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常力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6925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云中天堂——西藏雪山自驾游(完成)(二十五)

已有 30427 次阅读2013-6-25 00:48

一路东张西望慢行,14:25过扎仁镇,忽感饥肠辘辘,索性拐下公路进村觅食。小村杂乱破落,居然找不到一家饭馆,寻问道边村民,没人听懂汉语,终于在一妇人指点下找到一家没有招牌的藏茶馆,一屋子的闲散壮汉打牌赌博,老板头也不抬地“没有饭”,那是相当地不友善。赶紧撤退,看来我们是不受欢迎的人,这时候再不知进退就真是脑残了。

事后想起,这段插曲也挺有趣,不过我们有些过于随便,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就敢乱闯,要知道藏区不是啥地方都欢迎汉人的。




忍着饥饿继续前行,放眼望去渺无人烟,哪里去找饭吃?翻过申格里贡山,说实话这山在西藏都不好意思叫,但正因为要翻这土山,此段限速才设置的极扯淡。离限时还早,停车河边瞎逛,无事也无甚风景,真无聊,都有心动手把车洗了。

几辆货车也停在路边,几个司机怨声载道,满载的加长货车都跑超速了,可见脑残们设置的限速时间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无聊之极,把车开到离检查站500米处停靠路边,看表才15:00点,还需等候整整1小时,太坑爹了,后面还有300公里路要赶啊!睡觉吧,养足精神准备今晚夜行。


16:00,准时交限速条,拜拜!西藏交警,终于不用再见那副“高考铅笔”的嘴脸。前行3公里即安多县城(海拔4680米),加油满箱,开始夺路狂奔。


出安多后青藏公路进入藏北高寒冻土区,公路两侧不时出现排列整齐的金属杆,这是青藏公路特有的道路设施。藏北高寒冻土区地质结构非常特殊,地质生态也极其脆弱,简单说就是薄薄的地表下覆盖终年冻土层,冻土层下藏着寒冰层,据说寒冰中蕴藏巨大能源,只是现有科技无法开采利用。青藏公路修筑其上,路面铺设的沥青会吸收大量热能,对地表下冻土层形成破坏,所以青藏公路必须填筑足够高度的路基以减少对冻土的影响,并根据冻土中含冰量的情况,在含冰量较高的路段设置特殊材料制作的“热棒”,及时将冻土中的热量排出,以保护冻土层的稳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道路两边极特殊的“热棒”装置。


即将翻越海拔5180米的头二九垭口,如此5000多米的高度看上去只是小小山岗,可想这片藏北高寒冻土区的平面海拔有多高,好在我们已有很强的高海拔适应能力,并未觉得身体有所不适。

头二九垭口驶来一望无际的军车队伍,煞是威武,目测有百辆之多,这些年轻的军人常年奔波在高寒之地,据说每年都有战士牺牲在青藏线上,其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他们都是你我他的孩子。




过头二九垭口,无垠大地一片苍茫,天地悠悠,渺无生机,只有通向天际的公路上疾驰的车辆孤独远行。


冬季时冻土层结冻会把路面顶起,夏季时冻土层融化会使路面沉降,青藏公路成了层层波浪,我们以80-100km/h的车速疾驰,触不及防四轮离地飞跃而过,吓出一身冷汗。提醒自己越是路况良好越要加倍小心,于是远远看见路面有刹车痕迹也立刻减速,试想在这种地方翻车将会是多么绝望和悲催的事情。


不经意望向天空,却看见无比壮观的景象——数不清的大雁排着无数“人”字型队列,顶着风向南迁徙飞行,高空强劲的气流一次次把队形吹散,上下翻飞的大雁长鸣着又一次次组成队形,劲风和大雁之间犹如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顽强的大雁在挣扎中不屈地前行,那凄厉的嘶鸣像是怒吼,更像是斗志的激昂。




久久注视,不禁感叹——禽犹如此,人何以堪!





行走青藏线,经常可见来自各地的运送援藏物资车队长龙般地驶过,这是国家对于西藏的一项特殊政策——“援助西藏,不惜一切”,西藏每个县都有对口支援的内地省市,这是强制性的政治任务,和各省市政绩考核直接挂钩,所以各地无不把西藏工程视为“中央工程”全力以赴。除了物资援助,西藏的重要工程项目也几乎都是以指令的方式分配给内地各省市,从设计到设备到材料到施工全部包下来,最后将建好并且能够正常运转的完工工程交给西藏,为此创造了一个专门术语——“交钥匙工程”,直接让西藏坐享其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藏,特别是拉萨的现代化,完全是由内地源源不断的“输血”供养起来的,政府为西藏的繁荣与稳定可谓不惜代价用心良苦,但看来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每隔几年就会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不愉快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每个热爱西藏的人所不愿看到的,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衷心祝愿她的明天会更好。


