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常力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6925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云中天堂——西藏雪山自驾游(完成)(三)

已有 30317 次阅读2013-6-25 00:48


海子山得名于冰盖上的湿地地貌,那些冰蚀洼地、岩盆在融雪和降水下形成星罗棋布的海子,据说有一千多个之多,其中三个海子相连的兴伊错最大,但没有道路直达,我们只能在路边远眺低洼谷地中的兴伊措。








山中气象变化无测,“天无半日晴,十里不同天”是最真实的写照,本是艳阳高照,转瞬阴云密布,低低地压在前方的路上,泼下倾盆大雨,壮观非常。








即将驶出蛮荒的海子山,终于见到对面有了来车,后面那辆居然是威武的福特F150,牛车,必须行注目礼。




驶下海子山,一片绿草如茵的山谷,桑堆河辗转流淌,牦牛悠闲倘佯,一个恬静的雨后幽谷,生机勃勃与海子山的蛮荒形成强烈的反差。







行之不远,桑堆河畔一座寺庙随着山势凿岩而建,如在绝壁上展翅欲飞的白鸽,远远望去,一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风水好气象,路边标牌写着“蚌丰寺”,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奔波寺。





车行寺前,四周清清静静,没有一丝喧嚣,只有河水哗哗流淌的声音,真是修行的好地方。寺门两侧排列着长长的转经筒,一位佝偻的老人虔诚而缓慢地拨动每个经筒,发出一阵嘎嘎的声响。寺边是僧侣的住处,一个年轻的僧人远远望望我们,悄无声息地走了。空间变得宁静安详,离尘世远了一分,离佛界近了一分。












跨进寺门,空旷的院子里一群喇嘛正围坐在廊下休息闲聊,见我们进来,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僧人迎上前合十问候,我们也主动行礼“扎西得勒”,这位僧人是奔波寺的住持,主动邀请我们参观新近装修的大殿,我们暗喜好运,随住持进殿瞻仰。








奔波寺是一座噶举派寺庙,对藏传佛教知之甚少,只知噶举派俗称“白教”,是最早确立转世制度的教派,殿中就供奉着年轻的噶玛巴活佛肖像。住持颇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看的出他对装修的成果非常满意。


虽然不是藏传佛教信徒,但对他人信仰充满敬意是基本准则。西藏寺庙大都禁止殿内照相,我们也严格自律,住持主动邀请我们拍照,没用三脚架、闪光灯,不愿惊扰神佛,拍两张浅尝即止,清晰度就不去管了。



侧殿专门供奉奔波寺创始人噶玛巴·都松钦巴大师的塑像,殿内光线昏暗,没有拍照。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
白教的修行主要靠“口传心授”,由师父口授给弟子,弟子根据师父的传授进行修炼,不太依赖经文和书本,所以也被称为“密宗”。密宗的修炼非常艰难。奔波寺的僧侣修炼,至少都要经过三年三个月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修炼期间不能与外人见面,亲人也只能一年相聚一次,而且必须隔墙进行交谈,三年修行完成要通过考试,合格者能一跃跳上后山数十米高的绝壁。
噶玛巴·都松钦巴从60岁开始创建寺庙,到86岁圆寂一直住在奔波寺,为周围的民众传教布道,深受百姓的爱戴,在圆寂前他问信徒们是要留下自己的肉身还是要留下塑像,信徒们想肉会腐坏,而塑像可以永久保存,决定要一尊塑像,于是噶玛巴·都松钦巴利用湖水的反光制作一尊自塑像,这尊自塑像是八岁的身高,80岁的面容。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稻城乃至藏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在文革期间,寺庙被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活佛把这尊佛像珍藏起来。在1984年重修寺庙时才重新供奉在奔波寺内。
在后山的岩壁上,有很多古老的岩画和修行的山洞,其中有一幅古老的文字,是噶玛巴都松钦巴用自己的鼻血亲手所写,千年来无人能破解其意。1999年西藏高僧阿公活佛来到奔波寺,终于揭开了千古之谜。这段古藏文的意思是:“我走遍康区,这里是最美丽的地方”。


