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SLOTH_XL 树懒 http://bbs.photofans.cn/?19429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防抖长焦的另类选择——小试腾龙28-300毫米F3.5-6.3 VC镜头

已有 17184 次阅读2008-6-12 10:51

  AF 28-300毫米 F/3.5-6.3 XR Di VC LD Aspherical [IF] MACRO(厂家编号A20)是腾龙在07年底推出的新产品,也是该公司的第一支防抖镜头。

  在副厂镜头中,腾龙的产品在成像方面一向有不错的口碑。本文主角的问世,意味着不少质优价廉的腾龙镜头都有了推出防抖版本的可能。

  图1:外观。

  外观与操控:

  这支镜头的直径为78.1毫米,长度为99毫米。它毕竟是全副镜头,而且前后基本一样粗。因此看上去比较壮实,握在手里十分丰满,外拍时给人的感觉也算威猛(尤其是装上遮光罩,再变焦到长焦端时)。

  图2:外形还算壮实。

  不过腾龙一向追求镜头的轻巧化。它虽然是变焦范围超过10倍的全幅产品,重量不过才555克,外出时它的主人肯定不会觉得它是个累赘。

  这支镜头变焦环的行程为80度,不算长,只需转转左手腕,就能快速进行大范围的变焦。变焦到300毫米时,它的前端会多伸出两截,镜头的长度也会增加近1倍,同时后端镜片也会大幅度地前移。

  图3:镜头伸长时的模样。

  由于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前后端镜片都不会伸缩和旋转,不过对焦环会跟着转动。好在其桶身有一定长度,对焦环的转动不会影响人手的持握。

  图4:对焦时后端镜片也不会伸缩和旋转。

  从最近的0.49米到无限远,它的对焦环只需旋转50度。因此它的对焦速度很快,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不过超短的对焦行程也导致了对焦时的迟疑,加上最大光圈的限制(尤其是长焦段),这支镜头在工作时常会出现拉风箱的情况。

  经简单实测,作为非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它最大光圈的变化点大致如下: F3.5/28毫米→F4/40毫米→F5.6/110毫米→F6.3/260毫米。其中F6.3虽然是所有变焦镜头中最小的,但在这支镜头上只占长焦端的很小一段。实际操作时变焦环只要从300毫米端往回一转,最大光圈马上就会从F6.3变为F5.6。

  按腾龙的产品序列来看,本文主角不属于专业的SP级别。因此在转动对焦环和变焦环时,你肯定享受不到“丝般的柔滑”。好在它的做工与SP级镜头并没有什么差异,各活动部件都不显松旷。

  在用料上腾龙对这支镜头也是很上心的。它总共使用了5种特殊的光学镜片,而且在镜组前部还不惜工本地使用了一片大型的LD低色散镜片。

  图5:本文主角的镜片构成。

  视角:

  本文主角的变焦范围高达10.7倍,视角能从7523′变为815′。因此它能拍摄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实现所谓的“一镜走天涯”。

  图6:本文主角惊人的变焦能力。

  成像:

  首先说明一下,测试照的拍摄使用了三脚架、反预、标准彩色风格和最佳JPEG格式,后期除部分照片缩小外未做其他处理。这仅是我个人所做的简单测试,方法称不上完美,仅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看广角端的成像。图8的各个图片截取自图7中的绿框部分。

  图7:广角端测试照全图。

  图8:广角端中央与边角成像对比。



  从100%放大的图片来看,中间部分在光圈全开时就有不错的成像表现,到F16时开始轻微下降。

  边角部分在光圈全开时成像很松散,收到F5.6和F8时有较大改善,但与中间部分相比仍有差距。收到F16后成像略有下降,不过与中央部分相比反倒十分接近了。

  再来看看长焦端的表现。

  图9:长焦端测试照全图。

  图10:长焦端中央与边角成像对比。



  长焦端的成像表现与广角端相反。光圈全开时相对较差,收到F8表现最好,从F11起总体反差开始下降,但成像与F8时相比差距很小。

  边角部分在各个光圈下的表现都不太好,色散较为明显。而且这还是在APS单反上的表现,用在全幅相机上边角的成像估计还会下降。

  看来本文主角毕竟不是专业镜头。中央部分的成像表现始终不错,但像质有欠均匀,边角部分只能说是得过且过。

  畸变:

  先来看广角端。28毫米时有明显的桶变,但我感觉还不算出格,毕竟这是一支超大变焦的镜头。在长焦端出现了典型的枕变,不过十分轻微。

  图11:广角端的畸变表现。

  图12:长焦端的畸变表现。



  暗角:

  测试时这支镜头的暗角表现不错。无论是广角端还是长焦端,都是最大光圈时有轻微暗角,收小1挡光圈暗角基本就消失了。

  不过这是在APS画幅相机上的表现。据美国《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的测试,当装在佳能5D上,28毫米时所有的光圈下都有暗角,300毫米时F8之前会有暗角。

