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常力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6925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云中天堂——西藏雪山自驾游(完成)(五)

已有 30298 次阅读2013-6-25 00:48


远处一座洁白如莲的小城坐落在大山之畔,微微倾斜的坡地让小城更显风姿绰约,这就是乡城。实在与我们的想象差之千里,想象中乡城应该是局促、杂乱、喧嚣、无序的模样,绝不该是眼前所见的错落有致、一派安详。
我们的偏见来源于乡城的历史记载,乡城历来民风剽悍,有“乡城娃”之称——“其性悍直,全剃光头,遇事即诉诸武力,战斗奋勇,不顾生死。”看清楚,写的“战斗”而不是“斗殴”,所以清末赵尔丰“改土归流”拿这里开刀,所以一般人对这里心怀畏惧,所以我们不敢相信眼中看到的美丽小城。

11:45
进入乡城(海拔2836米),感叹这真是座安逸舒适的小城,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32天行程中见过的最美丽的县城——街道宽敞整洁,小楼高低错落,街上行人步履悠闲,老人在房檐下懒懒地晒着太阳,没有路边小店喧嚣的音乐,也没有杂乱拥挤的车辆,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这是座藏在于深山无人知,却可以安居乐业的小城,一派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气象。









刚放学的小“乡城娃”,笑容灿烂,非常讨人喜欢。



县政府大楼前的天村餐厅绝对值得推荐——干净明亮的厅堂,颇有情调的摆设,尤其服务员递上ipad请我们点菜,让我们惊呼什么情况?这里可是藏区!想来老板必不是俗人。墙上装饰着乡城题材的摄影作品,很见作者功底,问服务员才知道全部是老板的创作,原来老板来自成都,经常到乡城采风,爱上这里壮丽的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就此安居,开了这家“天村”招待南来北往的同道——真是一个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爷们儿。

餐厅有情调,菜品更是可口,尤其“萝卜棒骨汤”让我们大呼过瘾,真是旅途解馋解乏的神品利器。没想到藏着深山的小小乡城有这等好去处,老板一定是性情中人,不然哪来这般洒脱,可惜老板不在,不然一定告扰一番,聊聊摄影心得。






饭后离开乡城前往德荣,穿城而过的公路开始盘山而上,路牌显示已是XV09县级公路。驻车回首山下的村寨,再次感叹那极赋韵味的美感,甚至有些不忍离去。白色村寨中鹤立鸡群的褐色碉楼极其夺目,据考证,这些古碉是纳西木氏土司统治乡城时所建,已有近千年历史。不错,纳西木氏土司正是去过丽江的人都知道的那个木府,想不到木府的势力居然能够延伸到千里之外深山中的这里。





乡城至德荣160km的县级公路一直在山中盘旋,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好在路况不错,不知不觉已越过马鞍山、圆根山两道垭口。离横断山脉愈近,山势愈加庞大,而植被也渐渐由茂密变稀疏,好在天气晴朗,即使遇到雨云,我们也运气奇好地总是与之擦肩而过,在这崎岖的山道上如遇大雨,绝不是件令人惬意的事。




陡行爬坡,直有冲上云端的感觉。





又见美丽藏寨,每每见到此景,我们都忍不住停车感叹,藏民太会装扮自己的家园了。什么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什么叫人居环境?什么叫天人合一?朴实无华的藏民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别整那么多词儿,敬畏神灵啥都有了!”





16:15抵达德荣,德荣的藏语含义是“峡谷之地”,相较于乡城,夹在两山之间的德荣局促简陋了许多,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穿城而过,市面也不如乡城繁华,但德荣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是康区守在横断山脉的门户,更是链接西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

