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你忙你的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5874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多彩贵州行之三——团坡青苗寨

已有 8789 次阅读2011-2-25 20:13

跳花圣地——团坡青苗寨


苗族起名的方式无非是按照服饰样式、颜色、地角位置等办法起名,其中以服装颜色的居多。青苗就是一种身着黛青色服装的苗族的统称。

团坡青苗位于紫云县城边上。“苗族不跳花,儿女难成家”、“苗族不跳花,稻谷不扬花”,这是在贵州省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的说法。跳花是团坡青苗的一个盛大传统节日,一般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开始,延续四天,它是苗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年都要参加的一项社交活动。跳花一般在空旷的场地进行,场中央栽有一株特选的冬青树,形成花场。小伙子们一群群、一队队吹响芦笙,姑娘们相邀着手拉手将小伙子们围住,跟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有情有意的少男少女还互赠信物,相约再见。其他男女老少则涌进花场,把跳花的青年男女围个水泄不通,相互交流歌唱,增进了解。跳花也是苗族的一项传统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那一天去团坡拍青苗,是去中洞以后的那个下午。人家说贵州多阴雨,所以贵阳的来历就是阳光珍贵。可我们在贵州九天,几乎天天阳光灿烂的。我们从洞穴回到紫云县城后,稍事休息就来到团坡。下车的时候,叶蔚老师指着路旁的一个山崖上的山门:那就是“紫云洞”。也就是紫云县的来历。
离着村口老远就听见芦笙、铜锣声和迎接的苗族歌手的欢唱声。走近一看,两个板凳挡住去路,上边摆满了酒碗、腊肉和红薯。那红薯大家都上去抢着吃,也太好吃了!

人们分两排跳着芦笙舞。不多久,四个年轻女子跳出了队伍,逐渐向我们舞来……

原来,这四位女子是赶过来敬酒的,谁不喝也不行!

被灌得眼冒金星的我急急得逃上了山坡,急急的的拉动聚焦环,拍出了这个效果……

那些姑娘们仍旧没有撤退的动静,我不敢下去,再来张俯瞰的……

好不容易逃过了大队姑娘的围堵,前方又是一排老人挡路,还唱着山歌。一问才知道,我们必须和一个歌才肯放过去。

跳竹竿是青苗的节日节目,她们的轻盈奔放和她们乐观欢快的生活非常相符。

跳竹竿时还叫喊着统一的号子……

“青苗”妇女服饰美观、大方、好看,如同穿着古代战袍一样。青苗便装简单易制作、朴素大方,盛装精致漂亮、豪华,但耗时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时间。

便装是平时劳作穿戴,盛装则主要是在重要节日或跳花时才用。这是年纪大的人的穿着。

便装与盛装最大区别就在于服装上是否挑花刺绣。盛装,女子绾发于头顶,发梢呈凸桥形自后向前,中空若缳,包两层或多层刺绣挑花青布帕,用2至3根3厘米宽的红色挑花带依次排列整齐地从前向后包住头帕,打结于后。头的两侧将头帕两角向上翻翘,顺额镶刺绣花带,戴纤细银项圈,项圈多以线拴两端悬于颈上。上穿大领无扣对襟衣,衣领、衣襟处都刺绣挑花花块,衣袖自袖笼起至袖口依次用4道绣花方带拼镶,左右对称。后背中央有一块四方形挑花背案,方框内绣有6朵相连的花朵纹样或其他纹饰,纹饰为红色调。衣前后摆用多层挑花绣片做成,黑地红花,系至少7条挑花围腰,层层叠露,既体现以多为美的习俗,又起到压裙的作用。前后腰系刺绣挑花腰带。下着青布百褶裙,裙长及膝,裙脚用浅蓝、白布包边,离裙边近7、8厘米处绣花或花带修饰。裙前系挑花围腰,纹饰多种多样,脚缠挑花带绑腿(目前一般很少用),脚穿花鞋(现少穿)。
男子头包青布帕,两段边沿刺绣挑花纹饰,上穿对襟衣,衣领、衣襟、衣袖都挑花刺绣修饰,后背中央同样也有一块四方形挑花背案,纹饰多种多样。下着青布裤,前后腰系刺绣挑花腰带,腰前系刺绣挑花围腰,裤脚刺绣花纹,左右对称。

男子的服饰

天气很好,太阳斜斜的射过来,让人感到冬日的暖阳……

跳竹竿的组织者

芦笙舞原来是这样围着跳的。

跳一阵还要有老舞者指点一番……

漂亮的服饰,优美的舞姿。

这位叫“郑秀芹”,紫云县人大代表,能歌善舞还会吹笙……

每次跳花她都是主角。

其实,她平时也是很腼腆的……

小女儿跟着妈妈居然也跳的一板一眼!

来个小奶昔的长条!

噫?咋标题不全了?先下去看东森洋片台,再搬救兵去......

未完待续……
继续——拦路酒

母子情

这里的男女老少居然都会跳花,都能载歌载舞……

老人们则坐在一旁,就一个字:安详

一舞跳罢歌又起……

黑白滴……

还黑白滴……

团坡,团舞,团圆……

舞翩翩……

观众……

圈舞……

逆光下的芦笙手……

过门儿……

击掌助兴……

合唱团……

听说要离开,送行还是他们热情待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送行也是载歌载舞的……

送行……

送行

不舍,依依……

谢谢各位佳友的关注和厚爱!

苗家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古代在黄河流域战败后逃到云贵一带大山里面,而且各个朝代还是不放弃对他们的剿杀。由于艰难的在大山里生活繁衍道路交通闭塞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据说仅仅分支就有一百多种,每个苗家的传统、服饰也不太一样,现在的汉化情况我觉得对他们并不严重。平时衣着还是苗家打扮,但是平时生活的苗族服装和过节的是不一样,要简单的多。

——一并答复并致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