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摄狼的窝 http://bbs.photofans.cn/?1518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游荡在柏林(三)

已有 24863 次阅读2011-8-20 03:45

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



菩提树下大街,或按字面译作椴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是欧洲最著名的大街之一。它西起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东面的巴黎广场(Pariser Platz),那里有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和著名的阿德龙饭店(Hotel Adlon),向东延伸1.5千米经过宫殿桥(Schlossbrücke)和柏林博物馆岛(Museuminsel),直到高耸的柏林电视塔(Fernsehturm)。菩提树下大街是柏林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并且将不计其数的重要景观和名胜连接在了一起。作为传奇性的首都景观大街,它有很多动人的历史故事。













柏林文化广场(Kulturforum)是一组文化设施的统称,位于德国柏林蒂尔加滕区,波茨坦广场西侧,属前西柏林。包括:新国立美术馆(密斯凡德罗)、柏林音乐厅等。





无忧宫(Schloss Sanssouci),源自于法文的sans(无)-souci(忧虑)。位于德国波茨坦,为勃兰登堡地区波茨坦最著名的霍亨索伦(Hohenzollern)家族宫殿。西元1745年至1747年根据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草图,设计洛可可式小型夏日宫殿。这个设计并由建筑师乔治·温彻斯劳斯·冯·克诺伯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授权。

到西元1840年至1842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将建筑物规模再作扩大,并将两边侧殿延伸。设计者为建筑师路德因·佩修斯(Ludwig Persius),东侧建筑由建筑师费迪南·冯·阿尔宁(Ferdinand von Arnim)授权监工。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宫殿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原因为:“无忧宫的宫殿与公园,可视为普鲁士的凡尔赛宫”。她是十八世纪欧洲艺术运动的合成品,结合了当时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筑创意与地景设计。

君主制建筑特色:为权力和荣耀的象征,组成部分包括圆拱、拱顶和圆穹,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砖、方形石块和混凝土,并会对公共建筑做些雕刻装饰,还以一排排的柱廊组成建筑物的正面,从建筑物规模宏大、结构坚固看来,建筑物的确有某种功利、炫耀目的。

无忧宫著名的园林风景是由腓特列大帝决定在Bornstedt的南侧山坡上建立梯形的葡萄山开始的。在这以前,这只是一块种有橡树的小丘。在军曹皇帝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这里的树木被砍伐,用于建筑波茨坦市和加固泥泞的沼泽地带。1744年8月10日腓特列大帝下令,将这片当时的“沙漠之山”开垦成葡萄梯形露台。

这片斜坡被规划成六个宽阔的梯形露台。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利用太阳射线的目的,墙被建成了以台阶为中心的微弓形状。其中承重墙的墙面被更换,取而代之的则是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的单株葡萄藤。在168个玻璃罩子里面,则被种上了无花果树。梯形露台的前端则被绿色草坪覆盖。并被种植上了紫杉树,和灌木加以分割。120阶台阶(今天是132阶)被建筑在中轴线上,这个梯形露台被分成六个部分。山的两边并都建有坡道。

1745年山下的空地上被建起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观赏花园。从1748年开始,花园的正中心建起了一个带有喷泉的蓄水池。但令人遗憾的是,腓特列大帝从未能亲眼看见喷泉喷水。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还没有足够的技术让喷泉喷出水来。

从1750年开始有大理石雕刻成的罗马神话人物,美神维纳斯,商业神墨丘利,太阳神阿波罗,月神狄安娜,生育和婚姻之神朱诺,众神之神朱庇特,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之神密涅瓦和连同具有比喻意义的四元素,火,水, 风,土被放置在水池的四周。其中爱神维纳斯,商业神墨丘利的雕刻家是Jean Baptiste Pigalle,以及两组狩猎队。风和水的雕像则出于Lambert Sigisbert Adam之手。他们是法王路易十五的礼物。其它的雕像则来自于一个叫Francois Gaspard Adam的人的创作室。而他的法式雕塑室则是腓特列大帝在柏林亲自组建的。这个完整的法式圆形花坛广场只保持到了1764年。

在它的附近还有一个菜园,是由腓特烈·威廉一世在1715年就留在那的。这个军曹国王戏成它为“mein Marly”。这个称呼是根据法王路易十四太阳王那耗资巨大的“Marly-le-Roi”园艺装备而得来。腓特列大帝通过将观赏花园和果园的组合给无忧宫花园赋予了更大的价值。当然,起到决定性因素除了他爱吃新鲜水果的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艺术和自然应该要和二为一。









1745年1月13日腓特列大帝下旨建造波茨坦的行宫。

根据腓特列大帝的草图,由建筑师乔治·温彻斯劳斯·冯·克诺伯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完成了设计图。克诺伯斯多夫最初的建议是将无忧宫建成一个高高的带有基座和地下室的宫殿。以便于从山下就可以一眼看见。但是他的提议遭到了腓特列大帝的反对。腓特列大帝不想要一座雄伟的宫殿。而是一座带有洛可可风格的满足他个人需求的私密居住宫殿,一座以山为基座的一层建筑, 一座让他可以不必走很多台阶就可以到达宽敞的露台并到达花园的,和大自然无限接近的个人宫殿。

在所有腓特列大帝时期建造的宫殿中,都有他在行政上和艺术上进行的干涉。根据他的指示,设计图被重新设计并进行了成本预算。在得到他的授权许可后,工程开始了。腓特列大帝经常亲自监工,并不断强调在细节上那些他和建筑师们意见的分歧之处。由于他的独断专横,也导致了建筑师乔治·温彻斯劳斯·冯·克诺伯斯多夫不能将他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想像发挥出来。

两年后,尽管不是所有的房间都完工的情况下,1747年5月1日还是在无忧宫举行了落成典礼。除了战争时期,腓特列大帝每年从四月底到十月初一直都居住在无忧宫。除了他本人,只有被他选出的男宾客们才允许住在无忧宫。他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冯·不伦瑞克(Elisabeth Christine von Braunschweig-Bevern)在1733年结婚。在他1740年登基后,就长期分居。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共同出席。他赐予她美丽堡(Schloss Schönhausen),但是长达四十年之久,不允许她踏入无忧宫。无忧宫又一度被称为“无妇宫”(sans femmes)。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