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摄狼的窝 http://bbs.photofans.cn/?1518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普罗旺斯之行

已有 5149 次阅读2012-6-10 07:20


普罗旺斯(Provence)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现为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毗邻地中海,和意大利接壤。从阿尔卑斯山经里昂南流的隆河(Rhône),在普罗旺斯附近分为两大支流,然后注入地中海。

历史上的普罗旺斯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古罗马时期普罗旺斯行省北至阿尔卑斯山,南抵比利牛斯山脉,包括整个法国南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普罗旺斯成为5个行政省份之一。到了1960年代,法国被重新划分为22个大区,普罗旺斯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普罗旺斯境内有艾克斯(Aix-en-Provence)、马赛等名城,并出产优质葡萄酒。此地区物产丰饶、阳光明媚、风景优美,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起就吸引着无数游人,至今依然是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更是难得的美景。










阿维尼翁(法语:Avignon)是位于法国南部,隆河左岸的一座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城市。城市始建于罗马时期。市区附近有罗马时期的输水桥。在克里门特五世到1378年之间的时期,天主教教廷从罗马迁移至此,并受国王控制。后来更出现两地各立教宗的情形(史称“大分裂”)。

1995年以阿维尼翁历史城区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法国原住民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的歌剧节颇为著名。LGV途径这里。










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约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由于教皇的迁居,教徒们就把阿维尼翁做为朝拜的圣地。










  阿维尼翁还有一处有名的古迹———贝内泽桥。传说,800多年以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他独自将一块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当地民众在他的率领下,历时8年,终于将大桥建成。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通过它往来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的朝圣者及商务人士无不感到欣喜。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有一首老歌《在阿维尼翁桥上》唱道:“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这首歌使大桥声名远扬。不过,大桥建成后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站在罗纳河中的断桥上举目四望,更能体会古城的沧桑,断桥也成了阿维尼翁的一处胜景。







加尔桥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加尔河的桥梁,而加尔河则是因为加尔省而得名。加尔河是由许多支流汇集而成,而当中有几条支流被叫做加登(Gardon)。

在奥古斯都全盛时期,当时古尔南边的尼姆是在罗马的统治之下。奥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个城镇,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占有这个城镇及周边地区。当时,城内有许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证城内居民的饮用水得到足量的供应,还必须从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将泉水运送到目的地,加尔桥便是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经过周密谨慎的计算和设计,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这就是运用一个简单的地势落差避免了安装、设置压力系统来排除水流动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水流动的动力。位于地表的一段横渠需跨越加尔河(附近约21公里处),于是加尔桥被建造。它是这输水管道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通道,供敞蓬双轮马车、行人通行。在尼姆的城墙内,人们仍能见到一个圆形水池。它带有一个沉淀槽以及一系列闸门和出水口。这些设施曾在需要时用于将水引到城市的供水系统。

加尔桥总共有三层,高49米,最长的一层(上层)长度为275米。建筑该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

    下层:6个拱,142米长,宽6米,高22米。
    中间层:11个拱,242米长,宽4米,高20米。
    上层:35个拱,275米长,宽3米,高7米。

在第一层有一条道路,在第三层则为输水道,输水道为1.8米(6英呎)深,1.2(4英呎)米宽。







普罗旺斯地区莱博(法语:Les Baux-de-Provence)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讷河口省的一个镇










Roussillon









圣雷米(法语:Saint-Rémy-de-Provence)是法国罗讷河口省的一个市镇。它位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它位于一个自然国家公园里[1]。它是一个旅游城和葡萄酒城,拥有重要的文化建筑。

离圣雷米最近的高速铁路车站位于亚维农,离圣雷米20千米。最近的机场为亚维农、尼姆和马赛。

通过圣雷米的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重要公路:从里昂通过奥朗日连接马赛的A7高速公路在圣雷米以东约10千米处通过。从尼姆通往沙龙普罗旺斯的A54高速公路在17千米远的阿尔勒经过。从奥郎日经过佩皮尼昂去往蒙彼利埃的A9高速公路在西北约20千米处经过。