自德荣以始,深邃浩大的横断山系横亘阻隔在面前。翻开中国地形图你就会看见,构成青藏高原骨架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几大山系均沿纬度呈东西排列,而在青藏高原的东端却突然收缩,继而90°转向呈南北排列,形成横断山系,西藏境内的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芒康山三大山脉拐入这个地质褶皱带后,改叫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挟持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两山夹一江、两江夹一山”的独特地貌——三列平均海拔2000-7000米的山脉平行绵延于狭窄地带,高山峡谷相间、形势险要、步步畏途;三江紧紧相携而行,江面海拔却自东向西梯级下降,澜沧江比金沙江低300米,怒江又比澜沧江低300米,同时山脉之间的空间也被急剧压缩,在川、滇、藏的交界处不到60公里的宽度内竟容纳下三列山脉和三条大江并肩而行,形成壮丽的“三江并流”奇景。

我们即将进入的就是这三列大山三条大水交错构成的艰险之地。





出县城沿定曲峡谷前行,眼前的植被景观发生颠覆性变化,山岭变得荒凉,几乎寸草不生,山坡被雨季的降水冲刷的千沟万壑,只是在谷底有溪流的地方会生出可怜的一点绿色,这是横断山脉特有的干热河谷地貌,说明我们已经开始进去横断山区。









一路沿定曲河南行至古学乡,翻滚着铁锈色的金沙江自崇山中迤逦而来,在我们脚下收入青色的定曲河水,以愈加浩大的声势转弯向南冲破群山的桎梏奔腾而去,成为四川与云南的分界。







按桥头指示牌“香格里拉”(云南中甸县)方向,沿金沙江峡谷继续前行,干热河谷的地貌特征愈加明显,山体呈黄褐色,植被稀少,侵蚀强烈,路边的安全提示牌显示这里滑坡、塌方、泥石流发生频繁。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德荣至奔子栏的金沙江段是“西南干旱中心”,是最典型的干热河谷,在夏季来到此地——“扑面而来的是热烘烘的干燥空气,让人感觉生命的气息都要被丝丝缕缕地抽出。”……









沿金沙江峡谷一路奔驰,17:30到达奔子栏,这里是川滇交界,驶过新近通车的铁桥就是云南境内奔子栏镇。新建的铁桥完全出乎我们意外,也完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路线,原计划到达奔子栏后继续沿金沙江峡谷东去,在下游“长江第一桥”过江,上S214滇藏公路,转而向西逆江上行到达奔子栏,新建的跨江铁桥为我们节省了近百公里路程,但我们也将为此错过观赏壮观的“金沙江第一弯”。我们面临两难选择,力儿主张按原计划走,我和朝晖主张过桥赶路,犹豫良久,如按原计划,在山区行车百公里最快也要耗时2个小时,而天色已晚,前面还有白芒雪山等着我们,奔子栏不具备住宿条件,也不敢夜翻雪山,我们将进退维谷。考量再三,最后决定忍痛放弃“金沙江第一弯”,过桥前行,争取天黑前翻过白芒雪山,尽快到达德钦。

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没有想到,我们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过桥进去云南界,和一江之隔的四川立刻行成极大的反差,首先蔵居的形式完全不同,平顶变坡顶,说明这里降雨丰沛;其次,S214滇藏公路出奇的NB,属于高速公路的级别,基本是逢山开山、逢沟搭桥,公路两旁的山体护坡和道路护栏一应俱全,新铺的柏油还散发着沥青的味道。心情大爽,一边踩上油门狂奔,大赞云南开发旅游不遗余力,有魄力舍得投入,一边大骂四川路政一群废物,声泪俱下控诉雅江、理塘的破路,无所作为却委过于高原自然条件,尼玛,这儿不是高原!……情绪高昂之间,路边有寺院闪过,什么情况?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东竹林寺,咋也没个大寺的风范呢,下回有机会再说吧。









好路到头,看来前方还在继续修,我们表示特别理解,看人家云南修路——机械、设备、人力全上,真正在干活,四川那边全路段挖成工地,就是见不到有人干活,否则也不至于爆胎。正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际,随着路边打台球的藏民抬杆一指,我们就走错了路,直接开进了工地,直到无路可走被施工工人挡住,才知道南辕北辙,赶紧折返,重回S214已是18:45,耽误了近半个小时。