正在修缮的藏经楼。






参观完奔波寺,对住持的友善印象深刻,确实有出家人的慈善胸怀,善举善行方能引领众生,于是不难理解宗教对藏地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早就听说稻城有两宝:白马鸡和桑堆鱼,著杰寺的僧人出门一叫,漫山的白马鸡就会应声飞到手中啄食;而奔波寺的僧人矗立河边,桑堆鱼就会涌来吃糌粑,僧人们甚至可以伸手抚摸鱼背,这样天人合一画面只能在信仰虔诚的地方看到,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离开奔波寺,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桑堆村红草滩,在无数的摄影作品中出现,几成稻城的标志。停车拍照,不免有些失望,深秋的红草滩是美丽的,色彩丰富饱满,但现在的红草滩平淡无奇,光线也不理想,随便拍拍吧,也算来过。










唯一的红,是力儿的背影。



听到车声,立时有一群小孩从村中奔出,把我们团团围住,索要钱和食物,见我和力儿不搭理,转身又围住路边的朝晖纠缠不休。问他们要不要笔,摇头只要钱和吃的;问他们为何不上学,回答今天放假;尼玛,今天可是星期二,一群撒谎的孩子。坚决拒绝,车却被围住,胆大点的孩子更欲拉开车门开抢,真不得了。好不容易轰散开,赶紧跑路。

道孚的索南杰师傅曾特意跟我们聊过藏区孩子习惯追着游人要东西的问题。开始是内地游人看到藏区孩子的艰苦,非常愿意给孩子们一些帮助,但日久天长,许多孩子养成了伸手的习惯,讨要钱财食物,甚至不去上学,不去帮父母做活,因为讨要更容易。多数父母都反对给东西的做法,一则孩子们听见车声就往公路上跑,非常危险;二则有些大点的孩子开始明抢,不给就扔石头砸车。问题已经很坏,但许多进藏游人依然愿意给孩子东西,其实泛施的同情心反而会害了藏区的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索南杰师傅建议如果真心想帮助藏区的孩子,可以把学习用品和财物捐给就近的小学,这样才有正面意义。

师傅的话值得每个进藏的朋友思索,泛施的同情心的确不可取,最后害人害己。






一直认为“稻城”这个名字非常诗意,很有画面感,渐近稻城才发现这里真有一片片等待收获的金色稻田,甚感诧异,想象中高原只适合种植青稞,后来查资料才知稻城古称“稻坝”,清末赵尔丰平定康区藏乱后“改土归流”,在此大面积推广试种稻谷成功,取名为“稻成”,1939年成立西康省后更名为“稻城”。

高原也能种稻米,因为有个地方叫稻城。











富饶的桑堆河谷,左侧山腰即是著名的著杰寺,可惜我们错过参观。

此次旅行由于重点放在雪山的瞻仰,对宗教名胜准备的不重视不充分,由此错过了许多重要的寺院,例如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稻城著杰寺、热乌寺、乡城桑披寺、德钦东竹林寺、达孜甘丹寺、日喀则夏鲁寺、萨迦县萨迦寺等等,留下无限遗憾。其实这些寺庙是了解西藏最重要的部分,这片土地和宗教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宗教是藏地的灵魂,这份遗憾不知何时可以弥补。




路边新修的大佛塔非常壮观,告诉我们稻城到了,这座佛塔已成为稻城旅游的标志性建筑。


14:10到达海拔3645米的稻城,相较于绝大多数藏地县城,稻城绝对是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整洁、舒适、美丽、宜人。开阔的河谷提供了充足的用地,街道宽阔,酒店旅社林立,餐馆一家接着一家,旅游为这座小城提供了勃勃生机。稻城机场明年即将落成,小城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而这一切都是拜亚丁三神山所赐,她是无数人心中的纯净之地,梦中的香格里拉。