17:25抵达唐古拉山口,这里海拔5231米,是青藏线最高点,含氧量只有正常值60%,从青藏线进藏的人无一幸免会被山口的海拔折磨的死去活来。下车观景,感觉平淡无奇,寒风强劲,拍几张照片后匆匆离去。




唐古拉山口随照:




唐古拉山口随照:




过唐古拉山口即驶出西藏进入青海,没有了限速检查,路上的车速都比较快,但路面起伏加上弯道较多,经常可见很深的刹车痕迹直直冲出道路,看来有不少大侠折在此处,一马平川的大路其实危机四伏。我们小心行驶,把车速控制在80-100km/h,车过唐古拉兵站,又见两辆越野车翻下路基,看来损失惨重。

人说“川藏线毁车,青藏线毁人”,看来绝对不虚,陡增的海拔对初上高原的旅行者非常危险,如影随形的高反很容易使司机困倦或产生误判,而此时正值“十一”黄金周,迎面驶来的进藏车辆很多。不久,我们又看到司机带着氧气面罩坚持驾车的奇景,真为他们捏把汗,还是那句金玉良言——“永远不要低估高原,永远不要高估自己”。

唵嘛呢叭咪吽!祝愿每个自驾进藏的朋友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梦想!






18:35抵达雁石坪(海拔4712米),天色已暗,天空中漫卷着墨色浓云,多彩的山峦在夕阳暖光照射下极赋韵味,天地间一片沉寂高远,青藏线的苍茫之美此时淋漓尽致。






除了呼啸的风声和绚丽多变的天光云色,一望无际的大地只有我们孤车独行,再也找不出比“苍茫”更能准确形容藏北高原的词汇,夕阳下的广袤天地向我们展露出震慑人心的凄美,可可西里——青藏线最壮美的乐章就在前方。


19:00,路边出现一片片河汊湿地,通天河、长江源这些脑海中遥不可及的名字此时就在眼前,实在无法相信滋养中华民族的伟大长江只是脚下弯弯的一曲,就这样毫不起眼地从不远处的各拉丹东雪峰逶迤而来。青藏高原确实是中国的水龙头,眼前的静泊在海纳百川后将是奔腾万里的浩瀚烟波,将带给我们这块贫瘠的土地无数肥沃的鱼米之乡,甚至可以说这涓涓细流牵动着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想一想金沙江梯级开发、长江三峡工程、逐年干涸的洞庭鄱阳,今天的人们在恶意透支环境之后,对这片滋养文明的源头是否还有足够的尊敬?


墨云低垂,最后一缕阳光撕开藏青色的天际,洒下一道耀眼的金色,为苍茫大地画出最美的绝色夕阳。停车路边,眼望凝重浩荡的天边,即将陨落的霞光好似拼命要刺穿透这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世界,虽只是灿烂的一瞬,却足以震撼心灵。




苍茫夕阳中我们孤车疾行的身影。


尚未从绝色夕阳的兴奋中缓过神来,夜幕降临,气温也随之骤降,狂风呼啸而至。力儿一面驾驶一面泰然自若地感叹此行经历雨雪风霜,什么苦难都算经受了,只有行前准备的防滑链尚未派上用场。话音刚落,鹅毛大雪扑面而来,绝对没有见过这么灵验的乌鸦嘴,大家神情随之紧张起来,祈祷老天保佑,千万别让我们停车安装防滑链,这里可是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

15
分钟后穿出风雪区,深深松口气,高原上的神灵是相当灵验,绝不可造次胡言。




19:45终于抵达沱沱河(海拔4543米),小镇只是沿G109修筑的一些简陋建筑,客店不多,修车店不少,很符合青藏线的实际需求,我们下榻的“长江源宾馆”已是沱沱河最好的住宿点,起码有电。

安排好住宿后到漆黑一团街上找饭馆,除了川菜也没有啥好选择的,真觉得四川人是真正的“中国吉普赛人”,哪里有路就把饭馆开到哪里,再艰苦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寒夜昏黑的小饭馆里坐满了饥肠辘辘的旅客,和老板聊天,才知道这里的生活用水全部需要购买格尔木运来的大桶灌装水。我们很奇怪守着长江源却没水喝,老板说长江源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水中汞含量太高不能饮用,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说啥才好,只能长长叹息……



云中天堂(14)——苍茫青藏线(下)
D28104日(周四)
行程:沱沱河—85km—风火山垭口—68km—五道梁—108km—昆仑山垭口—29km—西大滩—121km—格尔木
里程:411km