筋疲力尽,眼睛都开花了,把车交给力儿继续驾驶。力儿轻松自若驾轻就熟地开上山巅,19:30翻过垭口。天渐渐暗了,下起了淅沥的小雨,山谷中云雾升腾,越来越浓,越来越高,左冲右突也逃不过大雾的如影随形,最后直至被大雾完全包裹,我们陷入浓的化不开的大雾之中。猛然想起亚丁村肖大姐的提醒——“过白芒雪山一定要看有没有雾,若山中起雾一定不要上山。”……完了,我们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完全令人崩溃的雾中夜行开始,在海拔4210米的白芒雪山上。

天全黑,浓雾中打开所有能亮的车灯也照不出前方两米,当意识到我们所处正是白芒雪山时,甚至有种绝望——前行和折返都不可能,我们啥也看不见了。

前行,能见度几乎为零,车灯只能照出前方2-5米;原地停车,不行,如有来车一定撞上,翻进路边深沟没活命机会;下车夜宿,没帐篷,山上巨冷。思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哪儿算哪儿,遇到山里人家就算有救了。

下车摸索着看清山体在车右侧,好了,悬崖自然就在左侧;启动车子贴着右侧山体滑行,没问题;顺利地拐过几道弯,咦?哪边是山体?哪边是悬崖?转晕了……崩溃……

再次下车确认位置,两侧什么也看不见,四周空落落的,没有山体也没有悬崖,完全不知状况,但你真不敢再往两边迈脚探路,继续崩溃……

力儿已经把眼睛瞪成了牛眼,双手紧握方向盘,啥也看不清;我和朝晖全都把脑袋贴在了前挡风玻璃上,瞪大四只眼,还是啥也看不清,彻底崩溃……

就这样眼睛瞪的发干,手心捏的冒汗,凭着可怜的灯光可视距离,一步一步在山道上挪动;实在无法辨识时,只能等风把雾稍稍吹散些,继续前行。

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地蒙着开车,雾浓时慢一点,雾淡时快一点,力儿嘴里不停地念着“唵嘛呢叭咪吽”,声称求藏区的菩萨保佑要念藏人的六字真言,否则菩萨听不懂,可最后咋听见“上帝保佑!”“真主至大!”“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天尊!”全上了?求全能的大神大能们各显神通吧。
跌跌撞撞两个小时,在我们完全无法继续坚持的时候,猛然看见山下灯火点点,车里迸发出一连串的“我操!我操!我操!……”,简直激动地无语。不敢相信德钦终于快到了,我们终于解困了,这两个小时漫长的好似永无尽头。

22:00
,终于抵达飞来寺,那一刻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累得几乎瘫倒。路边看见肖大姐介绍过的吉祥客栈,就是它了,实在没有力气再去找宾馆。

走进吉祥客栈,喊着让老板赶紧准备饭菜,又饥又累又惊,坐在那里脑袋一片空白发蒙。墙上贴着德钦地图,仔细查看,原来我们翻过的是云岭、白芒雪山两座大山,而雾最大的山巅叫“雾浓顶”。我靠!瞧这个名字起的,都说“无知者无畏”,而我们夜闯“雾浓顶”……背心发凉,一阵后怕。

