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SLOTH_XL 树懒 http://bbs.photofans.cn/?19429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魅力长存 —— 试用适马DP2s相机

已有 789 次阅读2011-8-15 11:30

DP2s是适马DP2相机的升级产品。它主要的改进在于使用了新的对焦算法,提高了自动对焦的速度;新增了电能节省模式,一次充电能拍摄更多的照片;在机背的部分按钮旁印上了白色和红色的标识,更利用操作。



图1:DP2s产品照。


 



另外随着DP2s的问世,适马还将它的RAW处理软件SIGMA Photo Pro升级到了4.0版。它使用了新的降噪算法,对于感光度等大于ISO 400的照片还可以人为控制彩色和亮度噪点的处理强度。它开始支持计算机的多核处理器,具有更快的图像处理速度。
拿到这部相机之后,我首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实测。


 



对焦表现:



在较为明亮的环境中,本文主角的自动对焦还算迅速和干脆。“咕、咕”响过两声后,马上就能合焦。



而且它提供了在远摄或微距镜头上常见的那种对焦限制功能,可将对焦距离限定在1米至无限远之间,能进一步加快对焦的速度。



由于手头没有DP2,我无法直接对比本文主角的AF较它有了多快的进步。但在使用了几天之后,我可以说在日常的应用中,它的对焦速度基本没有拖后腿。比如出去扫扫街,想拍什么马上都能捕捉下来。



图2:AF能够应付扫街。


 



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中,比如夜晚的居室灯光下,它的自动对焦还是会出现迟疑甚至不能合焦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反差不足的物体。



好在它提供了目前DC中最好用的手动对焦功能(我是这么认为的)。



它的背面有一个专门的FOCUS(对焦方式)按钮和一个专门的标着距离的手动对焦转轮。只要按一下这个按钮进入MF方式,再拨动这个转轮就可以进行手动对焦了。这时你还可以按一下机背上的OK钮,液晶屏就会显示焦点处的放大图像,以便进行超精细的手动对焦。



图3:DP相机提供了专门的对焦钮和手动对焦转轮。


 



本文主角的自动对焦有一个特点。每当你半按快门,液晶屏上的取景画面就会马上静止不动,在对焦完成之后,画面才会突然变清晰并“解冻”。也说是在过焦过程中,液晶屏不能实时显示所拍场景及焦点位置的变化。



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你无法进行连续对焦或是追焦,无法追拍运动的主体。为此我认真查看了它的操作手册,发现它干脆就没有提供连续对焦这一功能。



看来要拍摄运动的物体,只能借助于陷井对焦或是估焦。这么做会比较麻烦,出片的效率也不会太高。



图4:拍摄这种照片只能靠陷井对焦或估焦。


 



不过对此我倒不是特别遗憾,因为我很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本文主角的定位,就是将单反的成像能力装入小DC一样的机身中,让你能将它随时带在身边,时刻玩味摄影的乐趣。而不是像将一部高速的单反拿在手里那样,非得要拍到什么不可。我想大多数DP系列相机玩家的心态也和我一样吧。


节电模式探究:



对于新增的电能节省模式,适马的宣传材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只说它能节省电力,让你拍摄更多的照片。我仔细查看了它的操作手册并实际操作了一番,总算是把它弄明白了。



之前的DP系列相机为了省电,提供了液晶屏休眠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不操作相机,液晶屏即会自动关闭。而新增的电能节省模式能在关闭液晶屏的同时,将图像传感器的供电也断开,进一步达到省电的目的。



这个功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是在取消休眠时,液晶屏不会马上恢复工作,要等上两秒钟左右才能显示内容。这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抓拍。
好在电能节省模式可以开关,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主意吧。



图5:隐藏在设置菜单中的电能节省模式。


 



通过我的实测,在使用RAW格式、频繁回放照片和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即使打开电能节省模式,在拍摄了约200张照片之后电池的电量就耗尽了(厂家公布的电池供电能力为拍摄250次)。



如果你是“快枪手”,一天之内会按数百甚至上千次快门,那你最好还是去多买几块电池吧。目前适马BP-31电池的价格约为260元,在原装电池里面算是很便宜了。


外观的变化:



在之前DP系列相机的后面板上,许多按钮的标识都是凹刻在按钮上的,确实不太醒目。在本文主角及同时问世的DP1x上,这些按钮的旁边都加印上了白色甚至是红色的标识。



其实这部相机的操作十分简洁,总共就那么几个按钮,用几天就全部记清楚了,根本不用再去细看。所以我认为这种做法有点画蛇添足,让后面板显得较为杂乱,破坏了DP系列相机在外观上体现出来的典雅与简约之美。