7:00
,天还未亮就已醒来,力儿迷迷糊糊问了句“下雪了吗?”,俺掀开窗帘望一眼“我靠!这么厚的雪,力儿,赶紧去装防滑链。”一下大伙儿全精神了,相当地见效。

小饭馆里喝着热乎乎的小米粥,望着天边出现第一抹云霞,沱沱河的黎明格外宁静冷冽。匆忙赶路的人们已开始热车的热车,补胎的补胎,小镇上修车店的生意看来真是不错。

8:00
,准时出发,特意为相机换上长镜头,今天的主角将是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出小镇即是长江源纪念碑和长江第一桥,我们拐下公路前往拍照,这时发生小插曲——刚按下快门,一个小武警已飞快跑来,告知不可拍下大桥!问为什么?因为大桥属于国防机密!哥几个立刻凌乱了,想不出这么大一座桥有啥机密可言。朝晖摸出手机调出Google地图,找到大桥位置,放大后给小武警看,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地方李向阳来不了,美帝早知道。”小武警也很无奈:“上级明确指示,希望配合!”

别为难小武警了,删吧!不过没告诉他——哥相机里有两张卡。

大伙儿觉得很好笑,也许已是多年前的命令,首长早忘了,但战士必须一直执行,或者这命令根本就是首长喝高了以后下达的。如果首长不知道美帝的卫星分辨率已达到0.05m,这才是真正的危害国防安全。




继续前行不远,路边一群藏羚羊正悠闲散步,数了数居然有14只之多。完全没有想到我们居然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群可爱的高原精灵,听到快门的响动,藏羚羊群开始奔跑逃逸,矫健的身影敏捷而优美。






可可西里东起青藏线,西至青海界,南起乌兰乌拉山,北至昆仑山,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带,平均海拔4600m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淡水,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人类无法在这里长期生存,成为世界第三大无人区,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可可西里却因此保留了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成为适应高寒气候的野生动物的一片乐土。

可可西里真正走进人们的视线,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的原因,却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这里的对藏羚羊血淋淋的盗猎,不能不说人类的贪婪残忍是多么的可耻。牧民对藏羚羊的盗猎并非出于维护生存所需要的肉,而是藏羚羊的羊绒,用它织成的“沙图什”羊绒围巾纤细柔软,据说一条成品“沙图什”可以轻易穿过一枚指环,它的价格远远超出当量的黄金,它的名贵让欧洲王室及上流社会趋之若鹜,当年拿破仑就是以“沙图什”作为礼物向约瑟芬求婚。

90
年代以后盗猎活动愈演愈烈,手段无比残忍,盗猎者利用藏羚羊的趋光特性,以车灯指引羊群,然后以绑在车两侧的铁杆成片扫倒面前奔跑的羊群,立刻活剥羊皮以求得到最高质量的羊绒。当年《南方周末》对藏羚羊盗猎活动的连续成版报道曾强烈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难以想象人类为了利益可以堕落到如此残忍的地步。

后来有了索南达杰和他的“野牦牛队”,有了艰苦卓绝的对盗猎者的打击,有了索南达杰的不幸牺牲,有了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当真实而血腥的场面刺激了所有人的神经之后,人们才有了对可可西里和生活在这里的藏羚羊的广泛重视,才有了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才有了今天我们在路边就可以观赏美丽的高原精灵。

善待生命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贪图物欲而屠戮则是人性中极丑陋的一面,“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是我们每个崇尚人性、热爱生命的人都应该牢记的话。

G109像一条起伏不定的飘带镶嵌在这片荒瘠的冰原,放眼望去满目苍凉,景色极其单调乏味,真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触,好在路边不时可以看到藏羚羊或藏野驴,使得驾驶不致过于枯燥。

生活在可可西里荒原的野生动物有着极强的高寒适应能力,并且有着极强的保护色,几乎和大地背景融为一体,想要发现它们的身影需要极强的眼力,而朝晖好像具备超强的搜索能力,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现路边的野生动物,但一旦我们试图接近距离,这些机警的动物立刻飞速逃逸,于是我们只能通过长焦镜头眺望这些自由自在的生灵,但再长的镜头都嫌不够。。








车过雅玛尔河,涓涓细流逶迤而去,最终都将汇入通天河,成为长江的上游。从新修的公路桥望去,旁边的老桥已经断裂废弃,而更远处的青藏铁路桥像巨龙般伸向遥远的天边。


9:35过风火山口,实测海拔4800m。“风火山”的名字非常形象,绵延无尽的赭红山峦似火焰燃烧,而强劲的风竟然吹得我们的车开始发生摇摆。这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氧气含量只及平原地区的50%,,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一天之中四季不分,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因为这里的冻土厚度达到150m,而高寒、低压、缺氧等恶劣条件在这里集中体现,但青藏铁路居然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修筑了海拔4900m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确实相当地震撼。




雄伟的青藏铁路与G109如影随形,为这片荒凉枯燥的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列满载“黄金周”游客的列车隆隆驶来,虽然铁路对脆弱的高原冻土环境影响尚有争议,但无疑它圆了许多人的进藏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