旅行中一定要有故事,而今晚的故事完全令人崩溃……

飞来寺,海拔3420米。




今天上传图片的上限又到了,待续……
云中天堂(5 壮丽滇藏线
D9915(周六)
行程:飞来寺—99km—盐井—117km—芒康
里程:216km
虽然客栈简陋,依旧一夜好梦,昨晚是困极累极。7:00就已醒来,窗外一片大雾,心知“日照金山”是不用再想了。肖大姐推荐吉祥客栈最大的理由就是楼顶平台就可眺望梅里雪山,扛上相机三脚架上楼顶,别说雪山,就是楼下一街之隔的观景平台也看不清楚。举着相机和平台上的白塔较了半天劲,雪山仍藏云深处,别傻呵呵在楼顶受冻了。
楼下的街很有些热闹,一长溜的客栈、酒吧、咖啡馆,颇有小资味道,看来到梅里寻梦的人真是不少。看见一家“卡博刀店”自然要进去捧场,“卡博”和“拉孜”可是藏区的两款名刀,售货的小伙子也会做生意,一番讨价还价,力儿买下一把精致的银壳小刀,还觉不过瘾,我俩又各买一把腰刀,有点江湖走镖的意思了。
街上闲逛打发时间,看看有没有可能雾散。梅里十三峰可称为雪山仪仗队,尤其是主峰卡瓦博格峰和它的“妻子”缅茨姆峰壮美无比,更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但常年云雾缭绕,难睹尊容,有人专程十次而未见,也有人等上十天半个月失望而返,看神山是要讲缘分造化的,很明显,这次我们造化不够。
想明白了,也就谈不上失望,运气已经很眷顾我们,三怙主雪山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大的惊喜,不敢奢望梅里雪山再次上演梦幻一样的“转运”奇迹,看这天儿确实也没有那个可能。
梅里雪山,值得专程前来朝觐,相信时间不会太久……

8:50
,再次确认无缘相见后,开车上路,驶上凌空飞渡的滇藏公路,驶进壮丽无比的澜沧江大峡谷。






飞来寺的小街大雾弥漫,只能静等雾散。


准备出发前往梅里雪山转山的老外,这种天气比较适合转山,身体水分散失少,体力消耗小。


闲来无事,给刀店的生意开张。


驶出飞来寺才发现小街原是坐落在山腰之上,昨晚雾大没有发现。前方一片茫茫无际的高山险壑,公路弯弯曲曲高悬半空,红色的澜沧江犹如坠入深陷的大地裂缝之中,眼前一阵眩晕,心脏被猛地攥紧——这就是传说中“马帮不敢走、猴子也发愁”的澜沧江梅里峡谷。

驶出飞来寺即见到防泥石流塌方棚洞,提醒我们此路凶险。


公路悬空,狭窄多弯,头上是山脚下是江,目测公路与江面高差至少在300米以上,胆战心惊。






车在天上行驶,双手紧攥方向盘,脚下哆嗦,每个弯道都使劲鸣笛,实在非常紧张,活这么大真没走过这么高的山路,好在公路新铺的柏油,又是靠内侧行驶,心里多少有些踏实。忍不住又要夸赞云南,滇藏公路与川藏线一样同处于高原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且横断山区地质结构极不稳定,地震活动频繁,加上陡峭地貌,使这里成为坍塌、滑坡、泥石流高发区,而“三江并流”的高山峡谷更使这里成为中国相对高差最大、地形最为崎岖的区域,可以说滇藏公路是中国最为艰险的公路。许多过来人都曾心有余悸地描述这条公路雨季时的险象环生:下雨时随时会出现塌方,车辆转瞬跌入深渊;雨停后山石爆裂,巨石从天而降,车辆堵上几天进退不得是家常便饭。完全可以想象这条要命的公路对每个驾驶者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行前制定行程时对是否走滇藏公路犹豫再三的原因,但完全没有想到云南居然能够在高山阻隔深壑纵横之地,把这条艰险之路全程铺设柏油路面,并设置了厚实的路墩,最大限度保障了行车的安全,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决心多大的财力多大的艰辛。NB啊云南,你让四川羞愧去吧!

今天的滇藏路虽然高险但却安全,来之不易啊。谢谢你,彩云之南。




路旁停车欣赏壮丽风景的游人。


醒目的水泥路墩更多是起到心理作用,真跌下去也挡不住。注意对面山巅的那条白线,那是我们前方的路。


又见骑行者的身影,致以敬意!


滇藏公路像一根时而漂浮于浪尖,时而深坠于波谷的飘带,山巅盘旋良久,终于见到谷底,心里那个踏实!第一次深刻感觉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真是温暖。


江对岸的简易路更窄,两辆施工货车迎头相遇,谁让谁吧?