路边找家川菜小馆充饥,没想到味道非常正宗,忍不住加上一盘回锅肉,风卷残云,狼吞虎咽。














15:00,饭后动身驶往亚丁,开始飘起淅沥沥的小雨,不久翻越波瓦山,山道坑洼,但对于昨天才经历过雅江理塘的我们,实在找不出理由埋怨路况。一路超车飞快地上山,透过雨雾对面山坡上就是白教著名寺院热乌寺,可惜依然是错过。


翻过波瓦山进入一条满眼翠绿的河谷,天也放晴了,超赞的路况允许你一路飞驰,心情大好。






在藏区行车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里有点经验可以分享:碰到羊群可以按喇叭,羊群会迅速散离公路;碰到牛群则根本没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贴着路边,以极慢的速度慢慢将牛群挤到另一边,以不伤到牛为准,否则你惨了。


16:30,途径仲堆村,停车观景,藏民把家园搭建的错落有致,如图画般美丽。








17:00抵达香格里拉镇,这里在建的宾馆更多,各种客栈更是遍地开花,宽阔的新铺柏油路穿镇而过,盘山而上直达亚丁,路况牛啊,实在超乎我们的想象。


香格里拉镇至亚丁只有短短38km山路,这样的路况不开快点实在对不起亚丁人民的建设,于是我们踩着油门冲上对面的俄初山,对下面照片中的景区售票处视而不见飞驰而过。还好,3km后即是验票点,我们还感到茫然,没看见哪里售票啊!返回补票,150元∕人,然后非常认真地找到值班领导反映问题——“你们应该有指示牌或栏杆,要是到了亚丁再验票岂不害人,这不符合景区建设标准。”……领导谦虚听取意见并表示认真改正。我们满意地出门,回头一看,我靠,这么大的售票处?尼玛什么眼神?……三人狂汗!



驶过一段急促上升的S型盘山道,路边标示“仁村观景台”,向山下望去,一座美丽的藏寨像颗夺目的宝石镶嵌在茫茫丛山之中,栋栋洁白的蔵居和依地势开垦的稻田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而四周闭合的突兀大山更让藏寨有种超凡脱俗的宁静的美感,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短短36km的盘山路,但胳膊肘弯极多,好在路况极好,只需控制好车速,不压黄线行驶,就可保障安全。弯道多的让人晕头转向,GPS显示屏上真实地反应了弯道“变态”的程度。








爬上俄初山顶,又一块世外桃源出现眼前。由衷的佩服藏民营造家园的能力,他们好似天生具有艺术家的审美,看似随意的布局,就勾勒出最完美的画面感,并且透着大气豪迈,绝不忸怩。这样的画面在往后的旅途中会一次次重现,但每次都会依然让我们惊叹不已。






谢谢支付与分享,正在看你拍的长城,长城也是我喜爱的题材呀。很美。
山中开始降雨,公路云遮雾绕,降低车速保证安全。




力儿哥正在腾云驾雾,一路心情舒畅歌声嘹亮。




到达亚丁观景台,雨云更加浓密,不见神山踪影,心中开始忧虑——如果这样的天气持续到明天,那么我们的神山朝圣将化作云烟。思绪至此,不尽忧心匆匆。



站在观景台的雨中,静候浓云渐渐吹散,山下的村寨露出真容,飘渺的云雾,金黄的青稞田,宛若仙境,这就是通往神山的最后驿站,我们戏称的“上帝花园”的传达室——亚丁。


19:15,抵达亚丁。小小的亚丁村只有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几乎每栋蔵居都改造成了接待背包客的客栈,但也只能提供有限的住宿能力,我们寻找数家客栈都是客满,最后终于在圣达山庄找到住处,条件如何已不做多想。


雨越下越密,抓紧时间吃饭,价钱极贵,勤俭节约“两菜一汤”了事。早早躺下休息,枕着窗外的雨声,心中默念“唵嘛呢叭咪吽”,期待明天好天气。


云中天堂(4 净土—香格里拉

D6
912(周三) 小雨转大雪

天蒙蒙亮就已醒来,窗外雾气昭昭,不见雪山踪影。亚丁三神山神往已久,是我们此行的重点之一,更是行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但看来天公不作美,让我们心中不尽黯然。