图6:DP系列相机后面板的新旧对比。


 



软件的飞跃:



适马这次产品升级的一大进步体现在了它的RAW处理软件SIGMA Photo Pro(简称SPP)上。随着本文主角的问世,SPP也从版本3时代进入了版本4时代。



在过去的软件中,针对照片的降噪处理是自动进行的,用户不能进行干预。新版本则在调整控制面板中增加了“噪讯降低”一项,使你能利用其中的两个滑块对RAW文件的亮度噪点和色彩噪点进行处理。



图7:新增的降噪处理选项。


 



新软件还对降噪的算法进行了更新。我用3.5版和4.1版的SPP对同一张感光度是ISO 1600的RAW文件分别进行了转换,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无论在噪点的消除还是在细节的保留上,新的软件都有了质的飞跃。



图8:新旧SPP软件的降噪效果对比。


 



我们知道噪点一直是X3图像传感器的一个软肋。而SPP 4的问世,让适马相机的这个短板得到了极大的弥补。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适马的SD系列或DP系列数字相机,一定要马上将电脑中的SPP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至于运算速度,我感觉新版本较之前的3.5版没有明显的区别,许多调整都要让人等上一等,与其他厂家的专用RAW转换软件相比还是较慢。



除了以上改进,DP系列相机固有的优点在本文主角身上全都得到了延续。其中最让我心动的是:卓越而独特的像质、高品质的镜头和小巧而便捷的机身。


再品成像:



现在常规的马赛克传感器是用不同的像素来接收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猜测和插值来产生最终的照片。而适马相机的X3传感器用一个像素即可感知RGB三种颜色的光线,直接就能获取所拍物体的颜色和形态。



图9:X3与马赛克传感器的对比图示。


 



因此它们拍摄的照片具有色彩生动、细节清晰(物体边缘过渡干脆)、立体感强等特点,即使放大到100%,成像也十分结实。
这正是适马的数字相机让人欲罢不能的独特魅力所在,而每一次使用适马的数字相机,这一点都让我心动不已。



图10:成像特点样照全图。


 



图11:成像特点样照原大截图。


 



图12:成像特点样照2全图。


 



图13:成像特点样照2原大截图。


 



以前DP相机上存在的白平衡表现不稳定,直出照片有时发绿发青的情况现在已经较难看到,偶有发生偏色也很轻微,较好修正。


镜头的几个方面:



本文主角的照片能有如此表现,与它内置的高素质镜头也有较大的关系。



对于这支24.2毫米F2.8镜头(等效焦距41毫米)的特点和解像力,我们在测试DP2时有过细说的介绍和测试,你可以参见爱上41毫米,爱上DP2一文。



这次我们对它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实测。作为物理焦距为24.2毫米的广角镜头,它存在桶形失真,但还算可以接受。



图14:畸变的实际表现。


 



光圈全开时它存在暗角,但暗角的面积摊得较大,看起来并不显眼。收小1挡光圈后暗角基本消失。



图15:暗角的实际表现。


 



它的眩光表现很奇怪。面对极端的场景,光圈全开时强光源周围出现光雾比较正常。将光圈收到很小,却出现了一堆排列整齐的光斑。我使用过数十支镜头,这种奇观还是头一次见到。



图16:F2.8时的眩光表现。


 



图17:F11时的眩光表现。


 



光圈全开时,焦外色散(纵向色散)在它的照片中也会出现,但称不上严重,好于不少顶级的定焦镜头。



图18:焦外色散表现全图。


 



图19:焦外色散表现原大截图。


 



虽然光圈为F2.8,比不上常规的标头,它还是能轻易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而且焦化的表现相当养眼。



图20:焦外表现1。


 



图21:焦外表现2。



图22:焦外表现3。


 



近一两年来,随着50毫米F1.4 EX DG HSM、24-70毫米F2.8 IF EX DG HSM和85毫米F1.4 EX DG HSM等的问世,适马在镜头的设计与生产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进步,这在本文主角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十分便携:



近来将单反的传感器塞入DC的机身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适马的DP系列相机正是始作俑者。几年来DP相机更新了好几次,虽然机身几乎没有变化,但面对众多的后来者,它们在身形的小巧与轻量上依然保持着优势。



看看本文主角与松下、奥林巴斯和索尼的热门产品的对比,你就会一目了然。


 


我们的观点:



不可否认,与DP2相比本文主角升级的地方并不太多。近来随着EVIL、微单等的新品不断问世,DP系列相机的风头也不像当初那么强劲。



但是不管世道如何变幻,本文主角及其他DP相机的独特魅力都没有丝毫的减退,因为它们内置了独一无二的X3图像传感器。
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