10:15
,抵佛山镇加油,周围山势减缓,河谷也开阔许多,暗揣前方应该没有“天路”了。





出镇后果然江宽谷阔,浊浪翻滚的红色澜沧江水声滔滔,两岸突兀的山体也泛着片片殷红,只是沿江台地上偶有丛丛幽绿,仿佛是彩色荒漠中的绿洲,景象颇为怪异。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干热河谷的典型特征,两边高山鲜有植被,裸露的山石颜色千变万化,绿洲正是藏族村寨的所在,或在一股清泉之下,或在相对潮湿的江湾。绿洲在荒莽群山包裹中格外抢眼,格外孤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依靠少的可怜的土地,需要多顽强的生存意志啊。






江河雕刻出大地的风骨。


这里应能找到江水呈绛红铁锈色的原因。


11:13
,车至曲孜卡,见到昌都标识,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西藏界。





停车观望,澜沧江绕着耸起的山脚画出一个∪型大弯,高山之上长出一片葱翠的绿色,掩映着白色的藏寨,如此高度出现这么大一片“绿洲”着实令人惊喜的,而山脚下河谷中却干热光秃、鲜有植被,这完全有违一般的常识,却颇为壮观。其实这也更加证明干热河谷的形成是因为横断山脉阻挡了印度洋季风送来的水汽,村庄出现的高度已是水汽翻山越岭,湿度不断减弱后能到达的最低限度,所以高山之巅会有“绿洲”。


在我们这些过路客的眼中是美景,但生息在这里的藏民们又感受如何?交通几乎与外界隔绝,打瓶酱油就能走死你。


河流深切大地,大地滋养河流,这样的景象只在教科书中看到,——壮观!



11:30到达盐井,进藏后首次遇到武警检查站,需要扫描每个人的身份证。

参观盐井古盐田是今天行程的重点。

盐井小镇属纳西族自治乡,这里的居民以纳西族为主。盐井的来历是因为深壑中的澜沧江畔有数十口热气腾腾的天然卤井,干热河谷又为这里提供了充沛的阳光和热风,于是1300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以古法晒盐制盐,在食盐匮乏如金的年月,为深山里的生存提供了一条财富之路。尤其对于嗜好酥油茶如命的藏民来说,不加盐的酥油茶茶能喝吗?盐茶是不分家的,于是有了藏族与纳西族争夺盐井的战争,最终格萨尔王战胜了纳西木竿王(瞧这倒霉孩子名字起的),占领了盐井,这场战争记载在《格萨尔王》之《姜岭大战》中。经过岁月沧桑,今天的盐井在江对岸仍有藏族居住的扎达村,大家各晒各的盐巴,和平相处,其实,还是现在盐便宜不值钱了,不值当闹腾。

盐井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大门停车场都修好了,想去的朋友赶快,估计以后门票不菲。





向武警问清楚江边盐田的具体位置,沿一条新铺设的小柏油路(盐井小学旁)盘旋而下,约6公里后到达江边。这条新修的小路一定是为以后开发旅游而修,而且极窄极陡,勉强能容一车通过,相信以后这6公里路是要靠双脚走的。

顺着小道下山,对岸山体斑驳的绛红色非常醒目,应是某种矿物的颜色,正在惊叹高原大地的大气磅礴,车行路转眼前更是一片壮阔,整个山谷像是被绛红浸染,谷底藏着一丛翠绿掩映,澜沧江似飘带滑过,江湾处层层叠叠布满晒台——这就是古老的盐田。










站在湍急的江边,木架支撑的盐田有些破败,甚至有些荒废,也许是季节不对吧。盐井晒盐的最好季节是每年的3-6月,澜沧江两岸桃花怒放的时候,这段时间因为阳光充足、风大、江水又出于枯水期,所以盐水的品质最好,出盐率最高,等盐田里的水分慢慢干掉,呈现出的就是一粒粒晶莹、洁白、灿如皓齿的“桃花盐”。东岸出产的白雪一样的“桃花盐”品质优良,每到出盐的季节,狭窄的江边挤满前来驮盐的马帮,山间铃响,茶马古道上多了盐井出发的驮队,当年西藏最大的商家邦达昌的创始人就是盐井贩盐起家,可见脚下这小小晒台对西藏的影响之大,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晒台间穿行,想象着收获结晶的场面。晒台以臂粗的松木竿密布支撑,顶部以阿嘎土夯实,结构简单,材料全部是就地取材,却非常坚固,这些简陋的晒台层层叠叠地摞在山崖之上,蔚为壮观,但也可想象劳作的艰辛不易。
有网友介绍过西岸的盐田更加壮观,只是一座早已是危桥的吊桥不易通过,现在一座混凝土大桥已经架设完毕,我们得以驱车前往西岸的扎达村,那里居住的五六十户的藏民世代从事晒盐。