省级公路D571在圣雷米以北18千米处通过亚维农,D99也经过圣雷米,经过尼姆向西通往塔拉斯孔,向东通往卡瓦永。









阿尔勒位于法国东南部,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讷河口省。阿尔勒(Arles),法国南部的小城,位于罗讷河口省境内,人口约5万人。公元46年,Arles在古罗马帝国凯萨大帝统治下成为退休军人定居城市,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继而在基督教发展初期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1888年2月21日到1889年5月3日,梵高旅居于此。 阿尔勒基本信息英文名:Arles 位置:阿尔勒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口省境内经纬度:北纬43°40′41″,东经04°37′46″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旅游地。

阿尔勒是伫立在罗讷河上的珍宝,庇护在地中海海风吹过的湛蓝的晴空下。这个罗曼时期的古城,拥有丰富又独特的世界艺术遗产,同时也是让艺术家和诗人找到灵感的形象之都。阿尔勒原凯尔特族群聚落、希腊殖民地,于公元46年,阿尔勒在古罗马帝国凯萨大帝统治下成为退休军人定居城市,于此一时期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的阿尔勒达到有史以来第一个黄金时期,继而在基督教发展初期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中世纪初期的外族入侵造成的破坏与伤亡,阿尔勒城于12世纪获得重生,中古世纪富丽堂皇的建筑见证了这一段生气蓬勃、精彩丰富的历史。17与18世纪在旧城区内建造的无数私人宅邸,坐落于许多2000年前的古老建筑中,使阿尔勒城更添其魅力。1981年,七座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遗产,阿尔勒今日成为“艺术历史古城”,同时也是欧洲文化古城联盟之会员之一。在阿尔勒车站附近的罗讷河畔,伫立着一个个破毁的桥墩。站在那上面可以眺望整个阿尔勒镇。在城墙的对面有11座只比房屋略高的塔,这就是阿尔勒镇的全貌。低头俯视,映入眼帘的是缓缓流淌的罗讷河水。虽然是座不大的镇子,但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游客却相当多。斗牛、弗拉明戈舞、著名的帕利亚第复活节庆典和收稻节,都颇具地方特色。7月,身着艳丽的普罗旺斯民族服装的游行,以及大规模的国际摄影展,都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活跃气氛。这里有橄榄油烧制的、使人不由得想起西班牙或意大利的南法菜肴。梵高与该镇有着密切的关系。

阿尔勒车站很小,但经过重新改建后,成为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车站。车站内设有旅游信息局,可以索取地图。出了车站,拐向左边,走向坡道继续前行,便来到梵高曾经居住过的拉马丁广场。广场对面,可以看到粗大的石柱般的骑兵门和城墙,这便是小镇的入口。镇子虽然不大,但可观光的景点很多,如古罗马遗迹、圣特罗菲姆教堂(Eglise St-Trophime)、以及阿尔勒博物馆(Sites et Musees arlesiens)等等。因为道路狭窄交错,景点又比较分散,所以,如果不事先周密计划一番,以提高效率,那么,有些景点就要错过了。背对车站,沿着bd.Des Lices稍往里走,便是信息局的办事处。从车站到这里只需15分钟。参观该镇,建议您最好先从阿尔勒最大的纪念馆即圆形竞技场(Arene)开始,后面有古剧院(Theatre antique)。沿面对入口处的rue de la Calade走下去,就走到了共和国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塔,塔的对面便是市政厅,还有圣特罗菲姆教堂(Eglise St-Trophime)。教堂回廊的入口在教堂右侧深处。在由市政厅向罗讷河方向延伸的共和国街周边,有阿尔勒最古老的罗马遗迹——古罗马市场地下回廊,以及阿拉坦博物馆(Museon Arlaten)。而展示有史以来到基督教新时代遗迹的古代阿尔勒博物馆(Sites et Musees arlesiens),则位于信息局的西南,大约要走15分钟。从共和国街到达法兰西街后,再沿着河继续往前走,视线豁然开朗,原来已经走到了宽阔的罗讷河畔。从这里向右拐,并沿着河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形同废墟的公共浴场——康斯坦丁浴场。继续前行,便又回到了拉马丁广场。这样,整整围着小镇走了一圈儿。
  如果您想继续游览这里其它景点的话,还可以到离小镇稍远点的罗马墓地遗迹——阿利斯康(Les Alyscamps)参观。梵高曾经把这里作为自己写生的场所,屡屡挥笔作画。而如今,这里的风貌几乎与当年完全一样。此外,与梵高有直接关系的,是根据他的画作而复原的梵高医院,和弗洛姆广场上的《夜间露天咖啡座》。另外,也不要忘记参观一下离小镇大约3公里的运河上的梵高吊桥(Pont Van Gogh)