  图13:装在APS相机上的广角端暗角表现。

  图14:装在APS相机上的长焦端暗角表现。



  眩光:

  作为一支新问世的所谓“数字相机”镜头,本文主角在这方面表现不错,并不逊色于一些规格更高的镜头。

  图15:广角端的眩光表现。

  成像对比:

  我用佳能的XB IS和本头进行了成像对比。我知道用佳能的28-300毫米F3.5-5.6 L,那怕是那些70-300毫米的非恒定光圈镜头来进行比较都会更为合适。但这只是我个人做的一个简单测试,只能有什么镜头比什么镜头。

  其实用XB IS来进行对照并非全无意义,至少我们能知道本文主角和顶级变焦镜头相比在成像上会有什么差异。

  下面的100%原大对比图截取自全图中的红框部分。实拍时两支镜头的焦距均为200毫米。

  图16:对比镜头时所拍的全图。

  图17:100%大小截图对比。



  从100%截图来看,本文主角无疑要逊于XB IS这种高端的中长焦变焦镜头。不过将照片调到常用的尺寸,两者的差距就没这么明显了。

  防抖:

  腾龙将防抖功能简称为VC(抖动补偿),虽然在称谓上与佳能的IS(图像稳定)、尼康的VR(抖动消减)和适马的OS(光学稳定)有所不同,但工作原理基本是一样的。

  本文主角是腾龙的第一支防抖镜头。虽然与其它厂家相比问世较晚,但它也有一些独到之处。它的防抖机构采用了3个磁控线圈,而其他厂家的产品目前均为2个。至少从理论上说3个线圈能更好地修正斜向的抖动。

  关于防抖效能,腾龙宣称VC机构能有效地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4挡,与其他厂家的最新防抖技术相当。

  本文本角的镜身上只有一个防抖开关钮,不像某些防抖镜头那像还有一个防抖模式选择钮。但按腾龙欧洲网站的说法,面对横向移动的主体,VC机构也是能有效地工作的。

  图18:镜身上只提供了一个防抖开关钮。

  不过该网站也明确指出:VC机构不能自动识别相机是否位于三脚架上,所以当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时,应将VC开关置于OFF的位置。

  在实际使用中,我感觉VC机构在启动上只比XB IS的佳能三代防抖系统慢一丁丁点,但比大白的二代防抖系统要快不少。启动时的震动比XB IS小(因为镜组较为轻巧?),但启动的一瞬间取景器的画面会晃动一下,好在并不影响实际拍摄。

  下面是开关VC功能时的实拍画面对比。拍摄时手持相机,手臂或躯干不倚靠任何物体。每挡快门速度在开启和关闭VC功能时均拍摄4张照片,然后挑出较清楚的一张用于对比。

  这是所拍照片的全图,后面的截图取自于红框部分。

  图19:防抖对比照片的全图。

  图20:开关VC机构的实拍照片对比。



  从实拍照片来看,从1/500秒逐级降到1/30秒,腾龙的防抖系统确实能降低4挡安全快门速度。按我的拍摄体会,VC机构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在降低快门速度时张张都拍出清晰的照片,但它能大大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关上它拍摄4张照片,很可能3张都不清楚,只有一张稍微清楚一些。而开启它,多数情况是3张都很清楚,只有一张会变得模糊。

  总之,腾龙的防抖技术虽然问世较晚,但水准并不低。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VC镜头问世。

  产品定位:

  虽然本文主角是全幅镜头,但我觉得目前它的潜在客户应该还是使用APS相机的人。因为现在全幅相机的价格较贵,买得起全幅相机的人可能会去追求更为高档的镜头。

  而用在APS相机上,本文主角的等效焦距为42~450毫米或45~480毫米,这使它成为了一支焦段相当理想的中长焦防抖镜头。

  目前APS中长焦防抖镜头的实惠之选除了本文主角,还有55~200(或250)毫米的APS镜头和70~300毫米的全幅镜头。

  与前者相比,本文主角的焦段更广,而且在全幅相机普及以后也不会被淘汰。不过价格贵了许多。

  与后者相比,本文主角的价格也稍贵,但提供了中短焦距和更强的近摄能力。在最近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上,本文主角是0.49米和0.33,佳能70-300毫米F4-5.6 IS是1.05米和0.26,尼康VR 70-300毫米F4.5-5.6是1.5米和0.25。

  所以说目前用于APS相机,本文主角能让你得到一支不错的中长焦防抖镜头。而进入全幅普及时代之后(我认为也就2~3年的时间),本文主角就会变身为一支焦段全面、防抖并且具有近摄能力的日常挂机头和旅行专用头。

  参考价格:

  5600元。
  实拍照片:









  实拍照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