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SLOTH_XL 树懒 http://bbs.photofans.cn/?19429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入门高起点——佳能EOS 1100D详评

已有 1776 次阅读2011-3-24 17:17


在2008年6月,佳能发布了首款四位数编号的入门级单反数字相机EOS 1000D。经过了漫长的两年半之后(换代时间比两位数的中级机和三位数的高级入门机长了一年以上),在今年的2月它终于对这款相机进行了升级,推出了本文的主角——EOS 1100D。





图1:本文的主角EOS 1100D。





提供4种不同颜色机身







EOS 1100D拥有4种机身颜色可供选择,分别是大胆张扬个性的跃动红色、演绎成熟气质的沉静褐色、表现坚硬冷峻质感的金属灰色和传承单反相机经典的干练黑色,这在EOS数码单反相机中还是首例。手柄部的饰皮也根据机身颜色采用了相匹配的同色系色彩。另外,还附送了相应同色系的相机背带。



外观及操控:



初次拆箱将它拿到手上时,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因为这款加上配套镜头才卖3000多块的单反看起来并不像我预想的那么廉价。它的外壳使用了暗银色的涂层,就像汽车中的铁灰色,看起来内敛又不呆板,隐隐流露着一种高科技与时尚相结合的感觉。





图2:质感出众的暗银色外壳。



正好手边还有一部同时发布的EOS 600D,将它们放在一起,纯黑色的600D看起来竟然显得有一丝沉闷和老气。再进行仔细的观察,本文主角和更贵的600D相比在做工上也没有丝毫的逊色。





图3:本文主角和EOS 600D在一起。



除了暗银,这款相机还有黑、红、褐三种颜色。之前看照片,觉得后两种颜色的相机很“怯”。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没准红色和褐色的真机也会像暗银色一样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呢。





图4:本文主角有黑、红、银、褐四种颜色可选。



它的背部和手柄处使用了黑色的涂层,看起来和摸起来都很像是硬橡胶,手感很舒服,既不生硬也不容易打滑。




类似的涂层以前在EOS 450D上也局部采用过,使用一段时间后边角处容易掉漆,露出塑料的本色,因此在后续机型中就不再使用了。佳能在本文主角上重新采用类似涂层,可能在耐磨性上有了改进吧。





图5:本文主角背部及手柄的黑色涂层。



虽然机身很小巧,长、高、厚的尺寸都比不上600D,但它手柄的大小和形状都与600D的基本一样,因此在持握上保留了单反相机传统的优点。它的手柄足够高,不会出现小指悬空的现象。手柄和镜头卡口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不会出现指甲磨擦卡口的情况。





图6:本文主角与600D的背面对比。





图7:本文主角与600D的顶部对比。



在外部设计上,这款相机的一大特色是将所有的按键都集中到了机身的右侧。



由于对按键进行了精简,取消了使用率很低的INFO信息键、将照片风格键的功能移入Q键的快捷屏幕选项、将删除键和曝光补偿键整合在一起(回放照片时曝光补偿键变为照片删除键,反正这时不用调整曝光补偿),这么做并没有降低按键在分布和操作上的合理性。而且背部的按键都被做得又大又平,十分好按,也不容易误操作。



这次佳能做得十分彻底,将机身卡口旁传统的闪光键和景深预览键一并给移除了。其中闪光键挪到了机身的右肩上,景深预览可以通过用户设定,改由SET键触发。




我很喜欢这种设计。使用单反拍照时,我们的左手通常会托到镜头下面,不方便再去按按键。这时将所有的调整和设置交给右手去完成,无疑更加合理和快捷。





图8:在这里找不到以往常见的闪光键和景深预览键了。





图9:闪光键移到了机身的上拨轮后方。



本文主角的另一大变动是将存储卡放置到了电池舱内,在我的印象中这种设计是首次出现在佳能的单反中。取消单独的存储卡舱我认为也很合理,因为减少一个舱盖,就会减少相机进灰和渗水的可能。



与1000D对比:



换代拖了两年半,但也带来了好处,就是升级的步子迈得很大。与1000D相比,本文主角的核心部件全部进行了更新。



图像传感器从1010万升级到了1220万。从指标上看这块CMOS与当初EOS 450D使用的那块极其相似,有效像素都是1220万,分辨率都是4272×2848,单个像素的尺寸都是5.2微米。区别在于本文主角的CMOS尺寸为22.2×14.7毫米,总像素为1260万像素,而450D的尺寸为22.2×14.8毫米,总像素为1240万。因此我很怀疑本文主角的CMOS是从450D的那块改进而来更重要的是本文主角的图像处理器从DIGIC 3升级到了DIGIC 4。DIGIC 4是佳能目前最新的图像处理器,从600D、60D、7D到1D 4都在使用。它的加入让本文主角的成像与佳能其他的APS-C单反保持了同样的水准。



