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你忙你的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5874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多彩贵州行——亚洲唯一的洞穴部落

已有 5394 次阅读2011-1-22 22:06

进入贵州的第二天,我们要去探访紫云县的中洞苗寨。

听叶蔚老师介绍,这个洞穴已经有一些外国记者进行过多次探访,还有的外国学者为洞穴里修了学校,盖了房屋。我觉得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苗民坚持住在这个洞穴里呢?
洞穴是人类最早赖以生存居住的地方,与人类有着千万年的不解之缘。走出洞穴,告别穴居,不仅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然而,当人类的文明发展至二十一世纪时,在中国黔西南格凸河峡谷的丛山峻林里,却有这样的一个苗族部落,这样的一群人,依然穴居在一个名曰“中洞”的原始的洞穴中,安逸地享受着远离俗世红尘的那份“洞天生活”。
面包车沿着一条山路蜿蜒而上,路过的是著名的格凸河风景区。我们向左转又进了更深更高的群山,山路也变得更加窄小。远处,几个苗族妇女唱着山歌顺路而下,给优美的景色里面又平添了几分优美。转过一道山梁,一下子出现一大块空地,车停了。叶蔚老师告诉我们,剩下的路要爬山了。由于有心理准备,我除去必须带的摄影器材外,就带了个水壶,山道虽然崎岖,但是还是被苗民们打造成石阶路。这里的石阶路很奇特,颜色是黑色的,一看就是喀斯特地貌中的火山岩。
1、气喘吁吁的爬上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片远处的山峦…… 大家仔细看左前方就是那神秘的中洞。

2、向中洞的路

3、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beng(发音“蹦”,字为井字内加一点)村的大山深处,离紫云县城约30公里。中洞既是一个原始洞穴,同时,又是一个自然村寨。
与中洞同处一个山面上,由上至下共有三个原始洞穴,上洞海拔1400米,是一个如“天生桥”一般的穿通洞,空间狭窄,不宜人居住。中洞位于上洞右下侧300米处。下洞坐落在中洞右下侧500米处,也是一个穿通洞,但纵深距离要比上洞宽许多,为中洞先民居住的家园,后因种种原因,才搬迁至中洞。中洞因处在上下二洞之间而得名。

这是上洞。

4、依稀可以看见石崖上用红漆写着“中洞”二字,哦,中洞到了。

5、洞口被翠竹掩映着

6、一进去就被惊呆了

7、一群牛羊从洞里鱼贯而出,被放养到山坡上去……

8、

9、

10、这里面真的有所学校!

11、中洞,深230米,宽115米,高近50米。在中洞中,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7户苗族人家。60多年以来,近百口人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居简出,与世无争。每家每户,靠着洞外从石头缝里开垦出来的土地过活,一年四季吃的是包谷与红薯。

13、

14、

15。

16、洞穴人家建筑

17、从洞里向外……

18、做饭全是烧柴

19、从最深处看这个洞穴

21、看我们来了,赶紧的做苞谷酒

23、淳朴的孩子

24、这是唯一的一个水塘

25、这是村委会领导老王,他热情接待了我们,拿出一种泻火的茶请大家喝,但是凡是喝过的全部都拉肚子了……嘻嘻,我没敢喝。

2005年当地政府为了鼓励中洞苗民走出洞穴,特意在洞穴外的山坳里大兴土木,新盖了21套砖石平房。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面对政府的善举恩惠,习惯了穴居生活的苗民们并不领情感恩,更是用种种借口,或推托或逃避或拖延等理由,拒绝搬出洞穴。有几户苗民碍于情面,总是是搬进了新居。但没过几天,乡政府领导一走,他们又偷偷地搬回了洞穴。是什么原因,让中洞的苗民对他们所居住的洞穴生活那么执著,那么依恋呢?难道中洞真的是传说中的世外桃园吗?或许唯有走进洞穴,才能解开这个谜底。


谢谢指点!
26、政府为洞穴部落盖得房子,就在洞口不远,但谁也不愿意搬下来。

/27、苗家的阁楼

27、下山的路

28、洞穴人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