马赛(Marseille)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123万。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马赛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轮可畅通无阻;西部有罗纳河及平坦河谷与北欧联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港由马赛、拉韦拉、福斯和罗纳圣路易四大港区组成,年货运量1亿吨,为法国对外贸易最大门户。

贾尔德圣母院
  从旧港的利浦农布码头(quai de Rive Neuve)左转,再沿坡道向上走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贾尔德圣母院。圣母院中有许多祈祷航海平安的模型船。同时,这里还残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对抗英美联军而留下的累累弹痕的墙壁。从这里俯望马赛全城,以及眺望地中海风景角度极佳。面对夕阳,很容易使人想起北非。到这里可以步行,也可以从利浦农码头附近的车站,乘坐60路巴士抵达

马赛旧港
  马赛旧港是马赛真正的中心区。在清晨可以听到人们用动听的当地话谈论头一天晚上捕鱼的收获。内港的两边分别是圣约翰城堡和圣尼古拉城堡,它们都是路易十四时代建造的。
  旧港事实上并不旧,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重建的,但当地人还是以“旧港”称呼它,除了习惯,应该是有一份历史情感在其中。每天清晨这里的鱼市场都热闹非常,而码头则泊满小渔船及小艇。
  坐上码头渡轮就可以聆听到大海的气息,感受到主导着这里的海洋气氛。这种气氛在法国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马赛商业港一带更为强烈。
  过去紧挨着旧港有一座贩卖奴隶用的单层甲板大帆船码头。商业港口的繁荣导致了这座贩奴镇的出现,今天,这座意大利风格的广场在吃饭时间十分热闹。










石头城(Gordes)地处丘陵地带,梯田山丘,道路平坦,呈现和蔚蓝海岸完全不同的田园风貌,它矗立于Vaucluse高地边缘,是最时髦的一座小镇,许多电影明星及艺术家在此安家。白色和灰色石头搭建的房子依照螺旋型建在一整块巨石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方式,魔法般的魅力,让它成为全法国最美丽的小镇之一。

     石头城小镇戈尔德斯(Gordes)靠近阿维尼翁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高卢罗马时期,是可以夸耀的法国最美丽村庄之一。鹅卵石的街道和高脚屋共同呼吸着千年来的故事和传说。

     历史的风啸中,戈尔德斯人一直执著地保护着他们的家园和传统生活,也因此同样维护着普罗旺斯地区的传统,哥德式村是当今世界的文化遗产。

     小镇在一座小山之上,整座城市的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花岗岩制成。房子、围墙、还有市中心的小城堡,都用石头制成。村民比较会选择地址,这座小山是周边最高的一座小丘陵,站在城市的看周围的风景还很不错,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

     山头上这层层迭迭的石屋聚落,但也不禁纳闷明明平地那么多,为什么都要盖到山上去,也许是因为气候比较凉爽,也许是居民都喜欢塑造一种异样的风景。总之,这是一座令人目不转睛,明知山陡路窄,就是想上去一探究竟的山城。

     依山而建的石头小山城,拾级而上,石阶、 石凳、青藤 、木门 、高脚屋,这座小镇在旅游淡季十分安静,想象着深夜,走在这条石街上,鞋跟发出清脆的噔噔声...

     山城裡可以说是别有洞天,小镇只是围绕着一座教堂的迷你存在,却是到处都有南法乡村感的商店、咖啡店,小旅舍,甚至靠着穿越教堂底部的隧道小巷,盘根错节相连着。一处显眼的石头喷泉旁边,则是Hotel leRenaissance 旅舍、餐厅兼咖啡座,这也是彼得梅尔原着的电影【A Good Year 美好的一年】裡头,RussellCrowe就是在这裡认识女主角Marion Cotillard,眼前朴实的风景,透过电影的连结,彷彿也闪耀起那些动人故事的光芒。

     这里每年7月, 还会举办一个很时髦石头城的国际摄影节,很多摄影师和艺术家前来参加,在石头古巷和小广场,热闹非凡,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一向安静的小镇变的顿时拥挤。

