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QQ讲谭 http://bbs.photofans.cn/?147189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探索高阶04 -纪实组片的拍摄与编辑

已有 3164 次阅读2012-7-22 20:53

我们摄影,除了艺术片,很大量的创作是记录我们日常生活的这一个圈子。
那些所见所闻,自己认为感兴趣的的事情事件,一些令人有所感触的片段,记录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点滴,去玩去旅游的过程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今天在网络这样的平台,它让我们更能展示以上信息的传递,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片。
在今天,如果你还是停留在单片的技术摆弄,那一定是不够的,落伍的。
以下的系列专题是为了这个课题而特别准备的,希望大家先看,有了印象后,下来的内容才容易理解和体会。

《纪实组片拍摄与编辑系列》之 一个摄影展的开幕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171&threadyear=2012&threadid=78874&action=&word=&searchusername=&page=1

《纪实组片拍摄与编辑系列》之 陶罐是这样做出来的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171&threadyear=2012&threadid=78880&action=&word=&searchusername=&page=1

《纪实组片拍摄与编辑系列》之 街口包子档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171&threadyear=2012&threadid=78876
看完以上三个系列专题,下面我们以其案例作分析。
我们先讨论《一个摄影展的开幕》。
我们拍新闻片,因为对象往往不是艺术题材那一类的大反差光源,新闻的光源相对简单,所以为了技术上抢拍,曝光上的设置可以用自动程序先决等等。如果室内光线不够,可以提高ISO。
拍我们这一类新闻片,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关联,能够以典型的背景来衬托事件,是最理想的机位。例如13.(编号以专题本身的编号)

例如06,我表现这个展览的开头前言,如果单是翻拍人家的静态宣传海报,就不如现在有人物作为衬托的海报了。这个也是基本的新闻摄影的常识。

拍新闻片,和以往的不同,今天网络和数码图片的技术发达,带动了媒体形式的改变。
以前多是一张两张图片,上报纸上画册的,一般人都没有这资格。现在网络论坛平台的特点,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可参与。
正因为人人都可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学得高水平一些。就算你和家人朋友出来旅游,拍了一组片想秀给大伙看,也得弄个像模像样的来出街吧。
论坛以组片为主要体裁。
组片与单片不同的地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组片该怎样编辑。
组片的编辑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根据。下来我们讨论一下。
组片是通过很多个镜头拍成的画面有机地连结在一起。
拍组片注意变机位多景别,不要就一个位置拍死。因为只有一个角度的片子很难编辑。
组片编辑的基本原则是遵循蒙太奇原理。
一张张片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观看习惯来叙述一个事件过程。
怎样叫观看习惯?
例如我们看一只杯子。我们可能先远一点来看清楚整只杯子,所谓全貌。之后我们会拿起来,正面看看,侧面看看,从上面看看,从下面看看。这个过程还会有时远一点有时近一点地看。
我们很少固定死了角度和距离来盯着一个商品的吧。
这个就是观看习惯,说得好听一点也叫欣赏。
如果我们拍一组片,其画面也能按照自己的观看习惯来拍来编辑,这样的组片我们就称为流畅。
举些例子。
09是观众在聚精会神地看。看什么?不知道,因为画面没有交代。下一幅10是照片特写,这样就容易理解了,原来那三个观众在看下面的这几张照片。
10我们称为主观镜头。
如果10是街上的一只狗,那就会让人莫名其妙。



11是有人在说教,讲给谁听啊?12就是他的听众。
这样就很顺,很合逻辑。
这就是最基本的蒙太奇原理。



蒙太奇是一种吻合人类心理活动的镜头组接,它有一些特定的原则。凡是违反原则,那我们看上去就会不舒服,不习惯,不好理解。
在我们的佳友吉尼佛栏目里,为什么有些专题故事情节流畅,有些则是莫名其妙,其个中原因就是蒙太奇原则的运用得当与否。
其中的原则就是:片子之间尽量变机位,变景别。片子之间要符合人的观看习惯,有顺序,一步一步带着观众从开头到过程到结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讲故事。
拍这一类新闻,我的习惯是先拍主要人物活动,之后拍普通观众,再之后拍橱窗、补特写、补外景等等。编辑不需要按拍摄时的时间顺序的。
我们继续讨论《陶罐是这样做出来的》。
在这辑片,我为了凸显陶罐的味道,特意降低饱和度。
片子编辑的顺序也是注意大小景别的变化,机位角度的变化。当然,也肯定要考虑到故事的延伸,有头有中间有尾巴。注意故事顺序的合理性,其实这些片子的实拍顺序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人物的动态要生动要典型。





强烈大光比的环境,注意人物的曝光要准,其余位置欠曝或过曝不用管,这才是艺术效果。

环境很暗,光线反差特别大。例如06,我都用到了ISO1250,最大光圈4,快门1/25。拍的对象还是动态人物,是内行的,一看这样的数据,就应该知道现场的摄影条件恶劣。
我习惯用中央重点粗略测光,手动曝光,最后曝光量的精确判断以看显示屏为准。
恶劣的条件,很能考验摄影者的技术基本功。怎样以最合理的感光度、光圈、快门,是我们每个摄影者要很熟练的入门基础。手持相机抓捕人物动态,也只是“熟能生巧”了。
恶劣的条件,同时也考验了机器的档次。机身高档与否,关系了高ISO的前提下,画面的噪点。高档机器,3200都能保持画面滑溜。高档镜头,大光圈就能在此打天下。
大白天阳光灿烂的外景,大家去拍,基本功和机器的要求差异不大,高手用高档机器和菜鸟拿傻瓜机都差别不大。可在这样的陶罐环境,人的水平、机器的档次,就都看出高低了。
最后我们看看组片《街口包子档》的编辑特点。
01大全景,交代了地点环境民生风貌,让人有个总体概念。这个开头很重要,否则观众老在猜测很不安的。

02从店里往外拍,有店里的设置,老板娘,热气腾腾的包子,顾客。
03从店外往里拍。这样02、03的机位就完全反了,很大的视角变化符合人的观察习惯。
03的顾客在盯着包子。这样的画面,就是强迫观众一起来盯着包子。但包子拍得不够大,我们努力地想看个清楚。
04马上就是包子的特写。这样的编辑就很符合我们的观看心理,所以组接很流畅、舒服。



05从包子的特写跳到人物近景,景别足够的变化,画面的内容生动有趣。
06景别虽然变化不大,但场景变化了。前是老板娘,后是老板,两个关键人物前后相互呼应。画面干净协调。
07是完整的全身人物的交代,就让他们看着镜头笑眯眯地结束。注意上下左右有关联的题材的交代,这些都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两个人,背景单是黑的或白的,那就很干巴了。

所谓编辑,就是要求我们懂得讲故事,要讲得好听、生动有趣。
好听的故事,可能是惊涛骇浪、震心动魄的令人荡气回肠,也可能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慢慢发酵。
这里面包括了摄影技巧、图片编辑和文字力度。
我很少把自己旅游的片子,大量地几十张上百张地放上来,没味道啊,人家看了也晕也不敢说不好。
我喜欢编成小故事,力求通过自己的讲述,不露痕迹地展示图片与文字的魅力。这样人家容易接受,自己也能有方向的练习。
我在吉尼佛,这几年应该是编了很多的小故事作为专题了,这类的专题有好的也有失败的,但都是自己感情抒发的一种寄托与手段。
我也很想听你们讲故事。
谢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