2015-11-11 09:32

1988年,第一次出国回来,我用第一个大件指标给自己买了一台佳能A-1单反加FD 35-70mm f/3.5-4.5镜头,从此登上了摄影这条贼船。



真正开始“正经”玩摄影,是在9年后的1997年,那年买了我的第一台EOS单反,EOS 50E



200311月,一台400万像素的佳能A80,让我第一次拥有了数码相机,



同年底,在某新闻单位的同学,在外派前领了两台EOS 1D,正式出国前,借给我其中的一台,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数码单反。20049月,受不了佳能EOS 20D的诱惑,终于自己拥有了一台数码单反。这之后,虽然仍然在拍摄胶片,但数码摄影的即时性和方便让我渐渐远离胶片。终于大约在2006年年中,完全放弃了胶片。与胶片相比,数码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你不用再带上大量的胶片出行,记得刚开始时一块256兆的CF卡要500元,而且已经感觉很大了,后来2GCF卡很受用,还流行数码伴侣,一块几十G的硬盘能装不少照片,



你也不必在拍摄后,惴惴不安的等待拍摄结果,在电脑上,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调整照片,而不用让冲洗店的小MM按她的感觉来决定你的照片的最终呈现了……





上个月底,在网上一个注重扫街的QQ群的某个大侠的某句话,触动了我翻出以前的黑白胶片,重新扫描的神经。说重新扫描是有部分是扫描过的,但扫描后的原始数码文件不知放在那个地方,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是用于网络发片的小图。另外还有许多居然还没扫描过。十多年前拍的片子,冲出来后,一直没扫描,还不知道它们到底“长啥样”呢。


著名美国扫街大师Winogrand说过一句名言:「摄影者往往因为主观的情感投入而误认自己拍摄的照片是好的。」(“Photographers mistake the emotion they feel while taking the photoas a judgment that the photograph is good.” 因为每个人生活经验不同,能够触动拍摄者的画面,对别人来讲也许毫无意义。一旦脱离了拍摄当时的整个环境氛围,其它人或许也无从领略拍摄者想要传达的情绪。因此Winogrand从来不在拍摄之后马上冲洗底片,他通常会刻意等上一、两年,等到个人的情绪和记忆都沉淀下来后再回头去审视当初所拍的东西,拍摄者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客观去挑选出真正的好照片。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他自己的这句名言,导致了在他1984年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居然有6600多卷胶卷还没冲洗。



这就是Gary Winogrand还有他的著名的照片








而另一位,近来特火的薇薇安(大有不知道薇薇安就不敢说自己是玩摄影的之势)则有更多的胶卷在她2009年去世后被意外的发现,这些照片从来没有发表过,其中大部分甚至都没有冲洗出来。



本人还是想看看我到底拍了些什么,拍的咋样。


我目前使用的扫描仪是爱普生的F-3200,可以扫描透射稿--负片,反转片,规格为1351204X5,也可以扫描6寸的反射稿,即照片。最高物理分辨率为32008位灰度的135照片扫描出来大约为4400X29001270万像素,未压缩的Tiff格式为12兆左右,6X6120照片约为6805X7018,约为4780万像素,未经压缩的Tiff格式为45.5兆,6X4.5120照片约为6805X4981,约为3390万像素,未压缩Tiff格式为32.3兆。分辨率选择是最高物理分辨率的3200


F-3200,带小显示屏,可以直接插CF卡,SD卡等存储卡,脱机扫描后可以直接将文件存入存储卡中。


这是扫描4X5的片夹



这是扫描135底片的片夹,机器还配有扫描120底片的片夹,扫描装框幻灯片的片夹以及扫描6寸照片的片夹等。
扫描的照片中有乐凯100,乐凯400黑白胶片,还有C41工艺冲洗的柯达T400CN120还有伊尔福的黑白胶卷。感觉进口胶卷的平整度非常好,几乎都是平的,而乐凯的则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弧度,可能这也是和冲洗的方式不同有关,因为乐凯大部分是自己冲洗或请朋友代冲的,而C41的都是在像祥升行这样的专业冲洗店冲洗的。毫无意外的,120的细腻度比135的好多了。而C41T400CN的细腻度也比乐凯的100400要好一些。胶片的不规则的银盐颗粒比起数码的细节也好了不少,虽然数码照片可能会更清晰,更干净,但其“数码味”完全不能和胶片的味道相比。扫描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洁图像,特别是现在这种干燥的气候下,很容易因静电使得胶片上会吸附上灰尘。每张照片的清洁过程会花费一段时间,但看着照片逐渐清晰干净也是一种乐趣吧,特别是现在PS的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实在是太好用了。对付一般的污点和胶片的划伤非常有效。