果然,西岸的盐田规模宏大许多,成百上千块木架支撑的盐田高低错落却又平展如镜,田里的卤水映着绛红,简直与水天同色,原来西岸完全有别与东岸,土壤呈棕红色的,晒出的盐也是红色,虽然价格要比东岸的“桃花盐”便宜一些,但用红盐打出的酥油茶颜色红亮,因此颇受藏民喜欢。






天造地设的卤水井紧依江畔,这真是澜沧江带给这片干热之地的神奇馈赠。




再一次见证了藏族妇女的勤劳,一群妇女背着竹篓在崎岖的田间坡地上上下下,走近看是一筐筐沉重的沙石,她们在修筑新的盐田。三四个成年男人闲坐一旁聊天抽烟,对身边的忙碌熟视无睹,绝对是叉手大爷。我们尽量不去打扰她们的劳作,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们往来穿梭,说实话这份劳作并不轻松,但她们却绽放出知足的笑容,时时还会唱上几句好听的藏歌,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有些感动,一方面感动于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另一方面感动于艰难环境中的生机勃勃。






一块块小小的盐田,一条恒古奔腾的大河,在这干热贫瘠之地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命如歌的画卷,美哉!澜沧江边的盐田。


参观完盐田,去镇上解决午饭,游人接待中心的纳西“加加面”很有特色,绝对值得推荐。不知是用什么汤料煮出来的面条味道鲜美,不需添加多余作料,一碗碗端上来,就着简单的小菜饕鬄吞下,很是过瘾。小妹往来穿梭,不停地把新煮的面倒进你碗里,使劲劝你多吃几碗,每人面前的小筐中盛满石籽,吃一碗拿出一粒,方便计数。所谓一碗面只是一大口的量,但敞开了吃却也撑不下几碗,在小妹一再鼓励下,力儿撑下26碗,朝晖撑下21碗,本人惭愧只撑下18碗,实在吃顶住了。小妹介绍本店最高纪录是120碗,我靠!什么吃货?躺着出去的吧!

很有意思的纳西“加加面”,到了盐井一定应该去尝尝,好吃不贵很好玩,18元∕人。







14:00,玩美了吃顶了,终于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盐井。停车观景台,回望眼前壮丽的景色,感叹在这贫瘠之地,大自然也不忘丰厚的馈赠,盐井,天人合一的大美之地。






出盐井,滇藏线伸向云端,继续开始“天路”盘旋。荒瘠的群山,偶现的绿洲,定格的是当地藏民顽强的生存意志。滇藏线是壮丽的,这份壮丽不单来自于大山大水的波澜壮阔,更来自于人类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和那份“绿洲”般的生机勃勃。









即将驶出澜沧江大峡谷,回望的那一刻,直有飞越万重山的感觉。正在感叹山河的壮美间,力儿发现谷底有车辆跌落的残骸,应是弯道冲出公路直坠深谷,这样的高度绝无生还可能。大山大水美则美矣,却处处深藏杀机,一天的峡谷疾驰,由胆颤心惊到架熟就轻,正懈怠间遭此“棒喝”,大家互相提醒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高山茶园,名副其实的高山茶。



15:30,到达海拔4220米的红拉山口,又见美丽的蔵居田园风光。







翻过红拉山口,这里是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说夏季时漫山杜鹃花开,森林中可见滇金丝猴追逐嬉戏,我们是无缘得见了,但依然可见景色旖旎。




