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西部公社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4184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四)
2009-4-16 18:05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四)
库区迁移村的居民儿童 移民村的妇女 迁移村的女青年 我们在同一个村子,遇到的妇女也有不同的,一些是蒙面妇女,反感我们用相机对准她们,另一些却很开明,欢迎我们入住宅参观拍摄,当然,我们也会送上一些小礼物。 到阿不辛贝不要错过夜晚的灯光秀,在背靠大湖,气候 ...
19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三)
2009-4-16 18:05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三)
市井一隅 老旧的马车和老旧的有轨电车是亚历山大的一道风景 在著名的庞贝石柱遗址博物馆,成列更多的是罗马时期的文物 ,亚历山大也有圆形剧场遗址,但规模很小。 在距离亚历山大市区70公里的一处文化遗产,也是天主教的遗址旁边,我们惊讶的看到了一处世界上罕有的天主教堂群落,在占地数万平方 ...
19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二)
2009-4-16 18:05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二)
从印度购回来得镂空木雕窗和阳棚 著名得哈利利商业街一隅 博物馆清洁工 街上偶遇 开罗的学生 开罗也有生气盎然得一面,特别是我们面对着年轻人的时候,就会想到埃及的将来会比现在更美好 开罗是一个空气环境较差的城市,由于紧挨着撒哈拉沙漠,尘土严重污染着这 ...
19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一)
2009-4-16 18:05
埃及采风——广州人的地理故事(一)
埃及摄影已不是新鲜事物,在任何媒体都会看到相关的图片介绍,但是,大部分又会给人以隔靴抓痒的感觉,事实上要说透埃及真的十分困难,那里是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度,摄影者难以施展拳脚,要比较充分反映埃及是很具挑战性的课题。笔者今年三月到埃及前后十五天,由埃及的最北去到最南部地区,主要沿着尼罗河行走一趟,努力寻 ...
19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四)
2009-1-8 10:50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四)
希望站设博物馆,有垃圾处理堆放室,污水处理设施,有教堂,有休息站、酒吧间等等,还有医疗人员,接待游客的小卖部。我们在这里购买了一些邮票,盖纪念戳,邮寄明信片。由于这艘船不到中国长城站,我们唯有在其他国家的工作站办理这些事情了。 在鹅毛大雪中,我们结束了希望站的探访,乘冲锋舟返回大船。 离 ...
8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三)
2009-1-8 10:50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三)
我们乘坐冲锋艇参观和拍摄,冲锋艇总会摇晃,拍照只好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曝光速度加快 ,不然没有时间抓拍和考虑构图了。 阳光很好,但浓雾却一阵一阵飘袭过来,所以景物不断变化,有时清晰有时模糊。 在空旷的海面游弋,看着南极帝王鸬鹚在头顶上飞过,是另一样享受,恐怕不到南极就没这个 ...
8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二)
2009-1-8 10:50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二)
阴天云雾中的南极海崖景色也颇有味道 在海面上漂移的冰山被风推向北面,逐渐消融、分裂,最后成浮冰块散布开。这些冰山形成时间很久远了,每一道纹理都是一个积压层的区别,所以,专家会告诉你,随便海上一块冰块都有上千或上万年的岁数,也就是因为时间的久远,冰雪的积压时间长,密度高,颜色就会蔚蓝。 拍 ...
8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一)
2009-1-8 10:50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一)
《我的第二次南极》——2008年12月初,我开始前往南极的行程,自2007年12月去过一次后这是第二次前往。上次携带的是富士S2机身,这次携带的是尼康D700,镜头一样,感觉不一样了,新的机器让我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似乎要把南极从头再拍一次。其实,南极的条件对拍照不是很有利,特别参加南极邮轮的行程,要获得好的光影 ...
8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暖花开“走婚”泸沽湖
2008-4-6 12:50
春暖花开“走婚”泸沽湖
三月下旬,正是泸沽湖春暖花开之际,此时到泸沽湖一行心旷神怡,心中欢愉不亚于走婚,在此与影友分享 早晨的湖边十分清净,空气怡人,偶见到一个摩梭妇女在祈祷 三月泸沽湖日出时间早上7点,可以拍到8点多 坐猪槽船游湖是泸沽湖保留节目,记得带 ...
2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摄墨脱——广州人的地理故事100张陆续上传(三)
2007-5-17 18:07
行摄墨脱——广州人的地理故事100张陆续上传(三)
在这一片的山林,没人干预门巴人的耕种方式-他们会明火烧山,在灰烬上埋下玉米种子,不用劳作,就等候收获地里长出的玉米棒,其间要做的只有玉米成熟前要看好别给猴子或野猪偷吃。这种耕种法,很少人非议,好象是门巴人的专利,其实对环境还是有害的。 这是快到背崩前的一处几十米宽的塌方区,是这一次经过“ ...
19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