废话少说,说说片子吧。

它们大多是2002年到2006年间拍摄的,2002年为了锻炼身体,有一阵我会从租住的潘家园的家徒步到位于赛特大厦的单位上班,那时,多使用一台小巧的奥林巴斯的mju II相机,装上T400CN,随走随拍,



这便是mju II,很小,35mm f/2定焦镜头,我的是黑色的。


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读。沿途能够看到很多等车的上班族,边等车,边读报或读书。还有晨练的,胡同里聊天的,因为机器小,我一般都是垂下手臂,盲拍,所以很多都是竖幅的。当然,胶片时代的盲拍成功率比数码时代的盲拍要低很多,毕竟我无法当时查看拍摄的效果,从而进行相应的修正,所以经常有主体不在中间,而在画面边缘,甚至只有部分出现在画面中的情况。

















































最后的T400CN大概是2004年春节和罗德刚,琴剑,James与上海的晨波,广东的红翻天,光头佬等去坝上时拍摄的。





这两张坝上蛤蟆坝的片子就是2004年春节期间拍的。


因为坝上的那几张黑白,我觉得应该好好的拍“正经”的黑白照片,进而决定学习冲卷,最终学会放大(很不好意思的说,本人1988年开始“玩”摄影,到这时还不会冲卷呢)。


这后面的片子也是坝上,但是是2004年夏天,用乐凯的胶卷拍的了。





这张当时和大部队去拍奔马,爬上一个小山顶实在爬不动了,准备歇脚的时候,突然来了一片云,马上就被笼罩在云雾中,瞬间EOS 3上就开始滴水了,马上拿出相机雨衣给它披上,同时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可惜我是一点也看不到。后来那些爬到对面山坡的朋友们都拍到大片了,有马,有雾--那个笼罩着我的雾。。







后来在罗德刚等众位大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终于可以自己冲卷了,下面这张跳就是自己冲的第二卷中的。第一卷冲出来效果很棒,但第二卷就因为冲卷前上卷的问题就开始出现粘连的问题了,好在那张跳没有受到影响。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了,但很可能是因为想要更好的画质,mju II用的少了,毕竟mju II只能对闪光灯的开关进行控制,其他的都没法调整。大概从2004年开始更多的使用的是佳能的EOS单反,那张跳就是用的EOS630,用EF35/2拍摄的。那时单位已经搬到了东方广场,所以经常在中午午休时去东单附近的胡同里乱串。





EOS 630,佳能第一台带跟踪对焦功能的单反相机,在当年属于准专业级,我买的是一台2手的。

刚开始不敢拍人,所以那段时候很多拍的是胡同里的光影。



这棵树的影子很有趣。



影子也要拍出新意,这是方与圆。



右上角的两位给画面添加了一点动感。





















这是听了李少白老师的看不见的故宫的讲座后,也去故宫假模假式的找一些不寻常的角度拍的。


















2004年五一期间,专门去前门的胡同扫街,其中门上的非典提示,




胡同中的飞鸽




和在东单拍的变压器的影子等



受到了当时摄影世界的李根兴主编的鼓励。


这张卖麻花的大姐的片子也是那次去前门胡同时拍的,她在那里已经好多年了,那次我看到她正在叫卖,于是举起相机拍了一张,她看到后马上举起手做拒绝状,并说了一个No。等我走近,看到我裤子兜里插的北京晚报时,我听见她嘟囔了一声,哦,中国人呀。



这张抬玻璃的照片,我本来是想利用玻璃的透明拍摄这两人看似很滑稽的动作的,结果胶卷冲出来,扫描后才发现居然在玻璃里照出了旁边的一辆汽车。想想这也是当年拍胶片时的一种乐趣,等待和惊喜。现在这种乐趣在数码时代很难再有了。


自从开始自己冲卷后,几乎每天回家就是将拍完的胶卷冲洗出来,晾干后进行扫描,那时用的是一款美能达的5400底扫,分辨率是5400,一张135底片能扫出100兆的文件,它还有多次扫描以降低噪点的功能,我经常是将6张底片放入扫描仪,选择扫描6次,点击开始后,找出一个电影,等电影看完,这六张的扫描也刚好结束。以后觉得这样太累,就都是按一次扫描那样扫,这样也扫描出来不少片子,可惜现在那些扫描后的原始数码片都不知去向了。