7:20
,草草吃过早饭,收拾行囊出发。从村里出来盘下几道急弯就是停车场,背上全部摄影家什开始上山,大家诵念“唵嘛呢叭咪吽”,祈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保佑我们能够如愿得仰真颜。

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给世人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是一个由喇嘛统治的神秘小王国,在这里人们笃信宗教,平静安详地生活;在雪山下的山谷中出产大量黄金,使这个小王国富足并且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这就是香格里拉。”

怀着对美好的憧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心中的香格里拉,后来人们相信,这里最符合希尔顿所描绘的特征,于是它成了人们心中的梦想。

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人心中,西天极乐世界就是香格里拉,而稻城、乡城、德荣即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区,亚丁三神山则是“净土”的最高境界,这块如莲花般在重峦叠嶂、逶迤苍茫的群山之间鼎立而峙、脱颖而出的纯净之地,由此在藏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

这三座“品”字型耸立的神山全名为“念青贡嘎日松贡布”,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佛名“三怙主雪山”。据记载,莲花生大士在公元8世纪为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开光,以降妖除魔的三位一体菩萨为三座雪山命名加持,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为观世音菩萨,海拔5958米的央迈勇为文殊菩萨,海拔同样为5958米的夏诺多吉为金刚手菩萨,三神山由此蜚声藏区,在佛教世界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觐积德之圣地”。藏民们相信众生敬奉朝拜三怙主雪山,能实现今生来世之事业;转三次三怙主雪山,能消除屠杀八条人马的罪恶;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有着比普通藏区更浓厚的宗教气氛。

我们不是藏传佛教信徒,对三怙主雪山的神往是因为十年前见到的一组照片,仙乃日的雍容华贵,央迈勇的冰清玉洁,夏洛多吉的英俊挺拔让人过目难忘,那一瞬间被高洁而摄人心魂的美深深感动,由此开始不能自拔地眷恋。

今天,我们来到三怙主雪山之前,犹如赴一场前世的约定,梦想即将成真,满怀虔诚。

从龙龙坝上山到冲古寺的山路约4公里,山谷中植被茂密、溪流湍急。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中缓步上行,对初上高原,负重至少15公斤的我们是个小小的考验,虽有些气喘,但些许忐忑,些许兴奋,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让我们忘了疲惫,只想快些走进梦中无数次出现的雪山环抱、草场斑斓、溪流交错的旷世秘境。






山中植被非常茂密,各种松柏、云杉漫山遍野,这得益于丰沛的降水和相对湿热的气候。横断山系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峡谷为印度洋暖湿气流提供了通道,使来自海洋的气流得以穿过重重高山迂回到高原腹地,而大香格里拉正好守在这些水汽通道的北端,使得这里的水汽异常丰沛,而河流的切割造成峡谷纵横,大江大河与皑皑雪山相伴,更显气势雄伟气度非凡。






道旁出现一列金字塔型的嘛呢堆,塔身堆满刻写六字真言的青石板,这样体量硕大的嘛呢堆在藏区也很难见到,是千百年来虔诚的藏民转山时留下的祈福祝愿,虽历经岁月沧桑,更三怙主雪山的神圣。





用时45分钟到达冲古寺游客中心,从这里沿一条石级小路向西,上山后可到达仙乃日,或换乘电瓶车沿山谷向南到达洛绒牛场,深入到三神山的怀抱之中。山谷中云雾蒸腾,近在咫尺的神山仙乃日躲在云中不肯露面,一时间不会风吹云散,于是我们决定先乘电瓶车去往洛绒牛场。

云雾中的神山仙乃日。









冲古寺至洛绒牛场约7公里,一条新铺的水泥路沿着谷底逶迤而行,山谷中森林、灌丛、海子交相辉映,色彩斑斓,云雾像丝带般盘绕在山巅,清风扑面略有寒意,空气格外清新,好一个清凉世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