借助于DIGIC 4和其他改进,本文主角的最高感光度也从1000D的ISO 1600提高到了ISO 6400。



本文主角的像素尺寸为5.2微米,大于600D、60D和7D上那块1800万像素CMOS的4.3微米。如果使用相同的图像处理器和降噪技术,从理论上讲它的高感表现应该好于这些更高级的单反。事实是这样吗?稍后我们会进行实测来解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另外,本文主角的对焦系统从已被佳能淘汰的7点十字形排列升级为了9点菱形排列,在光学取景器中覆盖的对焦面积更大。





图10:7点自动对焦与9点自动对焦的区别。



测光系统从35分区升级为了与600D、60D和7D相同的63分区,新的测光芯片具有双感光层,能分别侦测不同颜色光线的亮度,具有更加精准的测光能力。




本文主角还加入了1000D所不具备的视频短片拍摄功能,虽然最高只能拍摄1280×720/30p的高清短片,达不到1920×1080的全高清水准,但对于使用这个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基本也够用了。



作为目前最新一代的单反数字相机,像自动亮度优化、高光色调优先、镜头暗角校正、照片氛围设置等机内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现在也都加上了。



本文主角和1000D的不同之处有许多,我仔细查对资料,特意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图11:本文主角和1000D的差异对照表。



成像实测:



为检测本文主角的成像水平,我拿它和EOS 600D做了对比。我使用这两款相机用同样的镜头和参数拍摄了同一个场景,当时使用了三脚架、定时自拍、最佳JPEG文件格式和相机的缺省设置。





图12:成像测试实拍照片全图。





图13:实拍照片原大截图对比。



从上图来看,除了像素数量较少带来的分辨率稍显不足,在色彩、白平衡、反差、锐度、层次和质感上这两款相机的表现都极为相似。这也不奇怪,除了图像传感器,它们的图像处理器和测光系统都是一样的。



本文主角的分辨率稍低,但按佳能的说明和我的经验,1200万像素的图像也能够打印成A3尺寸的照片或印刷成普通杂志的对页了。对于这种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高感实测:



拍摄时使用了大/优JPEG格式,将高ISO降噪设为标准,关闭了长时间曝光降噪、高光色调优先、自动亮度优化和周边光量校正。





图14:高感测试场景。





图15:高感实照原大截图对比。



看原大截图,我认为本文主角的感光度到ISO 1600时都完全可用,这时亮部的细节没什么损失,仅在暗部多出来一点点噪点。ISO 3200时亮部开始出现细节被抹掉的现象,暗部噪点增加不多,照片也算可用。ISO 6400时亮部的细节被抹掉更多,暗部的噪点十分明显,照片只能凑合着使用了。




本文主角还加入了1000D所不具备的视频短片拍摄功能,虽然最高只能拍摄1280×720/30p的高清短片,达不到1920×1080的全高清水准,但对于使用这个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基本也够用了。



作为目前最新一代的单反数字相机,像自动亮度优化、高光色调优先、镜头暗角校正、照片氛围设置等机内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现在也都加上了。



本文主角和1000D的不同之处有许多,我仔细查对资料,特意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图11:本文主角和1000D的差异对照表。



成像实测:



为检测本文主角的成像水平,我拿它和EOS 600D做了对比。我使用这两款相机用同样的镜头和参数拍摄了同一个场景,当时使用了三脚架、定时自拍、最佳JPEG文件格式和相机的缺省设置。





图12:成像测试实拍照片全图。





图13:实拍照片原大截图对比。



从上图来看,除了像素数量较少带来的分辨率稍显不足,在色彩、白平衡、反差、锐度、层次和质感上这两款相机的表现都极为相似。这也不奇怪,除了图像传感器,它们的图像处理器和测光系统都是一样的。



本文主角的分辨率稍低,但按佳能的说明和我的经验,1200万像素的图像也能够打印成A3尺寸的照片或印刷成普通杂志的对页了。对于这种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高感实测:



拍摄时使用了大/优JPEG格式,将高ISO降噪设为标准,关闭了长时间曝光降噪、高光色调优先、自动亮度优化和周边光量校正。





图14:高感测试场景。





图15:高感实照原大截图对比。



看原大截图,我认为本文主角的感光度到ISO 1600时都完全可用,这时亮部的细节没什么损失,仅在暗部多出来一点点噪点。ISO 3200时亮部开始出现细节被抹掉的现象,暗部噪点增加不多,照片也算可用。ISO 6400时亮部的细节被抹掉更多,暗部的噪点十分明显,照片只能凑合着使用了。




本文主角还加入了1000D所不具备的视频短片拍摄功能,虽然最高只能拍摄1280×720/30p的高清短片,达不到1920×1080的全高清水准,但对于使用这个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基本也够用了。



作为目前最新一代的单反数字相机,像自动亮度优化、高光色调优先、镜头暗角校正、照片氛围设置等机内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现在也都加上了。



本文主角和1000D的不同之处有许多,我仔细查对资料,特意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图11:本文主角和1000D的差异对照表。



成像实测:



为检测本文主角的成像水平,我拿它和EOS 600D做了对比。我使用这两款相机用同样的镜头和参数拍摄了同一个场景,当时使用了三脚架、定时自拍、最佳JPEG文件格式和相机的缺省设置。