美能达Elite 5400底扫,USB与火线接口。

更多扫街片



这位老太太拿着的塑料袋就是当年著名的祥升行的,那时拍出来的负片和反转片基本上都是到那里冲印的。



这张晨练的就是上班路上用mju II盲拍的。



这也算是当年王府井北口附近的一个景点了,那个“蹦极”开动时,往往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天安门广场上利用华灯的影子躲避烈日的人们。



那年乔丹来中国,报道说要去东单体育馆,而当时我的办公室就在东方广场东端,正对着东单体育馆的19层。那天专门带着70-200拍下了当时的情景,结果,由于人太多,东单体育馆的访问被取消了。



玉渊潭公园拍的,转一个方向,片子有了新的意义



这张可以称作是“非礼勿视”



这张是在中山公园拍的,就是唐花坞对面的小湖,一直以为水里是3只鸳鸯,那会儿觉得奇怪,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怎么会三只呢。放大后才发现原来那是三只鸭子。



那时,还不知道有个叫罗伯特·弗兰克的。







也是听。



































鸡鸣驿的照片记得都是用的EOS3拍摄的,而开阳堡去过至少两次,第二次已经有了数码单反,但随身带了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富士645和自己刚收的一台二手海鸥4A,所以胶片都是120的黑白。







































石头村在河北省井陉,是于谦的后代在他受迫害后逃难至此并建立的村子,也叫于家村,那次是几位人像大师带着模特去拍人像,我属于蹭拍。人像没咋拍,倒是拍了不少村子里的小景。


这头两张已经忘了是不是石头村的了,很有可能是天津蓟县的片子。











































很可惜,和开阳堡与鸡鸣驿一样,这些地方现在似乎都修葺一新了,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平遥的片子是佳友在线组织去壶口瀑布拍片,壶口后又组织拍人像,我们几个对人像不感兴趣的人中间溜号,路过平遥,拍了大半天。














下面这张小旅馆的片子,是从小旅馆的厕所出来时看到那个小孩的剪影,马上举起相机拍下来的,而门口的背着摄影包的人正是我们同行的摄友,也算是对平遥这座与摄影有很深渊源的古城添加了一个小小的关联吧。




















这是从壶口返回时在路上拍的小光影。








这次扫了将近70卷,共扫出来了2000多张,挑了200多张做了几个小视频。


黑白胶片的味道之坝上平遥开阳堡鸡鸣驿石头村

黑白胶片的味道之读与光影胡同

黑白胶片的味道之扫街

这次扫描,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胶片就是胶片,数码虽然更清晰,更干净,更方便,但要赶上胶片的那种感觉,似乎还真是不容易。但是,我还会再回头拍胶片吗?答案应该是不会的。因为现在拍胶片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光黑白胶片比以前要少了很多,不好买,而且冲洗,扫描也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即使拍摄胶片有种种的乐趣,但仍然不足以让我再回头去拍胶片了,而且,我曾经拍过,经历过,期待过,也享受过胶片的乐趣,这就足够了。


欧了,帖子发完了,感谢各位的关注。请砸砖。

多谢您的关注。

1. 如果扫描仪很好,胶片在电脑上的观赏效果也是不错的。我的F-3200并不是很好的扫描仪,照片看起来已经可以了,如果是如V700那样的扫描仪效果应该更好。因为我的黑白最大就是C-41的T400CN在冲印店冲出来时随附的6寸照片,而且还是偏蓝或偏褐色的(视乎扩片MM的心情),所以自我感觉在电脑上看比洗印出来的更好些。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显示器的动态范围比相纸的要高,所以在屏幕上看实际上应该是比看相纸上的照片更好些(至少是更通透些)。

2. 个人感觉翻拍的肯定不如扫描的。

3. 现在,爱普生最好的消费级扫描仪V700大概也就5000元不到(当年我的F-3200好像是5000多呢),所以如果您的胶片较多,还是值得一试的。我的照片中的6X6都是海鸥4A拍的,而且镜头还是原来了,改装镜头后再也没拍过了。

感谢城墙兄的关注和鼓励,俺们也算是记录下了一点点历史吧。呵呵。

多谢关注和鼓励。

胶片的美,至少现在数码还很难替代。

多谢司令大哥的关注和鼓励。

多谢二川兄的关注和鼓励。

多谢您的推送。

多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多谢您的关注和鼓励。A-1相当的好,只是可惜我在买了50E后就将其出手了,回去马上后悔,一周后再去,机身已经没了。

多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扫吧。指不定能挖出金矿呢。

多谢关注和鼓励。

呵呵,拍胶片的乐趣无穷。

多谢您的关注和鼓励。现在扫描仪比当年好多了也便宜多了。您的胶片里肯定有金矿,挖掘吧。呵呵。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多谢猫版加精鼓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