明显感觉红拉山口又是一级梯田的高埂,不像是下山,倒像是下坡,山峦变得低缓,整体海拔提升很多,景色完全呈现出浓郁的藏乡风情,青稞也熟了,该是收获的季节。











16:45,抵达海拔3835米的芒康县城。县城有些凌乱,来来往往都是纯正的藏民,提醒我们这里已是藏区腹地。




原计划今天应抵达距芒康155km的左贡,但芒康至东达山段正在修路限行,晚8点后才能放行,大量车辆滞留芒康,我们不打算走夜路,索性找到水电宾馆住宿,好好休息一宿,明天早些出发。宾馆条件一般,在这里已不能有更多要求,但能提供院内停车,对自驾者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收拾停当,时辰尚早,在这里已能感觉到高原天黑的晚,毕竟与北京已差着时区。闲来无事,去街对面的维色寺参观,说实话没啥意思,大殿上锁,几个老人在转经,空坝上躺满晒太阳的狗,初见这么多野狗颇不适应,这恐怕也是每个进藏者都曾有过的经历。











晚饭在水电宾馆旁的“天府火锅”解决,无意之间寻到高原美味,起初朝晖质疑高原火锅70°就开锅,这火锅能吃吗?但几天来顿顿川菜吃的反胃,实在想换个口味,不曾想饭店提供巴掌长的野生鲶鱼,入口即化鲜美异常,肯定是野生无疑,这地方没人搞养殖,藏人也不吃鱼。一份不够再添一份,三斤野生鲶鱼囫囵吞下,大呼过瘾,最后三人撑得扶着墙走回宾馆。

芒康的野生鲶鱼,至今回味。

云中天堂(6) 重返川藏线(上)
D10:9月16日(周日) 晴
行程:芒康—155km—左贡—104km—邦达—93km—八宿—90km—然乌
里程:442km

今天计划行程较远,早早的起床,冲泡方便面当做早餐,6:40即离开芒康踏上征程。
天还未亮,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了14km碎石土路才驶上柏油路面。我们自理塘驶离G318国道,历时5天,行程1000km环绕大香格里拉后,自此重返G318。此时天空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洒在高高的山脊,随后朝阳漫天,高原以绚丽的日出欢迎我们重返川藏线。




前方即是如美村(离芒康20km),趁着“小土匪们”还在梦中,不敢懈怠赶紧穿村而过。这小村“恶名远扬”是因为村中小孩已改要为抢,野蛮且猖狂,会躲在树后拿石头砸车,网上有不少车友在此被“打劫“,更有因躲闪而发生车祸的悲剧。




不知不觉就已翻过拉乌山垭口,整个芒康地区都坐落在芒康山脉中,山势普遍相对低矮,什么时候翻越的垭口我们都不知道,可见山势有多么不起眼。G318依旧沿澜沧江而行,全程柏油,路况非常不错,但要格外留意公路上放牛的孩子和部分路段山上落石,当地人把公路当自家牧场,而路上多处防护栏已被落石砸的乱七八糟。






7:50过澜沧江大桥,感觉此处像盆景,没有昨天深山峡谷中那种博大气势,所以不再停车,匆匆而过。






跨过澜沧江,旋即开山爬山,几番峰回路转,已开上了茫茫高山之巅。这片山体庞大伟岸,山高沟深,明显有别于澜沧江东岸的芒康山脉,我们应该已经翻上他念他翁山脉,越过它就将进入怒江流域。


左上方Z字形公路是下张照片的拍摄点,可以想见这段山路时多么曲折攀升。





8:50,一鼓作气把自己转的七荤八素之后,终于翻上觉巴山垭口(海拔3835米),此时已在云端。站在观景台上眺望,又有了昨日初上滇藏公路“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像我这种有轻度恐高症的人真不敢在路边多呆。照片左下角连续Z字形盘山公路是我们的来时路,绝对变态。

正在抽烟赏景之际,一辆挂着北京车牌的力帆也爬了上来,同车亦是三人。他乡遇故里,肯定要聊聊行程,闲聊之间他们讲到在白茫雪山的惊心动魄,我们笑“我们是夜里大雾摸着下山的。”三人惊的直摇头:“你们胆儿忒肥了,NB!下面咱一道走得了,你们前面开路,我们后面跟着。”……听到夸赞我们想乐,白芒雪山那一路,我们不是NB,而是绝对的SB!