图12:成像测试实拍照片全图。





图13:实拍照片原大截图对比。



从上图来看,除了像素数量较少带来的分辨率稍显不足,在色彩、白平衡、反差、锐度、层次和质感上这两款相机的表现都极为相似。这也不奇怪,除了图像传感器,它们的图像处理器和测光系统都是一样的。



本文主角的分辨率稍低,但按佳能的说明和我的经验,1200万像素的图像也能够打印成A3尺寸的照片或印刷成普通杂志的对页了。对于这种级别单反的用户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高感实测:



拍摄时使用了大/优JPEG格式,将高ISO降噪设为标准,关闭了长时间曝光降噪、高光色调优先、自动亮度优化和周边光量校正。





图14:高感测试场景。





图15:高感实照原大截图对比。



看原大截图,我认为本文主角的感光度到ISO 1600时都完全可用,这时亮部的细节没什么损失,仅在暗部多出来一点点噪点。ISO 3200时亮部开始出现细节被抹掉的现象,暗部噪点增加不多,照片也算可用。ISO 6400时亮部的细节被抹掉更多,暗部的噪点十分明显,照片只能凑合着使用了。




另外高感带来的主要是亮度噪点而非颜色噪点,没有弱化照片的色彩,值得称赞。



数字相机的高感表现主要与其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密度和采用的降噪技术有关。本文主角的像素密度比600D低不少,内置了相同的DIGIC 4图像处理器,问世时间一样,所采用的降噪技术应该差不多。那它的高感表现是否应该比600D更好呢?



为此我们使用600D拍摄了相同的场景。两部相机的曝光参数一样,600D的照片稍暗一丁点。





图16:与600D高感的实拍对比。



从原大截图来看,ISO 800之前两者差不多。之后,本文主角ISO 3200的表现介于600D的ISO 1600~3200之间,ISO 6400的表现介于600D的ISO 3200~6400之间。可以说它的高感表现大致比600D好半挡吧。



之前我们对比测试过佳能所有使用1800万CMOS和DIGIC 4单反的高感,包括7D、550D、60D和600D,它们的表现基本一样。由此推论,本文主角虽然是佳能最廉价的单反,但它的高感表现目前在佳能所有的APS-C单反中应该是最好的。这是它最为出彩的地方。
它的感光度最高为ISO 6400,不能像另几款产品那样扩展至ISO 12800,这是佳能出于等级划分做出的人为限制。以我的经验,在室内弱光和城市夜晚的环境中,ISO 6400也足以保证手持相机以较安全的快门速度拍摄了。



与600D对比:



除了1000D,我想很多人也关心本文主角与600D的异同,作为同时推出的入门机和高级入门机,估计有人会在它们之间做出抉择。为此,我制作了下表供参考。





图17:本文主角与600D的差异对照表。



作为低一级别的产品,本文主角有不少地方不如600D,我比较在意的如下:



第一,无反板预升。不提供纯粹是佳能的人为限制,因为该功能完全取决于电子程序的支持,并不会增加任何生产成本。我曾经遇到过不开反预无论如何拍不清照片的特殊情况,因此我对佳能意见很大,你不能因为我花的钱少就成心不让我追求最完美的画质。



其次,屏幕不能翻转。佳能已开始在其单反上普及这种功能,但不下放给本文主角。屏幕翻转在某些时候是十分有用的,何况现在许多DC上都有些设计。



第三,无创意滤镜。虽然我基本不使用这项功能,但作为入门机,我想这些机内的照片特效还是能给用户带来许多欢乐的。这项功能也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佳能这么吝啬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的观点:



作为入门的普及机型,本文主角不但要与其他厂家的便宜单反竞争,也要与EVIL(单镜头电子取景器相机,简称单电)等产品竞争。许多人都在疑问为什么佳能会继续推出本文主角而不生产单电类产品,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佳能不出单电,肯定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据称佳能是世界上极少数能设计和制造数字相机所有主要部件的厂家,作为数字相机市场上的老大,我想佳能在单电的生产上肯定不存在什么困难。



佳能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市场的吸引力目前还不够大。单电产品现在在日本等地的市场上表现不错,能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可换镜头数字相机市占率,但据CIPA的数据在可换镜头数字相机方面,日本目前只占全球市场的11%左右。在其它地区比如美国,单电的市占率仅在5%~6%。欧洲市场我没有数据,但我常看的英国摄影杂志期期都有读者作品选登,里面几乎没有使用单电拍的,估计那边的情况更接近于美国。今后如果单电的市场表现能有本质的发展,我想佳能要迅速跟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说回本文主角,和单电相比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便携性上,这点很难克服。另外从电子消费品的角度看,单电拿在手里更能炫耀用户对于新潮的追求。目前佳能和宾德都开始推出多种颜色的单反,正在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而本文主角作为单反,其相位对焦系统的迅捷、光学取景器的反应时间和取景真实感也是目前的单电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你只想得到一个时尚消费品,或是觉得便携性最为重要,那你不妨考虑单电。如果你想学习摄影,并在今后认真地拍摄作品,那还是选择本文主角吧,毕竟到目前为止,单反依然是获取摄影作品的最成熟方案,是摄影家和专业人士手中最主要的创作工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