     顺着小路走到小镇的最高点,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广场,这里便是小城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雕像,是纪念二战的,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加显得自由和平与宁静。

     在广场的四周分布着修道院和城堡还有一些经营着普罗旺斯特色的餐馆和小店,普罗旺斯的香皂比较有名,在广场上就有不少的摊位贩卖着这些纪念品。

     从广场走到四周的小路上,可以发现不少的小镇工艺品,在浅灰色的石头缝里往往就能看到彩色的小工艺品,超级可爱。而居民也会把门啊,窗框啊或者家用的手推车漆成彩色或者明亮的颜色,非常好看。

     山顶上还有教堂钟楼,体育场所(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山顶公交BUS站,几个露天酒吧咖啡店和红酒店, 全天开放的山顶停车场, 要在旅游旺季这可是要收费3欧且一位难求。

     石头城Gordes远看壮观之及,整个城市占据了一整座山头。屋宇因势而建,磊落层叠,盘旋接天,非常类似电影魔戒中刚铎的气势,最高处当然是教堂的尖顶,简洁恢弘,大巧不工。进入城中,感觉便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小镇,高大的石块建筑,长街起伏,除游客外没有旁人,沉寂古朴的氛围如同它是自百年之前直接移植来的。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港口城市,位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为滨海阿尔卑斯省行政中心。尼斯地处马赛和意大利热那亚之间,为主要旅游中心和蔚蓝海岸地区的首选度假地,尼斯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马赛),大都会区人口933080人(1999年统计)。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城市中心人口347,100人。(2004年统计)

尼斯大约400,000 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从古迹Terra Amata可以看到对火的使用和房屋的建造。

尼斯城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50年,很快就成为利古里亚海岸最繁忙的贸易站之一。

公元7世纪,尼斯加入利古里亚的城市建立的热那亚联盟。729年,尼斯击退了撒拉森人的进攻,但是在859年和880年两度被掠夺,城市也被焚烧。在1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尼斯统治着周边城市。

中世纪时期,尼斯和大部分意大利城市一样,遭受战争的灾难。作为比萨的同盟,它是热那亚的敌对方,法国和罗马帝国都想征服它。13世纪和14世纪,尼斯几度成为Provence公爵的领地。1388年,成为萨伏依公爵的领地。

1543年,尼斯遭到法国和土耳其盟军的攻击,法国得到尼斯的所有权。

1600年,尼斯落入Guise公爵手中。之后在1696年,尼斯再度被萨伏依公爵占有。1705年又被法国夺回。之后的两百年,尼斯不停更换主人。直到1860年,法国拿破仑三世和萨丁尼亚国王签定合约,尼斯成为法国的领地,直到今天。









摩纳哥公国:在美丽的地中海之滨,有一个小公国,虽然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但这里既有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和皇宫,也有著名的大赌场及其周边的豪华酒店向您尽情展示“美好时代”的悠久传统和奢华,还有热带植物园和海洋博物 馆,著名的网球公开赛以及在市中心举行的无与伦比的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都令这个小国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就是摩纳哥公国。
  拿破仑纪念馆:拿破仑纪念馆设立在王宫南翼一楼,这里陈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1000多件实物及文件(拿破仑一世皇帝的私人物品,罗马王的衣物及圣海仑岛留下的遗物)等。此外的展品还包括有摩纳哥的正式勋章(即格里马尔迪勋章以及圣查理勋章),以及外国授予摩纳哥君主的勋章。
  蒙特卡洛歌剧院:作为摩纳哥建筑和文化遗产方面名副其实的重要景点,Garnier大厅于1879年由法国著名演员Sarah Bernhardt揭幕,当时后排坐满了名门显贵,自1892年起每年都在此上演各种剧目。
  蒙特卡洛海洋温泉浴场:到了蒙特卡罗,一定要去那里的温泉浴场。蒙特卡洛海洋温泉浴场,继承了当地人海水浴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艺术,在6600平方米的面积里配置了海水泳池和身体康复室。这座疗养中心把地中海的浪漫风情和东方的智慧,融入了蒙特卡罗精神之中。它孕育出轻松的处世艺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反射学、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学科的具体应用,能够让人们将这里的短暂旅行,永远地摩纳哥。











背大机器很容易被小偷盯上,这次在尼斯钱包差点被偷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