两车一起上路吧。







离开觉巴山垭口,下降没有多少米就是一片植被葱绿、水汽丰沛的谷底,和山前澜沧江干热河谷形成云泥之别,在这样的山谷中行车令人身心愉悦。




渐近东达山口,开始飘起细雨,真是苦了骑行的弟兄们。



海拔急剧升高,气温急剧下降,甚至有细细的雨雪飘落,远处飞云乱渡,天地已是茫茫一片。




新铺的公路极爽,极目眺望渺无人烟,踩下油门狂奔,赫然间闯入一片茫茫风雪世界——东达山垭口,海拔5080米,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山口。







第一次到达海拔5000米以上,没有激动,只有“激冻”,车显室外温度仅为2℃,小风飕飕出奇的冷,赶紧上车打开暖风,我靠!爷还穿着单裤呢!只留下力儿一人“激冻”地在寒风凛冽中得瑟拍照。

只有十分钟,力儿也扛不住了,彻骨地寒冷,赶紧撤退,开玩笑说这场景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心里拔凉拔凉地!

就这一会儿工夫,同路的北京车已飞驰而过,不知所踪。其实我们也不适合结队行驶,看见好的景致立刻一脚刹车,长枪短炮有时还要支三脚架,需要耽误时间;路况好的时候就飞速疾驶赶时间,很难兼顾他人。





逃离东达山垭口,随着海拔的急剧下降,山体又恢复了绿色,进入沟底,开始艳阳高照,高原的天啊……




11:10,到达左贡县城,在城关加油站加油,93号汽油9.46元/升,碰到抢钱的了,没办法,藏区的油价就是这样,有油加就应该谢谢中石化。



街边歇息的骑行者,许多组队的骑行者都会租辆藏民的面包车做为后勤车辆,遇到特别艰苦的路段就搭车通过,于是在藏区形成了专门为骑行提供后勤服务的产业,面包车顶焊接着特制的车架。


11:45,解决完午饭后继续出发,出城检查站遇见一小伙子搭车到邦达,见是一人就捎上,一路上经常遇到搭车进藏的背包客,成双成对者居多,现在流行这种旅行方式。搭车的小伙子用了7天从成都搭到左贡,计划一路搭车到尼泊尔,羡慕年轻人的敢想敢干。趁着青春应该给自己一次疯狂的机会。





慢慢享受沿途藏乡美景,路边的青稞熟了,到了高原收获的季节。



13:45到达邦达,一条向北的岔路通向昌都,那就是川藏北线G317公路。
在邦达,我们领到进藏后的第一张限速条,这是西藏独有的创造,两地之间限定最低行驶时间,如在限定时间内到达,对不起,超速罚款500元没商量。限速条很有创意,减少了因超速或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并且对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经常会停下来拍照,我们开玩笑说限速条是提醒大家慢慢看看风景。但一趟西藏跑下来,发现很多路段限速时间明显不合理,造成重载大货车都要停车消耗限时,白白耽误大家时间,司机们怨声载道,最后发展到令人深恶痛绝地恼火,才有了后面雅鲁藏布江峡谷飞车的经历。
尼玛,为什么好好一个创意,执行起来一定变得臭名昭著呢?



离开邦达继续爬山,山下的蓝色建筑物即是邦达小镇。



停车抽烟,赏景兼消耗时间——无聊!




天高地阔,那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即是通向昌都的川藏北线G317公路。





继续上山,不过山已是伯舒拉岭,转入横断山脉后即是大名鼎鼎的高黎贡山。上山到达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有些荒凉,在飞扬的风马旗阵下留念后继续前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