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老猪871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9299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与共和国共命运

已有 430 次阅读2013-12-6 18:23

与共和国同命运
我想,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知青。年底在地质博物馆的四楼有个知青回顾展,也算是这些年来官方对于知青的一种态度。因为是流动展,是由黑河知青博物馆主展,细一打听,这个博物馆是国家唯一的知青博物馆。
知青这一代人,与这个国家,这个政权,相生相长,而确切的说,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是以老三届为主体(有个习惯上的口误,其实应该包括我们69届共四届)。这七届人是知青的绝大多数。(这个展览有很多漏洞,说北京据统计只有近60万知青,事实是仅69届全锅端去东北兵团,北京至少有200个中学,我们9110个班就不止400人,毛估这一届就不止60万)。这些人的命运,究竟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何评价,现在议论起来确是为时尚早。不过毕竟现在有个知青博物馆,也算是值得珍重的一种待遇,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有这个消息时,就赶紧去参观了。
说起知青这个话题,十年的青春葬送,会有多少话语倾诉,不过毕竟我们已经60岁了,如果稍微武断的说,真正可以称之为知青的这一代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凤毛麟角的中央干部,当年的知青都已经退休下岗回归本命。
看了这个展览,思绪万千,想理出个头绪,又不知从何说起,举个例子,我看完展览临出门的时候,有位荒友可能是触景生情,过于激动,被人扶上了轮椅。我虽然也拍了这张片子,但我不准备发,因为我知道,从我的心里,只要稍微有一点克制不住,我也许也会被人扶上轮椅的。
回家之后,整理这些照片,依然理不出想说什么的思路,几番坐在电脑前,打开word,却不知写点什么,只好又面对这些片子发呆。其实自己拍片子时,已经刻意的不去拍那些葬送青春的同学战友,也尽量少拍那些记忆犹新的十年生涯,只是把一些可以稍微能够引起世人共鸣的一些出人头脸的知情人士,侧重拍了一些。(只留有一张蓝底8个满脸稚气的孩子,葬送在某次抢救山火中的遗像)就是这样,看到这些片子,我依然向自己责问,虽然我们已经是平安着陆,退休无忧,但是那段岁月,仅仅是属于我们个人,属于知青这一代嘛?我们能够在还有一袭尚存的岁月里,还是应该为今后中国历史评判知青这件事,多留下一点史料见证,怎么说也是对于那些散落埋没在大漠荒原孤魂野鬼的人之常情吧。
这个展览是官办的展览,肯定会有抑扬之隐,不过话说回来,终有一个知青自己的专门纪念馆,所以我说话也要嘴上留德。
知青不是共和国的脊梁。这一点从展览摆放顺序讲,好像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很多头头脑脑都当过知青的大相片,摆在了进口处,似乎在有意识无意识的说明这些人有过知青经历,在提示这些人根红苗正,亲民百姓。我是知青,我却觉得知青这个群体只是这个国家体制一种错误决策的产物,作为知青本人,除了当时脑瓜进水的极少数人上当受骗盲目冲动上山下乡,绝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被迫加入这个运动的。知青本人没有上山下乡的人本要求,所以只是一种驱使迫害。而现在把知青经历说的多么金灿光耀,其实就是没话搭拉话,试问,知青这个群体有自己群体的信仰吗?有在这个国家的群体政治地位吗?所谓知青文化,至多也就是一些知青小说的堆积而已,随着历史的过往,随着政治影响的淡化,知青挺到了今天,借用一句北京话----鸡毛都不是!
知青是这个制度的衍生怪胎。虽然我并不是毛的信徒,但可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人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知青在全国有几千万,在东北兵团有60万,这些人绝不是铁板一块,就是在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当干部的,当各种积极分子的,到后来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在当时的环境中,已经孕育着知青的分化瓦解,随着岁月的发展,人们返城回家,重新融入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之中,各种曾经隐藏在屁股底下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逐渐主导了人们(知青)要在这个社会现实生存下去的思维方式,而那些曾经在上山下乡时,已经当过干部、当过积极分子,工农兵大学员,他们肯定比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农工战士更快的迎合演化到这种社会挑选接班人的标准之中。所以三千叟宴也好,故乡重游也罢,只不过是一种知青情怀的鸡血伟哥,而绝非是说知青这个群体会有一种自觉宗教,形成一个共识阶层。
知青生涯绝非是青春无悔,但是知青每个人要正视现实。我曾经和很多说青春无悔的知青红过脸,说他们是把自己卖了,还帮人家点钱的家伙。后来几经战友们的劝说,我把这种愤青情怀压在心底深处适可而止了。我知道战友荒友劝我是为我好,毕竟在今年之前,我还在捧着国有企业的饭碗,管不住嘴,就喂不了嘴。所以后来我也尽可能从多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到如今现实社会中知青问题早已是去日旧梦,虽然还有很多知青战友下岗待业,甚至还有一部分遗落他乡,但大部分还是能够吃饱穿暖的,所以仅从知青这个角度,来评判这个社会,既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也不会有什么管事的来咸吃萝卜淡操心。反正现在已经退休了,知青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故事,有人听时也要知道这是给您留点面子,没人听时才是最正常的,您都退休了,谁还总爱听村里小芳之流的古老传说呀。
黑龙江兵团的知青,是知青整体中生存条件最好的,所以北京的黑龙江兵团知青才会有如此活跃的各种表现。展览说北京知青的总数在60万左右,我已经批驳这是不准确的。但是在黑龙江兵团,北京知青可能是全北京上山下乡(包括插队)最多的群体。我们69届是全锅端。本来我们69届小学就光着屁股尿尿和泥童小无猜,中学又是就近入学,而兵团又是卷包汇,三位一体,比自己的老婆还早认识十几年呢,所以黑龙江兵团每每在北京总能弄出点节目来,这一点历史缘由不可否认。但从更大气一点的角度讲,毕竟北京是首都,最低生活水平总比其他地方好一些,即使北京知青也有下岗待业的事情,可地方政府要维护首都和谐,所以北京知青们还基本过得下去。为了曾经青春十年换血换命的知青战友,北京知青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也是责无旁贷的。
知青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一笔欠账啥时还上是绝对缺少不了的。当我基本能够有自己的事业信心之后,也开始上学读书,尽可能的把失去的知识找补回来,从而接触了很多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历史负面。当我把这些人,这些事和我们知青的经历命运相比较对照,知青的命运,对于这个国家,这块土地,简直真是小菜一碟。这话是这样说:毕竟我们(我本身)知青生涯只是十年。人的一生,即使这个十年的位置多重要,在人的一生中毕竟只是几分之几。而最现实的是,即使上山下乡如何苦难煎熬,知青还是能够活着回来了,而重中之重的是,返城知青不是一顶政治黑帽,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多么匪夷所思而又庆幸难得的恩赐呀。所以如何对待化解自己的知青情怀,是为了自己除了知青那十年之外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的关键。况且返城之后,下岗待业没有影响娶妻生子;知识匮乏反倒成了求知上学的汩汩动力;知青生涯的苦难反而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坚强乐观。到了晚年退休之后,知青的独特经历不仅是一种社会尊重,而且确确实实为我们清醒冷静的看待现实社会中说梦闹剧时,构建了我们知青自己的一种坚实立场。
作为一个知青,既要乐知天命,又要敢于担当,把那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苦难,转化为我们对于生命希望的动力,把知青这一时代经历,视为我们的光荣,所以我们今后的余年岁月,只能做给知青增光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也为了这块土地上不再出现知青上山下乡的这种奇闻怪事,而多写一些,多说一些,多干一些,我想好心的人们(包括我们的后代)不会冷酷的认为我们只是祥林嫂或者是祥林吧?
附注,在红楼还有一个黑龙江版画展,这些画面同样让我们唤起埋在心底那十年的无尽情思。



















































原本已让我发70张片子,后来又缩水了。明天还有20张!!!

原来说发帖数量限制是70,打上次又缩回去了,变成了50张了,猫受累给查查。谢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